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通威股份CIO周勇:信息化转型支撑企业战略落地和业务发展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9-22 15:01:45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天上之水,不辞九曲之苦,终成华夏澎湃之强音;万里长城,屹立苍穹之下,构筑中华骄傲之图腾。崇吾之山,率土之滨。天耀中卫,太阳之城。花儿杞乡沐霞光万道,世界沙都乘万里长风。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宁夏中卫,既揽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碧水蓝天,湖光沙色,林荫碧翠。在这美丽的“世外桃源”,2016年CIOC全国CIO大会在此盛大举办,来自全国300余位CIO共聚一堂,最接地气的观点、最实用的实战经验、最前沿的技术、最新的产品在此汇聚,碰撞出属于CIO的精彩的火花。
 
以下为通威股份CIO周勇在2016年CIOC全国CIO大会上的发言,其演讲题目是:传统企业信息化转型升级之路。
 

通威股份CIO 周勇
 

周勇: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范总给我这个机会,把我们这几年在信息化领域的情况跟各位作一个汇报,主题是传统企业信息化的转型升级之路。

我讲三个部分,通威做什么?我们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企业,我们做两个产业,第一个做中国非常传统的农业,是跟水产养殖相关的,在中国每吃三四条鱼有一条就跟通威有关。第二个是关于新能源,大概做了快十年的时间,主要是从事以太阳能光伏为主的行业。

这两个行业在信息化领域是非常传统或者说非常落后的,这几年也在奋力直追。通过这几个数字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中国规模非常大。

尽管我们在行业里开始得非常早,但是从第一轮、第二轮信息化建设来讲,跟传统企业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前两轮信息化建设跟其他行业差异在什么地方?那就是,通威每一次信息化转型跟战略都是密切相关的。从信息化第二轮开始,我们叫信息化2.0,2004年在中国上市。

在信息化3.0时代,2013年开始做。通威做了两大产业,这两个产业到底有什么意义?其实中国非常缺乏土地,也非常缺乏水。中国的传统养殖,一亩池塘每年收入两到四千或者五千。能不能让中国传统农民在单亩下获得更高回报和收入?通过我们的商业模式让农民的收益增长五到十倍,这样的方式也能推动中国的养殖业向现代化、集约化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一种新的养殖模式,给中国带来两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第一个安全食品。第二个清洁能源,这两大产业的融合将通过养殖模式向新的方向迈进和发展。

第二部分,背景。第一我们是非常传统的制造行业,第二我们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集团化管理企业。我们在做信息化的时候,面临的挑战非常大。第一,在内部企业信息化方面,还有很多路要走。坦率地说,这也是目前中国很多企业在内部管理里面需要优化的地方,包括建设和应用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和空间。另外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技术对传统企业冲击非常大。这双重背景和压力,也是我们做3.0规划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

我们规划的时候主要从三个层面去部署。

在战术层面是灵活适应和快速复制。四年来,每年这个行业减少1000家公司,我进通威的时候大概中国有11000家企业,到今天大概有7000家企业。这个行业是在快速整合的一个阶段,通威作为行业的龙头,怎么抓住这种整合的机会去实现快速复制。因此信息化一定要解决的问题是能不能将管理模式快速复制,抓住行业整合的机会快速发展。第二个灵活适应是什么概念?这几年我们这个行业,管理变化的力度非常之大。2013年在营销领域同时有五家咨询公司跟我们合作,这就要求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管理模式。

第二个层面,横向协同和纵向管控。我们现在协同非常复杂,两大产业链之间协同,产业链本身的协同,以及内部怎么协同一致发展?纵向管控非常简单,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集团企业,但是我们的管控模式非常大,两大产业管控模式差异非常大。因此从IT来讲,管控这点也是我们在做3.0规划里面非常重要的两个主题。

第三个层面是技术层面,IT怎么完整支持两大产业链去实现业务完整的整合和集成?从技术领域来讲,2013年我们自己开发了系统。我们希望在规划的时候,能够把所有的架构全部统一,未来能够完全支持关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的应用,这是基于架构来讲非常重要的一个升级策略。

基于这样一些要素,我们把整个IT未来的发展诉求做了全新的定义和定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从IT愿景来讲,尽管我们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企业,但是希望IT能真正跟业务有效结合,支撑战略落地,支持业务发展。 在平台里面主要是包括集团管控的,平时支撑业务运营的,以及服务支撑四大平台,是我们应用层面的。

第二个,当时规划大概有23个项目,都在逐步建设中。第三个,从技术架构来讲,我们面临的困惑挑战挺多的,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的时候,云计算概念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普及和流行,那么,传统制造企业的IT架构到底适用什么样的模式?我非常赞同上午几个嘉宾的讲法,混合模式是未来相当长时期中国企业主要的技术架构和模式。

我们认为从中国目前来讲去IOE根本不现实,传统企业有非常长的路要走。我们核心还是采用了非常传统的部署方案和模式,在部分应用里面采用了差不多的架构。除了自身用云架构以外,也用云的服务和产品,因此形成了比较典型的混合技术架构模式。

这是前面大概的背景,接下来想重点汇报一下这几年重点建设的情况。这几年受新技术对传统企业的冲击,可能很多企业忽略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建设,而这个往往是企业的核心。从传统企业来说,怎么利用IT技术在最核心的领域结合业务进行创新,或者增强能力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这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模式非常简单,两种方案。第一种,在内部项目管理上,跟最好的公司合作,提升内部管理能力。第二种,基本上以自我开发为主,通过这样的模式,在应用领域开始了前进的步伐。对于移动应用来说,从我个人来看,可能是未来行业或者企业差异非常大的一个领域,也是非常难有标准化解决方案的领域。首先从应用部分来跟大家讲一些重点,我们从哪几个领域开始?

第一个是ERP系统,我们在中国、海外有很多工厂,每个工厂大的有二十几个亿的规模,小的有几个亿的规模。怎么解决成本的问题和产品竞争能力的问题?我们从ERP开始,把内部运营管理标准化通过ERP建设全部完成,也希望通过ERP运作真正提升我们在生产环节的竞争能力,最终强化产品的竞争能力,这是第一个核心关键。

这里可以跟大家讲一个数字,最近几年大概我们收购新建的工厂接近20家,现在部署一家新的工厂基本上2周时间把所有业务全部覆盖,而且业务是非常完整的。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以前这个行业领域外企几乎没有接触过,这是我们这几年快速整合特别是在海外发展的重要原因。应该说ERP建设很好地适应了近三年来高速发展的基本诉求。

从我自身理解来看,如果把整个信息化比作汽车,我认为企业内部ERP是发动机和心脏,如果这部分没有做好,谈电商和其他的都是空中楼阁。产品如果不能交付,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产品的生产运营一片混乱,就不敢想象怎么用互联网的方式提升能力,因此我们第一个项目做了ERP,目前来看效果非常好。

第二个是人力资源,在中国人力资源很早就做了,但是我们做的完全不一样。做这个项目之前我们参照了很多企业,包括外国企业、类似像腾讯、平安等等这样的企业,做到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在中国是屈指可数的。

从这个架构可以看到,我们是从完整的体系来做整个HR的项目建设和实施,明年的方向是做HR共享中心的建设,我们希望人力资源推动通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变革和发展,这是内部管理的第二个领域。

第三个领域是供应商的管理,对我们这个行业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原来每年采购量是非常大的,大概每个月有10个亿以上的采购,80%都是外面采购的。因此采购就非常重要。采购部分的建设,希望整个采购体系得到提升。通过这个项目建设,除了采购整个电子化的管理过程,最核心是什么?我们解决供应商供应的管理,真正地与供应商进行长期的战略合作。

第四个部分关于财务共享,这个项目也是今年之内做完。以前设立一家公司,会计人员非常弱,我们想通过这个项目给财务管理带来什么变化?第一个解决财务人员成本的问题,我们有450名左右财务人员,未来希望三年之内人力成本是逐步下降的,我们最理想的方案是大概两百人到三百人的规模。

第二个核心问题是什么?因为工厂分布非常远,都是偏远的乡镇,我们发现,有些公司财务非常强,能力非常好,有些地方财务经理弱一些,财务业务相对差一些。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解决我们财务整体人力的变化,还希望解决内部管理执行标准的问题,希望通过这个可以让财务能力上升一个台阶。

这是IT跟业务相结合的几个创新领域。另外一个从业务来讲非常大的变化是什么?我们早期的项目全部是以系统为主,比如说ERP项目,都是以系统为主的应用方案和模式。我们想改变什么?我们让所有人员、全部岗位和角色去应用未来的项目,因此这个项目比较复杂,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这个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是什么?第一,流程全部统一了,所有流程全部整合在一起,不管是办公流、业务流、审批流。应用全部统一了,用户根据不同角色进入系统之后自动识别它的权限,有哪些功能,以系统的方式去面对用户这样一个变化。当然底层的我们把SOA做了,这个解决了什么问题?把以前以系统为主的方式,真正变成去面对用户和岗位的方式。

前面讲的是内部管理创新的一些领域。在移动方面我们规划了自身的整个移动架构平台,这里把业务跟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做了两个应用,一个是智能养殖,一个是通心粉社区。通过这个方式所有的养殖户在上面能查到鱼价的情况、养殖技术的情况、渔业设施的基本情况,方便快速去做相关生产活动,这个系统主要是致力于养殖,解决传统农民每天在池塘边上的问题。大家可能不知道农民养殖非常辛苦,他不能离开现场,要投料、看有人偷他的鱼没有等等。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远程用手机对现场环境监控,水温的监测,对现场语音的控制,实现全新现代化的养殖模式。

我把基础设施简单讲一下,第一个是统一通信系统,通威可能是行业内非常早用IT电话的公司,这是我们的第三代系统,这是我们的会议和通信系统,这个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全球打电话是免费的,我们通过视频的方式解决远程交流的问题、培训的问题。这个系统是非常核心和重要的。

另外网络系统,我们把所有公司全部升级到专线,在所有办公场所布置了Wifi的覆盖,在通威全球的所有公司,设备一到那里可以自动接入进行远程办公,非常方便,在西部来说我们是最好的企业数据中心之一。

最后讲一讲IT治理,对企业来说,IT能力怎么去支撑战略的发展和变化?这几年我们在不断地调整,提升我们的能力。大概在三四年以前我们只有10个人,现在有60个人的队伍。目前在IT语音体系方面我们已经完整地建立起来了,同时IT内部的标准化和管理我们也有很多积累。

最后我想把这几个点跟大家作一些介绍和分享,第一个特点,我们把内部所有资料标准化全部做了,这个非常重要;第二个特点,以项目建设流程为核心,我们按照企业价值链的方式把所有流程全部梳理了,同时做流程效率的分析和优化,怎么去改善流程,我们每个月会出一些关于流程分析的结果,哪些流程快哪些慢,哪些部门的流程效率怎么样?

第三个,我们做了一百个标准和制度,是和系统建设同步在做的。通过这样一个方式去解决新系统带来的生产和管理模式的变化。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方说工厂里有一个岗位,以前是保安兼职的,后来怎么办?在每一个岗位做了一个非常小的卡片,大概几个步骤,什么时间操作它。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岗位操作和业务的问题,这也是传统企业信息化非常容易忽略的一点。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怎么持续提高用户满意度,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培训,目前所有的系统都是要做认证考试和考核的,通不过的人全部要调岗。第二个,每个月还会定期做培训,每个月会根据考核排名分成ABCDE,所有排在E类的全部要参加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业务人员的水平,去促进业务部门不断地改善,通过一系列方式持续提升用户满意度。最后还有专项的行动去帮助业务部门改善管理。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企业信息化除了内部以外,跟厂商的战略合作非常重要。IBM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希望跟厂商的合作也是一种长期的方式,一起去促进整个信息化的发展。

未来我们希望进一步发展,能对行业有更大的贡献。这是我主要的内容,谢谢大家。

扫码打赏嘉宾:

关键字:信息化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通威股份CIO周勇:信息化转型支撑企业战略落地和业务发展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通威股份CIO周勇:信息化转型支撑企业战略落地和业务发展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9-22 15:01:45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天上之水,不辞九曲之苦,终成华夏澎湃之强音;万里长城,屹立苍穹之下,构筑中华骄傲之图腾。崇吾之山,率土之滨。天耀中卫,太阳之城。花儿杞乡沐霞光万道,世界沙都乘万里长风。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宁夏中卫,既揽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碧水蓝天,湖光沙色,林荫碧翠。在这美丽的“世外桃源”,2016年CIOC全国CIO大会在此盛大举办,来自全国300余位CIO共聚一堂,最接地气的观点、最实用的实战经验、最前沿的技术、最新的产品在此汇聚,碰撞出属于CIO的精彩的火花。
 
以下为通威股份CIO周勇在2016年CIOC全国CIO大会上的发言,其演讲题目是:传统企业信息化转型升级之路。
 

通威股份CIO 周勇
 

周勇: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范总给我这个机会,把我们这几年在信息化领域的情况跟各位作一个汇报,主题是传统企业信息化的转型升级之路。

我讲三个部分,通威做什么?我们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企业,我们做两个产业,第一个做中国非常传统的农业,是跟水产养殖相关的,在中国每吃三四条鱼有一条就跟通威有关。第二个是关于新能源,大概做了快十年的时间,主要是从事以太阳能光伏为主的行业。

这两个行业在信息化领域是非常传统或者说非常落后的,这几年也在奋力直追。通过这几个数字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中国规模非常大。

尽管我们在行业里开始得非常早,但是从第一轮、第二轮信息化建设来讲,跟传统企业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前两轮信息化建设跟其他行业差异在什么地方?那就是,通威每一次信息化转型跟战略都是密切相关的。从信息化第二轮开始,我们叫信息化2.0,2004年在中国上市。

在信息化3.0时代,2013年开始做。通威做了两大产业,这两个产业到底有什么意义?其实中国非常缺乏土地,也非常缺乏水。中国的传统养殖,一亩池塘每年收入两到四千或者五千。能不能让中国传统农民在单亩下获得更高回报和收入?通过我们的商业模式让农民的收益增长五到十倍,这样的方式也能推动中国的养殖业向现代化、集约化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一种新的养殖模式,给中国带来两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第一个安全食品。第二个清洁能源,这两大产业的融合将通过养殖模式向新的方向迈进和发展。

第二部分,背景。第一我们是非常传统的制造行业,第二我们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集团化管理企业。我们在做信息化的时候,面临的挑战非常大。第一,在内部企业信息化方面,还有很多路要走。坦率地说,这也是目前中国很多企业在内部管理里面需要优化的地方,包括建设和应用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和空间。另外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技术对传统企业冲击非常大。这双重背景和压力,也是我们做3.0规划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

我们规划的时候主要从三个层面去部署。

在战术层面是灵活适应和快速复制。四年来,每年这个行业减少1000家公司,我进通威的时候大概中国有11000家企业,到今天大概有7000家企业。这个行业是在快速整合的一个阶段,通威作为行业的龙头,怎么抓住这种整合的机会去实现快速复制。因此信息化一定要解决的问题是能不能将管理模式快速复制,抓住行业整合的机会快速发展。第二个灵活适应是什么概念?这几年我们这个行业,管理变化的力度非常之大。2013年在营销领域同时有五家咨询公司跟我们合作,这就要求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管理模式。

第二个层面,横向协同和纵向管控。我们现在协同非常复杂,两大产业链之间协同,产业链本身的协同,以及内部怎么协同一致发展?纵向管控非常简单,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集团企业,但是我们的管控模式非常大,两大产业管控模式差异非常大。因此从IT来讲,管控这点也是我们在做3.0规划里面非常重要的两个主题。

第三个层面是技术层面,IT怎么完整支持两大产业链去实现业务完整的整合和集成?从技术领域来讲,2013年我们自己开发了系统。我们希望在规划的时候,能够把所有的架构全部统一,未来能够完全支持关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的应用,这是基于架构来讲非常重要的一个升级策略。

基于这样一些要素,我们把整个IT未来的发展诉求做了全新的定义和定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从IT愿景来讲,尽管我们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企业,但是希望IT能真正跟业务有效结合,支撑战略落地,支持业务发展。 在平台里面主要是包括集团管控的,平时支撑业务运营的,以及服务支撑四大平台,是我们应用层面的。

第二个,当时规划大概有23个项目,都在逐步建设中。第三个,从技术架构来讲,我们面临的困惑挑战挺多的,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的时候,云计算概念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普及和流行,那么,传统制造企业的IT架构到底适用什么样的模式?我非常赞同上午几个嘉宾的讲法,混合模式是未来相当长时期中国企业主要的技术架构和模式。

我们认为从中国目前来讲去IOE根本不现实,传统企业有非常长的路要走。我们核心还是采用了非常传统的部署方案和模式,在部分应用里面采用了差不多的架构。除了自身用云架构以外,也用云的服务和产品,因此形成了比较典型的混合技术架构模式。

这是前面大概的背景,接下来想重点汇报一下这几年重点建设的情况。这几年受新技术对传统企业的冲击,可能很多企业忽略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建设,而这个往往是企业的核心。从传统企业来说,怎么利用IT技术在最核心的领域结合业务进行创新,或者增强能力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这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模式非常简单,两种方案。第一种,在内部项目管理上,跟最好的公司合作,提升内部管理能力。第二种,基本上以自我开发为主,通过这样的模式,在应用领域开始了前进的步伐。对于移动应用来说,从我个人来看,可能是未来行业或者企业差异非常大的一个领域,也是非常难有标准化解决方案的领域。首先从应用部分来跟大家讲一些重点,我们从哪几个领域开始?

第一个是ERP系统,我们在中国、海外有很多工厂,每个工厂大的有二十几个亿的规模,小的有几个亿的规模。怎么解决成本的问题和产品竞争能力的问题?我们从ERP开始,把内部运营管理标准化通过ERP建设全部完成,也希望通过ERP运作真正提升我们在生产环节的竞争能力,最终强化产品的竞争能力,这是第一个核心关键。

这里可以跟大家讲一个数字,最近几年大概我们收购新建的工厂接近20家,现在部署一家新的工厂基本上2周时间把所有业务全部覆盖,而且业务是非常完整的。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以前这个行业领域外企几乎没有接触过,这是我们这几年快速整合特别是在海外发展的重要原因。应该说ERP建设很好地适应了近三年来高速发展的基本诉求。

从我自身理解来看,如果把整个信息化比作汽车,我认为企业内部ERP是发动机和心脏,如果这部分没有做好,谈电商和其他的都是空中楼阁。产品如果不能交付,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产品的生产运营一片混乱,就不敢想象怎么用互联网的方式提升能力,因此我们第一个项目做了ERP,目前来看效果非常好。

第二个是人力资源,在中国人力资源很早就做了,但是我们做的完全不一样。做这个项目之前我们参照了很多企业,包括外国企业、类似像腾讯、平安等等这样的企业,做到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在中国是屈指可数的。

从这个架构可以看到,我们是从完整的体系来做整个HR的项目建设和实施,明年的方向是做HR共享中心的建设,我们希望人力资源推动通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变革和发展,这是内部管理的第二个领域。

第三个领域是供应商的管理,对我们这个行业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原来每年采购量是非常大的,大概每个月有10个亿以上的采购,80%都是外面采购的。因此采购就非常重要。采购部分的建设,希望整个采购体系得到提升。通过这个项目建设,除了采购整个电子化的管理过程,最核心是什么?我们解决供应商供应的管理,真正地与供应商进行长期的战略合作。

第四个部分关于财务共享,这个项目也是今年之内做完。以前设立一家公司,会计人员非常弱,我们想通过这个项目给财务管理带来什么变化?第一个解决财务人员成本的问题,我们有450名左右财务人员,未来希望三年之内人力成本是逐步下降的,我们最理想的方案是大概两百人到三百人的规模。

第二个核心问题是什么?因为工厂分布非常远,都是偏远的乡镇,我们发现,有些公司财务非常强,能力非常好,有些地方财务经理弱一些,财务业务相对差一些。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解决我们财务整体人力的变化,还希望解决内部管理执行标准的问题,希望通过这个可以让财务能力上升一个台阶。

这是IT跟业务相结合的几个创新领域。另外一个从业务来讲非常大的变化是什么?我们早期的项目全部是以系统为主,比如说ERP项目,都是以系统为主的应用方案和模式。我们想改变什么?我们让所有人员、全部岗位和角色去应用未来的项目,因此这个项目比较复杂,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这个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是什么?第一,流程全部统一了,所有流程全部整合在一起,不管是办公流、业务流、审批流。应用全部统一了,用户根据不同角色进入系统之后自动识别它的权限,有哪些功能,以系统的方式去面对用户这样一个变化。当然底层的我们把SOA做了,这个解决了什么问题?把以前以系统为主的方式,真正变成去面对用户和岗位的方式。

前面讲的是内部管理创新的一些领域。在移动方面我们规划了自身的整个移动架构平台,这里把业务跟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做了两个应用,一个是智能养殖,一个是通心粉社区。通过这个方式所有的养殖户在上面能查到鱼价的情况、养殖技术的情况、渔业设施的基本情况,方便快速去做相关生产活动,这个系统主要是致力于养殖,解决传统农民每天在池塘边上的问题。大家可能不知道农民养殖非常辛苦,他不能离开现场,要投料、看有人偷他的鱼没有等等。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远程用手机对现场环境监控,水温的监测,对现场语音的控制,实现全新现代化的养殖模式。

我把基础设施简单讲一下,第一个是统一通信系统,通威可能是行业内非常早用IT电话的公司,这是我们的第三代系统,这是我们的会议和通信系统,这个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全球打电话是免费的,我们通过视频的方式解决远程交流的问题、培训的问题。这个系统是非常核心和重要的。

另外网络系统,我们把所有公司全部升级到专线,在所有办公场所布置了Wifi的覆盖,在通威全球的所有公司,设备一到那里可以自动接入进行远程办公,非常方便,在西部来说我们是最好的企业数据中心之一。

最后讲一讲IT治理,对企业来说,IT能力怎么去支撑战略的发展和变化?这几年我们在不断地调整,提升我们的能力。大概在三四年以前我们只有10个人,现在有60个人的队伍。目前在IT语音体系方面我们已经完整地建立起来了,同时IT内部的标准化和管理我们也有很多积累。

最后我想把这几个点跟大家作一些介绍和分享,第一个特点,我们把内部所有资料标准化全部做了,这个非常重要;第二个特点,以项目建设流程为核心,我们按照企业价值链的方式把所有流程全部梳理了,同时做流程效率的分析和优化,怎么去改善流程,我们每个月会出一些关于流程分析的结果,哪些流程快哪些慢,哪些部门的流程效率怎么样?

第三个,我们做了一百个标准和制度,是和系统建设同步在做的。通过这样一个方式去解决新系统带来的生产和管理模式的变化。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方说工厂里有一个岗位,以前是保安兼职的,后来怎么办?在每一个岗位做了一个非常小的卡片,大概几个步骤,什么时间操作它。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岗位操作和业务的问题,这也是传统企业信息化非常容易忽略的一点。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怎么持续提高用户满意度,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培训,目前所有的系统都是要做认证考试和考核的,通不过的人全部要调岗。第二个,每个月还会定期做培训,每个月会根据考核排名分成ABCDE,所有排在E类的全部要参加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业务人员的水平,去促进业务部门不断地改善,通过一系列方式持续提升用户满意度。最后还有专项的行动去帮助业务部门改善管理。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企业信息化除了内部以外,跟厂商的战略合作非常重要。IBM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希望跟厂商的合作也是一种长期的方式,一起去促进整个信息化的发展。

未来我们希望进一步发展,能对行业有更大的贡献。这是我主要的内容,谢谢大家。

扫码打赏嘉宾:

关键字:信息化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