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技术探讨 → 正文

专访Mendix中国区总经理王炯:十大问题助CIO解除低代码应用顾虑

责任编辑:shjiaz 作者:查士加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2-01-17 08:51:04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近两年,疫情引发了数字化进程的突然加速,开发人员的雇佣成本越来越高,这些驱动因素让低代码火遍全球,也让CIO、CEO们都充分认识到了低代码的重要性。低代码被称为第四代编程语言,为应用开发方式拓宽了道路,不仅帮助企业缩短了开发周期,还大大降低了开发门槛,能够帮助传统行业快速组建开发团队,并且节约开发成本,是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开发平台。

虽然低代码有其特色优势,大部分企业都已开始尝试借助低代码平台进行应用开发,但是仍有部分CIO想用却不敢用。为此,企业网D1Net搜集了CIO们非常关心的低代码选型和应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专访低代码领域的行业专家——Mendix中国区总经理王炯,希望通过Mendix丰富的行业实践帮助CIO们解除低代码应用中的顾虑,真正敢用低代码平台助力企业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Mendix中国区总经理 王炯

企业网D1Net:从目前的观察来看,头部企业大多自建低代码平台,中部企业用低代码平台,底部企业由于开发需求较少暂时还用不上低代码平台。Mendix如何定位目标客户群?在您看来低代码平台是大中型企业的专属吗?

王炯:确实,大中型企业早已开始使用或自研低代码平台,但是很多企业在自建低代码平台时,发现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如果只做简单的报表展现和UI定制确实很容易,但是要想实现可视化的逻辑、一键部署,乃至大型企业的定制化需求,却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

其实,低代码研发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难度系数很高。

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很多头部的企业客户开始选择与一些优秀的低代码公司进行合作开发,或是采取OEM的方式;中部企业正在快速地拥抱低代码产品;而那些底部的小企业,更适合选择“SaaS+低代码开发”的模式。

SaaS应用中囊括了很多行业的最佳实践,能够帮助小企业开发应用。不过,SaaS产品可能会存在定制化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难题。这时低代码平台是非常好的工具,能够配合SaaS开发出企业所需要的个性化功能。

以上三类企业都有用低代码平台开发应用的需求,Gartner也曾预言:到2025年,企业所开发的新应用中有70%将使用低代码或无代码技术。但是,我们看到不同企业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去拥抱低代码。

首先,对于那些大中型企业,会更加倾向于选择模型驱动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以帮助他们开发定制化的应用;

其次,对于中部的企业,使用表单类的低代码平台可能更适合,更具性价比,可以考虑在满足部分功能的前提下暂时舍去一些定制化的需求;

最后,对于底层的小企业,可以先去尝试公有云的方式,Mendix在腾讯云上部署了以公有云形式提供服务的低代码开发方式,价格是70元/人/月。

因此,对于Mendix而言,对于头部、中部和底部不同规模的企业,我们都有不同的产品形态和模式去服务整个市场。

企业网D1Net:作为一家外资公司,Mendix在进入中国市场一年的时间里,在本地化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王炯:Mendix是Gartner定义的企业级低代码平台中的首选,是Forrester定义的专业开发人员使用的低代码平台中的领导者。从全球范围来看,Mendix代表了整个企业级低代码平台的最高水准。

本地化工作是Mendix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实际上,在进入中国之前,Mendix已经在成都和上海组建了两支中国本土的研发团队,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客户的反馈并进行产品的本地化。正是这两支研发团队为Mendix低代码平台创造了许多“中国元素”,并以两周为一个迭代周期持续对外发布和更新。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充分考虑到了中国客户青睐的应用部署方式,集成了许多“中国元素”,也见证了许多本地化的成果。举例来说:

第一,围绕微信生态集成了企业微信、微信支付、腾讯小程序、腾讯文档、腾讯会议等;

第二,集成了国内主流的高德地图;

第三,中国客户对于图表、界面的要求远远高于国外,因此也将国人酷爱的EChart集成在产品中。

如今,Mendix不仅做到了企业级低代码平台的最高水准,而且是具备中国特色的企业级低代码平台。此外,在本地生态建设方面,2021年我们实现了与50家商业伙伴的紧密合作,还协助本土高校为数字化转型培养专业的人才。虽然Mendix正式进入中国仅仅一年时间,但是早在一年以前已经展开这些合作,因此才有了今日所见的成果。

企业网D1Net:CIO和ITM人群在选择低代码平台时会进行综合考量,安全显然是重中之重,Mendix如何打消客户在安全方面的顾虑?

王炯:Mendix作为企业级的低代码平台,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到:

第一,Mendix低代码平台完全可以在私有云和本地部署,支持离线开发,保证了客户的操作自由和安全性。

第二,公有云业务选择与腾讯云合作,这个“底座”非常坚实,能够确保企业的所有数据、信息保存在本土。现在很多外资企业到中国拓展业务时,也将Mendix+腾讯云作为首选,以此来满足国内的法规和性能等要求。

第三,Mendix对于安全风险的积极管控,有一例可以佐证:去年年底,Mendix在第一时间发布了针对Log4j安全漏洞的修复版本,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更新。

在安全方面,Mendix不仅以国际标准来要求自身,同样也会符合国内环境和法规的要求。

企业网D1Net:从我们接触的很多CIO的反馈来看,大部分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低代码的价值,希望能从“想用”到“敢用”。目前影响CIO“敢用”低代码平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Mendix针对CIO“不敢用”的顾虑做了哪些工作?

王炯:的确如Gartner所说,一些CIO已经开始行动,但有些还很犹豫,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灵活性。目前低代码平台在中国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市场上的平台灵活性高低不一,如何找到合适自身企业的平台对CIO来讲是一个挑战。

二是安全性。国内很多企业都要求离线开发、私有云部署。很多低代码平台由于是从SaaS模式转变过来的,基本都是在线开发,无法实现私有云部署。

三是开放性。担心使用低代码开发会造成新的数据孤岛。

四是配套的技术文档和论坛。他们需要能够提供明确支持的技术文档和论坛,使很多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复,不希望得到一个没有外部支持就无法进行开发工作的黑盒子。

五是人才。市场上缺乏专业的低代码开发人员、无法组建低代码开发团队也是影响CIO们采用低代码平台的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五点,Mendix都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首先,针对灵活性问题,Mendix是定位于企业级的低代码平台,用模型驱动来做底层的数据管理,更具灵活性。从这一点来看,Mendix是最接近传统灵活开发体验的低代码平台。此外,低代码将在中国逐渐形成标准,近期我们受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邀请,正在积极参与制定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平台的通用能力标准。

第二,在安全方面,上面也提到了离线开发和私有化部署的重要性。

第三,在对外集成方面,Mendix有很强的优势,我们的出发点是打通多个系统,做系统之间的连接器。Mendix有面向数据库、Teamcenter、SAP等各种类型的连接器,只需一些简单的配置工作,即可将原有系统打通。此外,还可以用Restful的方式,不论是老旧版本还是冷门产品,都可以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连接。

第四,Mendix非常重视文档管理。每在全球发布一个新的产品或版本,都会提供中文版的技术文档。去年5月,我们还建立了中国开发者论坛,这是一个能够让企业获得快速响应和更多灵感的社区,已有1000余个活跃用户,月均发帖200余条,问题回复率高达100%。

第五,针对开发人员缺失的问题,我们与国内20多所高校合作培养低代码开发者,已经或即将开设低代码课程,不久就会培养出数以千计的低代码应用开发者。

Mendix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帮助CIO们早日打消顾虑,敢用低代码平台进行应用开发,助力中国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企业网D1Net:客观来说,真正能够打动CIO的还是低代码平台的能力。对于中国客户而言,Mendix低代码平台的核心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炯:其实,低代码平台的核心能力由不同维度的多项能力组合而成,我们不妨参考Gartner在2020年9月发布的企业低代码应用平台关键能力报告中提到的11项关键能力,每一项能力都决定了整个低代码平台的高度。

一、易用性;

二、开发的应用体验;

三、数据模型和管理,即是否能达到抽象成数据模型的标准,而不只是抽象成表单;

四、工作流和业务处理的逻辑;

五、开发平台的生态系统;

六、编程接口与系统集成的能力;

七、系统架构,不支持核心系统的架构或许只能做小规模的应用开发;

八、服务质量,属于企业级服务还是周边应用;

九、用户模型或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支持;

十、安全与合规。

许多头部企业与Mendix进行合作时,重点关注的是数据模型和管理、可视化的工作流程这两个部分,因为多数企业在这两个环节都会遇到不小的挑战。此外,生命周期、治理、运维、开发企业应用是否可以做断点等等,都是客户与Mendix进行合作时重点考量的标准。总而言之,低代码平台的核心能力不能片面的强调某一点,而是需要全局考量。

企业网D1Net:您刚才提到了企业级平台的高度,目前,部分低代码平台是围绕OA、BPM和ERP展开的,与这类低代码平台相比,Mendix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优势是什么?

王炯:首先,Mendix代表了用低代码的开发方式实现企业级复杂应用开发的最高线,您所提到的这些类型都可以定义为衍生类的低代码平台,比如基于BPM的低代码平台实现了在开发流程过程中的可视化,这类平台围绕软件供应商的生态有其专用的适用范围。

而Mendix更像是一门高级的开发语言,它可以全方位替代Java的开发能力,还具备模型驱动、可视化开发、表达式语言、软件工程、开放集成和脚本语言等功能,属于第四代开发语言。企业级复杂应用的开发,恰恰需要能够提供这种语言能力的低代码平台。

其次,Mendix的各种业务都是基于云原生设计的,可以轻松地运行在国内云厂商的云上,一键上云,应用效果立即可见。Mendix是独立的低代码开发平台,既不属于任何一个生态,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应用,是软件开发技术中的一种新型实现方式,不仅能够开发企业级复杂应用,且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企业网D1Net:从您的观察来看,中外客户在低代码应用方面存在哪些差异?Mendix在中国的哪些行业中率先落地?

王炯:我们在国外有Mendix Cloud,主要业务都在云上,欧美或是亚洲其他国家的客户把业务部署在公有云上非常普遍。而在中国我们发现,80%的客户更倾向于私有云或本地部署。

针对中国客户的这一需求,Mendix提供了一个方案,那就是与腾讯云合作进行IaaS资源的托管。2021年4月,Mendix低代码开发平台正式登录腾讯云,企业在腾讯云上购买了我们的许可证,接下来就可以购买自己单独的数据库和虚拟机。也就是说,Mendix通过腾讯云为企业进行自动化的部署。不论是何种云平台,都可以看成是“托管云”的方式。

这样一来就可以打消CIO们对于产品“独占性”的顾虑,也可以帮助客户减少成本。在此也欢迎中国的企业用这种“托管云”的方式进行更多尝试。

在11月,伴随着全球Mendix 9的正式发布,我们也将Mendix 9正式部署到了腾讯云,包括了更多的中国元素、涵盖了大量的新功能,让开发体验全面升级。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制造、银行、保险、医疗、零售等行业已有若干客户,例如上汽乘用车、中集车辆集团、富士康旗下云智汇等等。

企业网D1Net:Mendix如何将国外成熟先进的行业经验带到中国?面对中国市场做了哪些改进?

王炯:中国在低代码领域真正起步只有2-3年时间,而Mendix在国外有16年的经验,将Gartner眼中的最佳实践和产品带到中国,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是非常利好的消息。

关于行业经验我们可以分享丰富的案例实践。比如有着146年历史的苏黎世保险基于Mendix的低代码平台进行敏捷开发,每年能够创造出数百万英镑的业务价值;我们和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通过数字化身份验证构建的移动银行应用程序,显著改善了客户的登陆与访问体验;再比如全球汽车技术的领导者大陆集团,在12周内完成了一个可供全球1万多用户处理预算申请和审批工作的应用程序。这些案例都可以给国内市场和生态带来一些启发。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中国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微信小程序,在中国有几亿用户,但是对于国外的研发团队来说非常陌生,因为最早Mendix是用H5的方式展现的。为此,Mendix在9.0版本中集成了这样的功能,如今在Mendix上开发应用都可以集成到微信小程序中。

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Mendix进入国内不仅从全球范围带来了成熟的经验,同时也从国内市场学到了很多新的内容。

企业网D1Net:您刚才一直在提生态,其实软件开发非常需要生态环境,生态越强大,适应能力越强,Mendix是如何围绕产学研用构建生态的?

王炯:其实Mendix非常重视与高校的合作,在全球与哈佛大学等10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这些高校不仅使用Mendix平台,还将Mendix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向学生授课。

进入中国市场的后半年里,Mendix也在积极与国内高校展开合作,比如与浙江理工大学、上海二工大等二十多所高校达成了合作意向,部分大学已经开设了低代码课程,其余也将在2022年上半年实现。

此外,Mendix将从2022年开始举办高校季度低代码开发竞赛,这是一个双向利好的消息,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身实力的平台,帮助他们找到实习和应聘的机会,帮助就业;另一方面,也帮助我们的生态合作伙伴更好地寻求低代码领域的专业开发人员,从而对社会的就业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企业网D1Net:2022年,Mendix将围绕哪些方面深耕中国低代码市场?

王炯:2022年,在产品技术层面,我们将围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持续投入,Cognitive AI Services也即将发布,这一服务将帮助企业对语音、图像等进行智能识别,利用AI算法实现人机交互。Mendix也会帮助客户利用自身的海量数据,生成和训练AI,从而使客户能够更精准地预测用户的行为,帮助客户更高效地利用资源。更重要的是,我们将AI的研发重心放在了中国,因此中国客户也会更快见到研发成果。

接下来,Mendix将继续结合全球的实践成果,来拓展行业应用。比如智能工厂、工业4.0、数字孪生等,聚焦到研发数据的AI、轻量化系统间的数据打通、研发的移动应用等细分领域。

最后,生态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会大力建设国内的低代码开发生态,不断地完善开发者在线论坛、招募合作伙伴,继续拓展与高校的深入合作,赋能本地低代码开发者,承担社会责任。

结语

通过这次专访,笔者发现Mendix作为全球低代码市场的领导者,在进入中国市场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阶段性的成果,为中国低代码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昂扬的活力。相信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随着Mendix开发生态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对细分行业的逐步深耕,必将对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心剂,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再添羽翼。

关键字: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x 专访Mendix中国区总经理王炯:十大问题助CIO解除低代码应用顾虑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技术探讨 → 正文

专访Mendix中国区总经理王炯:十大问题助CIO解除低代码应用顾虑

责任编辑:shjiaz 作者:查士加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2-01-17 08:51:04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近两年,疫情引发了数字化进程的突然加速,开发人员的雇佣成本越来越高,这些驱动因素让低代码火遍全球,也让CIO、CEO们都充分认识到了低代码的重要性。低代码被称为第四代编程语言,为应用开发方式拓宽了道路,不仅帮助企业缩短了开发周期,还大大降低了开发门槛,能够帮助传统行业快速组建开发团队,并且节约开发成本,是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开发平台。

虽然低代码有其特色优势,大部分企业都已开始尝试借助低代码平台进行应用开发,但是仍有部分CIO想用却不敢用。为此,企业网D1Net搜集了CIO们非常关心的低代码选型和应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专访低代码领域的行业专家——Mendix中国区总经理王炯,希望通过Mendix丰富的行业实践帮助CIO们解除低代码应用中的顾虑,真正敢用低代码平台助力企业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Mendix中国区总经理 王炯

企业网D1Net:从目前的观察来看,头部企业大多自建低代码平台,中部企业用低代码平台,底部企业由于开发需求较少暂时还用不上低代码平台。Mendix如何定位目标客户群?在您看来低代码平台是大中型企业的专属吗?

王炯:确实,大中型企业早已开始使用或自研低代码平台,但是很多企业在自建低代码平台时,发现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如果只做简单的报表展现和UI定制确实很容易,但是要想实现可视化的逻辑、一键部署,乃至大型企业的定制化需求,却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

其实,低代码研发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难度系数很高。

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很多头部的企业客户开始选择与一些优秀的低代码公司进行合作开发,或是采取OEM的方式;中部企业正在快速地拥抱低代码产品;而那些底部的小企业,更适合选择“SaaS+低代码开发”的模式。

SaaS应用中囊括了很多行业的最佳实践,能够帮助小企业开发应用。不过,SaaS产品可能会存在定制化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难题。这时低代码平台是非常好的工具,能够配合SaaS开发出企业所需要的个性化功能。

以上三类企业都有用低代码平台开发应用的需求,Gartner也曾预言:到2025年,企业所开发的新应用中有70%将使用低代码或无代码技术。但是,我们看到不同企业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去拥抱低代码。

首先,对于那些大中型企业,会更加倾向于选择模型驱动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以帮助他们开发定制化的应用;

其次,对于中部的企业,使用表单类的低代码平台可能更适合,更具性价比,可以考虑在满足部分功能的前提下暂时舍去一些定制化的需求;

最后,对于底层的小企业,可以先去尝试公有云的方式,Mendix在腾讯云上部署了以公有云形式提供服务的低代码开发方式,价格是70元/人/月。

因此,对于Mendix而言,对于头部、中部和底部不同规模的企业,我们都有不同的产品形态和模式去服务整个市场。

企业网D1Net:作为一家外资公司,Mendix在进入中国市场一年的时间里,在本地化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王炯:Mendix是Gartner定义的企业级低代码平台中的首选,是Forrester定义的专业开发人员使用的低代码平台中的领导者。从全球范围来看,Mendix代表了整个企业级低代码平台的最高水准。

本地化工作是Mendix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实际上,在进入中国之前,Mendix已经在成都和上海组建了两支中国本土的研发团队,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客户的反馈并进行产品的本地化。正是这两支研发团队为Mendix低代码平台创造了许多“中国元素”,并以两周为一个迭代周期持续对外发布和更新。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充分考虑到了中国客户青睐的应用部署方式,集成了许多“中国元素”,也见证了许多本地化的成果。举例来说:

第一,围绕微信生态集成了企业微信、微信支付、腾讯小程序、腾讯文档、腾讯会议等;

第二,集成了国内主流的高德地图;

第三,中国客户对于图表、界面的要求远远高于国外,因此也将国人酷爱的EChart集成在产品中。

如今,Mendix不仅做到了企业级低代码平台的最高水准,而且是具备中国特色的企业级低代码平台。此外,在本地生态建设方面,2021年我们实现了与50家商业伙伴的紧密合作,还协助本土高校为数字化转型培养专业的人才。虽然Mendix正式进入中国仅仅一年时间,但是早在一年以前已经展开这些合作,因此才有了今日所见的成果。

企业网D1Net:CIO和ITM人群在选择低代码平台时会进行综合考量,安全显然是重中之重,Mendix如何打消客户在安全方面的顾虑?

王炯:Mendix作为企业级的低代码平台,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到:

第一,Mendix低代码平台完全可以在私有云和本地部署,支持离线开发,保证了客户的操作自由和安全性。

第二,公有云业务选择与腾讯云合作,这个“底座”非常坚实,能够确保企业的所有数据、信息保存在本土。现在很多外资企业到中国拓展业务时,也将Mendix+腾讯云作为首选,以此来满足国内的法规和性能等要求。

第三,Mendix对于安全风险的积极管控,有一例可以佐证:去年年底,Mendix在第一时间发布了针对Log4j安全漏洞的修复版本,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更新。

在安全方面,Mendix不仅以国际标准来要求自身,同样也会符合国内环境和法规的要求。

企业网D1Net:从我们接触的很多CIO的反馈来看,大部分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低代码的价值,希望能从“想用”到“敢用”。目前影响CIO“敢用”低代码平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Mendix针对CIO“不敢用”的顾虑做了哪些工作?

王炯:的确如Gartner所说,一些CIO已经开始行动,但有些还很犹豫,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灵活性。目前低代码平台在中国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市场上的平台灵活性高低不一,如何找到合适自身企业的平台对CIO来讲是一个挑战。

二是安全性。国内很多企业都要求离线开发、私有云部署。很多低代码平台由于是从SaaS模式转变过来的,基本都是在线开发,无法实现私有云部署。

三是开放性。担心使用低代码开发会造成新的数据孤岛。

四是配套的技术文档和论坛。他们需要能够提供明确支持的技术文档和论坛,使很多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复,不希望得到一个没有外部支持就无法进行开发工作的黑盒子。

五是人才。市场上缺乏专业的低代码开发人员、无法组建低代码开发团队也是影响CIO们采用低代码平台的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五点,Mendix都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首先,针对灵活性问题,Mendix是定位于企业级的低代码平台,用模型驱动来做底层的数据管理,更具灵活性。从这一点来看,Mendix是最接近传统灵活开发体验的低代码平台。此外,低代码将在中国逐渐形成标准,近期我们受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邀请,正在积极参与制定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平台的通用能力标准。

第二,在安全方面,上面也提到了离线开发和私有化部署的重要性。

第三,在对外集成方面,Mendix有很强的优势,我们的出发点是打通多个系统,做系统之间的连接器。Mendix有面向数据库、Teamcenter、SAP等各种类型的连接器,只需一些简单的配置工作,即可将原有系统打通。此外,还可以用Restful的方式,不论是老旧版本还是冷门产品,都可以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连接。

第四,Mendix非常重视文档管理。每在全球发布一个新的产品或版本,都会提供中文版的技术文档。去年5月,我们还建立了中国开发者论坛,这是一个能够让企业获得快速响应和更多灵感的社区,已有1000余个活跃用户,月均发帖200余条,问题回复率高达100%。

第五,针对开发人员缺失的问题,我们与国内20多所高校合作培养低代码开发者,已经或即将开设低代码课程,不久就会培养出数以千计的低代码应用开发者。

Mendix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帮助CIO们早日打消顾虑,敢用低代码平台进行应用开发,助力中国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企业网D1Net:客观来说,真正能够打动CIO的还是低代码平台的能力。对于中国客户而言,Mendix低代码平台的核心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炯:其实,低代码平台的核心能力由不同维度的多项能力组合而成,我们不妨参考Gartner在2020年9月发布的企业低代码应用平台关键能力报告中提到的11项关键能力,每一项能力都决定了整个低代码平台的高度。

一、易用性;

二、开发的应用体验;

三、数据模型和管理,即是否能达到抽象成数据模型的标准,而不只是抽象成表单;

四、工作流和业务处理的逻辑;

五、开发平台的生态系统;

六、编程接口与系统集成的能力;

七、系统架构,不支持核心系统的架构或许只能做小规模的应用开发;

八、服务质量,属于企业级服务还是周边应用;

九、用户模型或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支持;

十、安全与合规。

许多头部企业与Mendix进行合作时,重点关注的是数据模型和管理、可视化的工作流程这两个部分,因为多数企业在这两个环节都会遇到不小的挑战。此外,生命周期、治理、运维、开发企业应用是否可以做断点等等,都是客户与Mendix进行合作时重点考量的标准。总而言之,低代码平台的核心能力不能片面的强调某一点,而是需要全局考量。

企业网D1Net:您刚才提到了企业级平台的高度,目前,部分低代码平台是围绕OA、BPM和ERP展开的,与这类低代码平台相比,Mendix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优势是什么?

王炯:首先,Mendix代表了用低代码的开发方式实现企业级复杂应用开发的最高线,您所提到的这些类型都可以定义为衍生类的低代码平台,比如基于BPM的低代码平台实现了在开发流程过程中的可视化,这类平台围绕软件供应商的生态有其专用的适用范围。

而Mendix更像是一门高级的开发语言,它可以全方位替代Java的开发能力,还具备模型驱动、可视化开发、表达式语言、软件工程、开放集成和脚本语言等功能,属于第四代开发语言。企业级复杂应用的开发,恰恰需要能够提供这种语言能力的低代码平台。

其次,Mendix的各种业务都是基于云原生设计的,可以轻松地运行在国内云厂商的云上,一键上云,应用效果立即可见。Mendix是独立的低代码开发平台,既不属于任何一个生态,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应用,是软件开发技术中的一种新型实现方式,不仅能够开发企业级复杂应用,且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企业网D1Net:从您的观察来看,中外客户在低代码应用方面存在哪些差异?Mendix在中国的哪些行业中率先落地?

王炯:我们在国外有Mendix Cloud,主要业务都在云上,欧美或是亚洲其他国家的客户把业务部署在公有云上非常普遍。而在中国我们发现,80%的客户更倾向于私有云或本地部署。

针对中国客户的这一需求,Mendix提供了一个方案,那就是与腾讯云合作进行IaaS资源的托管。2021年4月,Mendix低代码开发平台正式登录腾讯云,企业在腾讯云上购买了我们的许可证,接下来就可以购买自己单独的数据库和虚拟机。也就是说,Mendix通过腾讯云为企业进行自动化的部署。不论是何种云平台,都可以看成是“托管云”的方式。

这样一来就可以打消CIO们对于产品“独占性”的顾虑,也可以帮助客户减少成本。在此也欢迎中国的企业用这种“托管云”的方式进行更多尝试。

在11月,伴随着全球Mendix 9的正式发布,我们也将Mendix 9正式部署到了腾讯云,包括了更多的中国元素、涵盖了大量的新功能,让开发体验全面升级。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制造、银行、保险、医疗、零售等行业已有若干客户,例如上汽乘用车、中集车辆集团、富士康旗下云智汇等等。

企业网D1Net:Mendix如何将国外成熟先进的行业经验带到中国?面对中国市场做了哪些改进?

王炯:中国在低代码领域真正起步只有2-3年时间,而Mendix在国外有16年的经验,将Gartner眼中的最佳实践和产品带到中国,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是非常利好的消息。

关于行业经验我们可以分享丰富的案例实践。比如有着146年历史的苏黎世保险基于Mendix的低代码平台进行敏捷开发,每年能够创造出数百万英镑的业务价值;我们和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通过数字化身份验证构建的移动银行应用程序,显著改善了客户的登陆与访问体验;再比如全球汽车技术的领导者大陆集团,在12周内完成了一个可供全球1万多用户处理预算申请和审批工作的应用程序。这些案例都可以给国内市场和生态带来一些启发。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中国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微信小程序,在中国有几亿用户,但是对于国外的研发团队来说非常陌生,因为最早Mendix是用H5的方式展现的。为此,Mendix在9.0版本中集成了这样的功能,如今在Mendix上开发应用都可以集成到微信小程序中。

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Mendix进入国内不仅从全球范围带来了成熟的经验,同时也从国内市场学到了很多新的内容。

企业网D1Net:您刚才一直在提生态,其实软件开发非常需要生态环境,生态越强大,适应能力越强,Mendix是如何围绕产学研用构建生态的?

王炯:其实Mendix非常重视与高校的合作,在全球与哈佛大学等10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这些高校不仅使用Mendix平台,还将Mendix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向学生授课。

进入中国市场的后半年里,Mendix也在积极与国内高校展开合作,比如与浙江理工大学、上海二工大等二十多所高校达成了合作意向,部分大学已经开设了低代码课程,其余也将在2022年上半年实现。

此外,Mendix将从2022年开始举办高校季度低代码开发竞赛,这是一个双向利好的消息,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身实力的平台,帮助他们找到实习和应聘的机会,帮助就业;另一方面,也帮助我们的生态合作伙伴更好地寻求低代码领域的专业开发人员,从而对社会的就业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企业网D1Net:2022年,Mendix将围绕哪些方面深耕中国低代码市场?

王炯:2022年,在产品技术层面,我们将围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持续投入,Cognitive AI Services也即将发布,这一服务将帮助企业对语音、图像等进行智能识别,利用AI算法实现人机交互。Mendix也会帮助客户利用自身的海量数据,生成和训练AI,从而使客户能够更精准地预测用户的行为,帮助客户更高效地利用资源。更重要的是,我们将AI的研发重心放在了中国,因此中国客户也会更快见到研发成果。

接下来,Mendix将继续结合全球的实践成果,来拓展行业应用。比如智能工厂、工业4.0、数字孪生等,聚焦到研发数据的AI、轻量化系统间的数据打通、研发的移动应用等细分领域。

最后,生态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会大力建设国内的低代码开发生态,不断地完善开发者在线论坛、招募合作伙伴,继续拓展与高校的深入合作,赋能本地低代码开发者,承担社会责任。

结语

通过这次专访,笔者发现Mendix作为全球低代码市场的领导者,在进入中国市场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阶段性的成果,为中国低代码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昂扬的活力。相信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随着Mendix开发生态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对细分行业的逐步深耕,必将对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心剂,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再添羽翼。

关键字: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