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云2.0时代的企业混合云架构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4-26 15:16:02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2017 CCS企业云计算高峰论坛(ccs.d1net.com)于4月26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盛大举行,这是国内面向政企客户的最重要的一个云计算会展。CCS企业云计算高峰论坛的主题为云计算的生态链。
 
以下是现场速递。(声明:本稿件来源为现场速记,可能有笔误和别字,仅供参考)


南凌科技 产品总监 殷格
 
主持人:感谢潘总带来的精彩分享。下一位出场的是南凌科技数据产品与解决方案部产品总监殷格。南凌作为企业VPN的资深从业者,在网络和IDC管道资源方面有着丰富的积累。殷总将和大家分享:云2.0时代的企业混合云架构,掌声欢迎!
 
殷格:各位嘉宾,下午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在云2.0时代的企业混合云架构。分这么几个部分,首先,从能源的视角跟大家一起聊一聊能源的一些特性,聊聊新能源,最后聊到我们承载这个新能源的基础架构的一个变革。
 
这是4月中旬的一个新闻,4月11号习主席和缅甸的总统一块签署了一份中缅的油气通道协议,这块是相当于从印度洋这边到中国的西南方打通了一个管道,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战略的这份协议。是就是从中俄、中哈到中缅能够把石油能源的部署做一个全球的部署。
 
看一下传统石油能源的特性。这幅图,红色的区域标示着我们石油的分布,传统能源的分布,很明显集中在中东这一块。再看一下全球人口的分布,也非常有特征,在当今这个时代,人口分布在沿海,尤其是东南亚、南亚,以及欧美地区。
 
最后能源和人口形成一个对比,就形成这样一个格局。中东地区这块的人口其实并不是很多,在其他的区域,石油能源和人口的分布就形成一个错位,它不仅仅带来一个能源的争斗,形成一个战乱,中东地区的能源要去到其他的人口的消费地区,大家都要去争夺。前面提到的中缅通道,实际上打通的是中国的西南部和印度洋,就是为了把中东的石油以更低的成本输入到国内,不然这个能源要走到马六甲,这个能源的获取成本就非常之高了。
 
我们一起看一下老能源的特征又是什么?第一,是一个物理属性,需要物理的传送。第二,不可再生。第三,生产、运输、存储、销售是逐步发生的。最后是一个物理交割,到最后末端消费的时候,物理交割按量付费。这个物理能源的属性就是这种特征。
 
后面我们再看一看电。在中国一个电能消费十分庞大的国家,它的电的能源主要来自于火电。几乎有3/4的能源是由火电来产生的,接下来就是水电,后面还有核电,还有其他的一些能源,一些电能的来源。火电又来自哪里?火电大部分来自于煤,煤的分布基本上这种能源,就是最底层的能源煤决定了我们的火力发电占的分布。这种能源大家看这个图可以很明显的聚焦在华北地区,也就是黄河的中下游这个地区,山西这一块,煤是最密集的。
 
然后,水能,由中国整个地势和淡水资源的这种大自然的禀赋所决定,它集中在西南部。
 
然后,又回到人口,我们消费电能的群体又大部分集中在沿海这一带,最后又导致了能源与消费群体的错位。
 
最后,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电网。前面是石油输送全球的网络结构,电能由国家电网来解决,保证电能的不均衡,最后来到城市、农村都能够享有到它自己能源的这份消耗。
 
电能又有什么特征呢?它是一个虚拟的,它是一个可再生的资源。它的生产、传输和消费几乎,咱们在座的都是专家,中午聊天有从事电能行业,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从水电站发出的电能到现在可能我们的投影仪、灯泡,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有这样的特征,然后实时在线,什么时候打开,什么时候可以享用。还有一个就是瞬时交割,它是一个瞬时交割,也是按量用电表来计费。
 
我们看看新能源带来的挑战是什么?新能源现在这个概念,这也是马老师去年提出来的“五星一屏”其中有一个新能源就是大数据,这个能源变成一个非常有时代特征的能源了。这个数据它的增长,在现代的人类社会的增长几乎呈集合级的增长。从2016年这个数据差不多是16ZETTABYIES,这个增量数据,就是一年中人类所有新产生和新复制的数据增量达到16ZETTABYTES,相当于100万PB,在2015年将会达到163ZETTABYTES,增长10倍。是什么概念呢?2016年16个ZETTABYTES相当于110万个Google的photos的容量,这是2016年产生的数据。数据未来会往哪个趋势走呢?会往企业级服务器和存储,海耶在移动端,就是大家拿的手持终端,以手机为主,Flash的增加会很明显,而其他的娱乐设备等等,还有个人电脑会越来越小,大家应该有所感受,大家笔记本现在装1T一般的人群而言已经是非常足够了,很少有人说用到非常满,非常极致,而很多数据都存在云端了。
 
新能源的特征对比老的能源。第一,它是虚拟的,也是无色无味无形的。第二,容量几何级增长。第三,这种新能源对于业务的支撑越来越多样化,像100年前的电能一样,电能刚刚产生,可能只能用来电灯泡,现在是丰富多姿。第三,交割,现在大家对于数据的需求,都希望能够尽快的实时的获取,而不需要我要看到一个数据需要等一天,甚至等一个月。底下还有高容错性,还有负载的弹性,还有用户群体的多样性越来越多。所以,从这四个方面来看,跟新能源的特性是非常相似的。
 
面对这样的架构,我们怎么才能支撑好,把它托得起来?我们看一下应用场景,这是每年在中国可能会看到一个场景,就是春运。在这样的业务场景里面,我们怎么样才能帮助管理部门将春运的资源,将运力资源做到更好,而不是无序。有的列车是空的,有的列车又是已经没有办法支撑现在的交通负荷。现在有了大数据的这种决策统计之后,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的业务部门能够用数据来决策它的运力的调配。爱德华·戴明(音译)说过一句话,除了上帝我们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拿数据说话。
 
这是一个对比,如果很好的利用数据能源,企业发展未来的趋势是有一个很显著的差异的。大家看到2008年沃尔玛它的盈利水平几乎维持不变,增长了5%,这边已经经过了8年的时间,增长非常的小,它的盈利水平。亚马逊从2008年到2016年增加了1500倍,大家知道亚马逊是一个完全基于电子商务,基于数据快速增长的一个互联网企业,这就形成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
 
这是IDC的一组数据,在企业做互联网转型,去利用大数据的这种方向去转型的时候,这种调查反馈回来哪一些挑战,或者问题最大的地方在哪里呢?排在第一的一个是相应的业务系统和IT能力。重点看一下蓝色的,第一个是将现有的业务负载要迁到IaaS云上面去。第五种网络基础的延时会影响到业务系统正常的运行。再到后面的第八到十一位全都是基础设施的。所以,在基础设施的点上面普遍的IT都认为是一个阻碍业务发展的障碍。
 
这组数据也是美国的一家技术公司,是今年刚刚发布的一组数据,95%的受访者都在使用云计算的基础架构承载它的新能源,有89%使用公有云,72%在使用私有云,混合云达到67%。这家公司采访了1000多家企业,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北美,所以在美国的云市场相对来说比中国要早3-5年。
 
这组数据可以看到一个趋势,我们利用混合云,绿色是2006年的一个数值,混合云整个使用占比只有39%,但是到了2017年之后就达到了50%。所以这个增长也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企业内部这个调查中可以显示到,已经在运行业务程序的公有云的使用数量,平均的使用数量已经达到1.8个,也就是平均一个公司已经使用了1.8种公有云的品牌。私有云使用了2.3种,在开发测试中的种类,公有云使用了1.8种,私有云使用了2.1种。总体来看,平均一家公司会使用3.6种公有云的平台,会使用4.4种私有云的平台,这是在承载新能源的基础架构上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大家有这种丰富的异构性。
 
在2.0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前面这么多数据都在显示,我们的基础设施都在往混合云的趋势去转移。可以看到,我们原来的可以说在2010年前后,云的1.0的准则是什么呢?主要是移动技术和互联网电商的技术推动了云的发展。大家都可以知道,在电商的发展,以亚马逊、阿里为主,它推动了云时代的诞生,天生的IT的架构和它的业务数据甚至说直接放在云端,这是推动云的第一个潮流,第一个时代。
 
第二,我们进入云2.0时代,2.0时代又有什么准则或者特征呢?当一切进入云的时候,云必须无处不在。我们的核心设施开始集中,开始往云端去集中,它相应的网关会不断的扩展,因为业务去到云端,它的网关如果不扩张,就会形成一个业务的段阶。还有超融合的设施,以及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设施也会逐步的去软化,尤其我们前面谈到的私有云。第二个就是连接性成为主战场。有了混合云的结构出现之后,连接性就不得不成为企业考虑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需要我们的网络更加聪敏,更加有弹性,更加软化,让通道更加透明的为我们的业务层服务。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基础设施有很多品牌,从公有云,现在三个A在前面,阿里、腾讯、亚马逊,还有国内信出来的像Ucloud这样的追随者,在私有云有VMware为首,还有OpenStack这样的开放站,现在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成长,有非常多的品牌在OpenStack以及Cloudstack上面做市场开发以及市场渗透。当然还有X86的结构,我们的各种不同的存储结构,还有我们不同的异类的网络,还有异构的数据中心都会给企业带来一个什么了?这样的异构的整个基础架构会给企业带来的首先它的优点是什么?它的优点是不会被某一个品牌,某一类技术做技术和商业的绑架。但是,非常大的挑战又是什么呢?挑战就是要管理这么丰富,这么多样的技术和品牌,那势必为企业的IT的投入带来了一个很明显的上升。
 
我们谈到混合云,它不是一种产品,它是一个支持我们顶端业务的一个综合决策。它会考虑到我们整个基础架构的安全性,会考虑到成本,会考虑到我们的性能如何,会考虑到合规性,会考虑到我们支撑的弹性。这些特征其实都是我们这种新能源、数据能源所需求的特征,都是由我们的能源的特征所决定的。
 
这是南凌现在正在规划的一个产品结构,第一个在左边会看到,更多我们是在做面向混合云的服务。服务具体下来就会包含我们混合云的一个咨询架构的服务。因为现在我们的企业客户要去使用这个新能源,混合云这个趋势他必须要面对,新的架构他如何上,架构哪一些可以迁上云,哪一些不能迁上云,哪一些在私有云,哪一些在公有云,这个咨询的服务,也是南凌科技现在正在为客户提供的。
 
第二,上云服务。上云服务会涉及到非常具体的客户需求的分析,因为在前面的一些项目的案例中有很多客户,甚至它的业务系统经过多代的IT的团队,多代的这种管理和运维之后,甚至有一些源代码都丢失了,我们如何还能平滑的保证客户的业务系统进行云上的过渡。所以,上云服务是一个需要非常个性化设计的这样一个服务。
 
第三,混合云管理服务,HCMP。这个服务主要集中在后期的运维阶段,一旦客户上我们这个业务平台之后,可以保证公有云、私有云,很多的异构云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去管理,让客户的业务开发、测试,还有做运维,能够快速的获取这种基础设施的资源,而不需要更多的去关注它的底层是X86,它的底层是阿里云,还是微软,还是Google。所以这边就是通过这一层来完全去把底层透明化掉。
 
在IaaS层,我们的凌网产品,南凌在上一代做的主营,是VPN的业务,可以以多种形式帮助客户解决广域网架构的连通性,包括MPLS VPN等。我们现在公有云跟阿里已经形成合作,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以及上海和深圳的共有金融云已经全部实现了4个9的对通,所以在公有云这个层面,客户可以直接的瞬时的获取到跟公有云这个连通性,像前面我提到的中缅的管道已经全部打通,想获取能源的时候可以实时弹性的获取。
 
还有私有云的产品,当然现在还是以VMWare为主,还有OpenStack的一些厂家,我们也形成一些战略合作的关系。
 
这儿有一个典型的案例,用“阿里云+NOVAnet+vSphere”这个结构,支撑起客户新的云上的业务系统。这块可以看到,左边的数据中心都是用VMware的vSphere搭建,右边使用阿里云的云端数据中心,整个可用性可以达到4个A的架构。然后还有其他的客户的广域网站点,比如客户的分支机构,比如客户的门店都可以选用我们丰富的管道的接入,接入的产品,而且有不同的SLA的承诺。所以,这边就是可以在客户整个TCO上面有非常灵活的配置。
 
这是南凌广域网的一个连接能力,在全国现在我们有48个接入节点,也就是48个城市,从南凌在2008年获取全国第一张VPN的牌照之后,现在在国内规模已经达到48家,48个城市,然后有6个核心业务节点,能够保证这个冗余性是非常之高的。
 
然后我们公有云的连接能力,现在VPC Port,就是南凌与现在公有云对接的接口产品,前面那个图跟阿里完成的4个9的对接,我们形成了一个光环路的对接。如果要获取这样VPC的产品我们在5个工作日之内就可以完全对通。它的特点是可以弹性的伸缩,在一个工作日之内马上可以变大,或者缩容,或者扩容,可靠性达到4个9,我们的延时可以有SLA的承诺,还有在服务上面我们有整个的事件,事态的管理,我们可以做二层通道,也可以做三层通道。但是如果是普通的运营商专线,整个施工周期可能就会去到2个月了,而且网络品质很难有SLA的一个承诺。
 
这是我们的HCMP,我们混合云的一个管理平台,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实现跨云管理,让云端的异构以及网络的异构实现在同一个层面上对业务开发的交付。在HCMP这个层,它可以直接面向我们的运维管理人员,面向开发人员,提供混合云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软件定义层,可以将我们的私有云、公有云,还有软件定义网络所有的API的接口去向上端开放。然后在资源层,所有的硬件,所有的一些虚拟化的设备,我们的网络基础设施等等都是我们最基础的资源,到我们的软件定义层去驱动底层,最后为我们的业务开发层提供的就是一个非常干净的基础设施的这种资源了。
 
我们的业务场景中,有几个典型的业务场景。第一,对业务的波峰波谷,实际上谈的是弹性。第二,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部署业务容灾。第三,满足合规性要求。第四,可以非常分辨的保护客户现有的IT的资产,可以逐步的过渡,而不需要一次性的进行一个非常大的决策之后才能决定是否使用混合云的技术架构。
 
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一个是新金融,这是我们现在做支付比较流行的一个客户,它有他自己私有云的物理架构,有传统的IDC,然后在阿里云上面建设了他的虚拟数据中心,同时还有很多外连的这种伙伴,大家知道做支付的主要是银行,跟各个银行都要打通,南凌这边提供了整个通道的管理服务,包括跟所有的银企机构,还有相关的一些银行企业的这种伙伴都可以同时进行打通,打通之后在整个混合云的架构平台上可以非常方便的去弹性的扩展它的业务的这种支撑能力,而且要做银行数据中心的对通,它对于等保的审核要求非常严,说一南凌这边也能够保证跟所有银行的这种角色,能够通过这种安全的审核。
 
第二,现在经常提到的灾备,两地三中心,这是我们在深圳的一个制造业的客户。华南1是它在深圳阿里云里面,还有华东2在上海都建立了云上的数据中心,而它老的数据中心在深圳,作为基础架构设施上面而言,它非常方便的能够为它的业务层提供基础设施的资源,它可以在灾备的逻辑上面任意选择它灾备的地点,能够保证它的部署,可以非常的平滑。我的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关键字:云计算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云2.0时代的企业混合云架构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云2.0时代的企业混合云架构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4-26 15:16:02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2017 CCS企业云计算高峰论坛(ccs.d1net.com)于4月26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盛大举行,这是国内面向政企客户的最重要的一个云计算会展。CCS企业云计算高峰论坛的主题为云计算的生态链。
 
以下是现场速递。(声明:本稿件来源为现场速记,可能有笔误和别字,仅供参考)


南凌科技 产品总监 殷格
 
主持人:感谢潘总带来的精彩分享。下一位出场的是南凌科技数据产品与解决方案部产品总监殷格。南凌作为企业VPN的资深从业者,在网络和IDC管道资源方面有着丰富的积累。殷总将和大家分享:云2.0时代的企业混合云架构,掌声欢迎!
 
殷格:各位嘉宾,下午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在云2.0时代的企业混合云架构。分这么几个部分,首先,从能源的视角跟大家一起聊一聊能源的一些特性,聊聊新能源,最后聊到我们承载这个新能源的基础架构的一个变革。
 
这是4月中旬的一个新闻,4月11号习主席和缅甸的总统一块签署了一份中缅的油气通道协议,这块是相当于从印度洋这边到中国的西南方打通了一个管道,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战略的这份协议。是就是从中俄、中哈到中缅能够把石油能源的部署做一个全球的部署。
 
看一下传统石油能源的特性。这幅图,红色的区域标示着我们石油的分布,传统能源的分布,很明显集中在中东这一块。再看一下全球人口的分布,也非常有特征,在当今这个时代,人口分布在沿海,尤其是东南亚、南亚,以及欧美地区。
 
最后能源和人口形成一个对比,就形成这样一个格局。中东地区这块的人口其实并不是很多,在其他的区域,石油能源和人口的分布就形成一个错位,它不仅仅带来一个能源的争斗,形成一个战乱,中东地区的能源要去到其他的人口的消费地区,大家都要去争夺。前面提到的中缅通道,实际上打通的是中国的西南部和印度洋,就是为了把中东的石油以更低的成本输入到国内,不然这个能源要走到马六甲,这个能源的获取成本就非常之高了。
 
我们一起看一下老能源的特征又是什么?第一,是一个物理属性,需要物理的传送。第二,不可再生。第三,生产、运输、存储、销售是逐步发生的。最后是一个物理交割,到最后末端消费的时候,物理交割按量付费。这个物理能源的属性就是这种特征。
 
后面我们再看一看电。在中国一个电能消费十分庞大的国家,它的电的能源主要来自于火电。几乎有3/4的能源是由火电来产生的,接下来就是水电,后面还有核电,还有其他的一些能源,一些电能的来源。火电又来自哪里?火电大部分来自于煤,煤的分布基本上这种能源,就是最底层的能源煤决定了我们的火力发电占的分布。这种能源大家看这个图可以很明显的聚焦在华北地区,也就是黄河的中下游这个地区,山西这一块,煤是最密集的。
 
然后,水能,由中国整个地势和淡水资源的这种大自然的禀赋所决定,它集中在西南部。
 
然后,又回到人口,我们消费电能的群体又大部分集中在沿海这一带,最后又导致了能源与消费群体的错位。
 
最后,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电网。前面是石油输送全球的网络结构,电能由国家电网来解决,保证电能的不均衡,最后来到城市、农村都能够享有到它自己能源的这份消耗。
 
电能又有什么特征呢?它是一个虚拟的,它是一个可再生的资源。它的生产、传输和消费几乎,咱们在座的都是专家,中午聊天有从事电能行业,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从水电站发出的电能到现在可能我们的投影仪、灯泡,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有这样的特征,然后实时在线,什么时候打开,什么时候可以享用。还有一个就是瞬时交割,它是一个瞬时交割,也是按量用电表来计费。
 
我们看看新能源带来的挑战是什么?新能源现在这个概念,这也是马老师去年提出来的“五星一屏”其中有一个新能源就是大数据,这个能源变成一个非常有时代特征的能源了。这个数据它的增长,在现代的人类社会的增长几乎呈集合级的增长。从2016年这个数据差不多是16ZETTABYIES,这个增量数据,就是一年中人类所有新产生和新复制的数据增量达到16ZETTABYTES,相当于100万PB,在2015年将会达到163ZETTABYTES,增长10倍。是什么概念呢?2016年16个ZETTABYTES相当于110万个Google的photos的容量,这是2016年产生的数据。数据未来会往哪个趋势走呢?会往企业级服务器和存储,海耶在移动端,就是大家拿的手持终端,以手机为主,Flash的增加会很明显,而其他的娱乐设备等等,还有个人电脑会越来越小,大家应该有所感受,大家笔记本现在装1T一般的人群而言已经是非常足够了,很少有人说用到非常满,非常极致,而很多数据都存在云端了。
 
新能源的特征对比老的能源。第一,它是虚拟的,也是无色无味无形的。第二,容量几何级增长。第三,这种新能源对于业务的支撑越来越多样化,像100年前的电能一样,电能刚刚产生,可能只能用来电灯泡,现在是丰富多姿。第三,交割,现在大家对于数据的需求,都希望能够尽快的实时的获取,而不需要我要看到一个数据需要等一天,甚至等一个月。底下还有高容错性,还有负载的弹性,还有用户群体的多样性越来越多。所以,从这四个方面来看,跟新能源的特性是非常相似的。
 
面对这样的架构,我们怎么才能支撑好,把它托得起来?我们看一下应用场景,这是每年在中国可能会看到一个场景,就是春运。在这样的业务场景里面,我们怎么样才能帮助管理部门将春运的资源,将运力资源做到更好,而不是无序。有的列车是空的,有的列车又是已经没有办法支撑现在的交通负荷。现在有了大数据的这种决策统计之后,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的业务部门能够用数据来决策它的运力的调配。爱德华·戴明(音译)说过一句话,除了上帝我们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拿数据说话。
 
这是一个对比,如果很好的利用数据能源,企业发展未来的趋势是有一个很显著的差异的。大家看到2008年沃尔玛它的盈利水平几乎维持不变,增长了5%,这边已经经过了8年的时间,增长非常的小,它的盈利水平。亚马逊从2008年到2016年增加了1500倍,大家知道亚马逊是一个完全基于电子商务,基于数据快速增长的一个互联网企业,这就形成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
 
这是IDC的一组数据,在企业做互联网转型,去利用大数据的这种方向去转型的时候,这种调查反馈回来哪一些挑战,或者问题最大的地方在哪里呢?排在第一的一个是相应的业务系统和IT能力。重点看一下蓝色的,第一个是将现有的业务负载要迁到IaaS云上面去。第五种网络基础的延时会影响到业务系统正常的运行。再到后面的第八到十一位全都是基础设施的。所以,在基础设施的点上面普遍的IT都认为是一个阻碍业务发展的障碍。
 
这组数据也是美国的一家技术公司,是今年刚刚发布的一组数据,95%的受访者都在使用云计算的基础架构承载它的新能源,有89%使用公有云,72%在使用私有云,混合云达到67%。这家公司采访了1000多家企业,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北美,所以在美国的云市场相对来说比中国要早3-5年。
 
这组数据可以看到一个趋势,我们利用混合云,绿色是2006年的一个数值,混合云整个使用占比只有39%,但是到了2017年之后就达到了50%。所以这个增长也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企业内部这个调查中可以显示到,已经在运行业务程序的公有云的使用数量,平均的使用数量已经达到1.8个,也就是平均一个公司已经使用了1.8种公有云的品牌。私有云使用了2.3种,在开发测试中的种类,公有云使用了1.8种,私有云使用了2.1种。总体来看,平均一家公司会使用3.6种公有云的平台,会使用4.4种私有云的平台,这是在承载新能源的基础架构上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大家有这种丰富的异构性。
 
在2.0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前面这么多数据都在显示,我们的基础设施都在往混合云的趋势去转移。可以看到,我们原来的可以说在2010年前后,云的1.0的准则是什么呢?主要是移动技术和互联网电商的技术推动了云的发展。大家都可以知道,在电商的发展,以亚马逊、阿里为主,它推动了云时代的诞生,天生的IT的架构和它的业务数据甚至说直接放在云端,这是推动云的第一个潮流,第一个时代。
 
第二,我们进入云2.0时代,2.0时代又有什么准则或者特征呢?当一切进入云的时候,云必须无处不在。我们的核心设施开始集中,开始往云端去集中,它相应的网关会不断的扩展,因为业务去到云端,它的网关如果不扩张,就会形成一个业务的段阶。还有超融合的设施,以及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设施也会逐步的去软化,尤其我们前面谈到的私有云。第二个就是连接性成为主战场。有了混合云的结构出现之后,连接性就不得不成为企业考虑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需要我们的网络更加聪敏,更加有弹性,更加软化,让通道更加透明的为我们的业务层服务。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基础设施有很多品牌,从公有云,现在三个A在前面,阿里、腾讯、亚马逊,还有国内信出来的像Ucloud这样的追随者,在私有云有VMware为首,还有OpenStack这样的开放站,现在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成长,有非常多的品牌在OpenStack以及Cloudstack上面做市场开发以及市场渗透。当然还有X86的结构,我们的各种不同的存储结构,还有我们不同的异类的网络,还有异构的数据中心都会给企业带来一个什么了?这样的异构的整个基础架构会给企业带来的首先它的优点是什么?它的优点是不会被某一个品牌,某一类技术做技术和商业的绑架。但是,非常大的挑战又是什么呢?挑战就是要管理这么丰富,这么多样的技术和品牌,那势必为企业的IT的投入带来了一个很明显的上升。
 
我们谈到混合云,它不是一种产品,它是一个支持我们顶端业务的一个综合决策。它会考虑到我们整个基础架构的安全性,会考虑到成本,会考虑到我们的性能如何,会考虑到合规性,会考虑到我们支撑的弹性。这些特征其实都是我们这种新能源、数据能源所需求的特征,都是由我们的能源的特征所决定的。
 
这是南凌现在正在规划的一个产品结构,第一个在左边会看到,更多我们是在做面向混合云的服务。服务具体下来就会包含我们混合云的一个咨询架构的服务。因为现在我们的企业客户要去使用这个新能源,混合云这个趋势他必须要面对,新的架构他如何上,架构哪一些可以迁上云,哪一些不能迁上云,哪一些在私有云,哪一些在公有云,这个咨询的服务,也是南凌科技现在正在为客户提供的。
 
第二,上云服务。上云服务会涉及到非常具体的客户需求的分析,因为在前面的一些项目的案例中有很多客户,甚至它的业务系统经过多代的IT的团队,多代的这种管理和运维之后,甚至有一些源代码都丢失了,我们如何还能平滑的保证客户的业务系统进行云上的过渡。所以,上云服务是一个需要非常个性化设计的这样一个服务。
 
第三,混合云管理服务,HCMP。这个服务主要集中在后期的运维阶段,一旦客户上我们这个业务平台之后,可以保证公有云、私有云,很多的异构云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去管理,让客户的业务开发、测试,还有做运维,能够快速的获取这种基础设施的资源,而不需要更多的去关注它的底层是X86,它的底层是阿里云,还是微软,还是Google。所以这边就是通过这一层来完全去把底层透明化掉。
 
在IaaS层,我们的凌网产品,南凌在上一代做的主营,是VPN的业务,可以以多种形式帮助客户解决广域网架构的连通性,包括MPLS VPN等。我们现在公有云跟阿里已经形成合作,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以及上海和深圳的共有金融云已经全部实现了4个9的对通,所以在公有云这个层面,客户可以直接的瞬时的获取到跟公有云这个连通性,像前面我提到的中缅的管道已经全部打通,想获取能源的时候可以实时弹性的获取。
 
还有私有云的产品,当然现在还是以VMWare为主,还有OpenStack的一些厂家,我们也形成一些战略合作的关系。
 
这儿有一个典型的案例,用“阿里云+NOVAnet+vSphere”这个结构,支撑起客户新的云上的业务系统。这块可以看到,左边的数据中心都是用VMware的vSphere搭建,右边使用阿里云的云端数据中心,整个可用性可以达到4个A的架构。然后还有其他的客户的广域网站点,比如客户的分支机构,比如客户的门店都可以选用我们丰富的管道的接入,接入的产品,而且有不同的SLA的承诺。所以,这边就是可以在客户整个TCO上面有非常灵活的配置。
 
这是南凌广域网的一个连接能力,在全国现在我们有48个接入节点,也就是48个城市,从南凌在2008年获取全国第一张VPN的牌照之后,现在在国内规模已经达到48家,48个城市,然后有6个核心业务节点,能够保证这个冗余性是非常之高的。
 
然后我们公有云的连接能力,现在VPC Port,就是南凌与现在公有云对接的接口产品,前面那个图跟阿里完成的4个9的对接,我们形成了一个光环路的对接。如果要获取这样VPC的产品我们在5个工作日之内就可以完全对通。它的特点是可以弹性的伸缩,在一个工作日之内马上可以变大,或者缩容,或者扩容,可靠性达到4个9,我们的延时可以有SLA的承诺,还有在服务上面我们有整个的事件,事态的管理,我们可以做二层通道,也可以做三层通道。但是如果是普通的运营商专线,整个施工周期可能就会去到2个月了,而且网络品质很难有SLA的一个承诺。
 
这是我们的HCMP,我们混合云的一个管理平台,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实现跨云管理,让云端的异构以及网络的异构实现在同一个层面上对业务开发的交付。在HCMP这个层,它可以直接面向我们的运维管理人员,面向开发人员,提供混合云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软件定义层,可以将我们的私有云、公有云,还有软件定义网络所有的API的接口去向上端开放。然后在资源层,所有的硬件,所有的一些虚拟化的设备,我们的网络基础设施等等都是我们最基础的资源,到我们的软件定义层去驱动底层,最后为我们的业务开发层提供的就是一个非常干净的基础设施的这种资源了。
 
我们的业务场景中,有几个典型的业务场景。第一,对业务的波峰波谷,实际上谈的是弹性。第二,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部署业务容灾。第三,满足合规性要求。第四,可以非常分辨的保护客户现有的IT的资产,可以逐步的过渡,而不需要一次性的进行一个非常大的决策之后才能决定是否使用混合云的技术架构。
 
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一个是新金融,这是我们现在做支付比较流行的一个客户,它有他自己私有云的物理架构,有传统的IDC,然后在阿里云上面建设了他的虚拟数据中心,同时还有很多外连的这种伙伴,大家知道做支付的主要是银行,跟各个银行都要打通,南凌这边提供了整个通道的管理服务,包括跟所有的银企机构,还有相关的一些银行企业的这种伙伴都可以同时进行打通,打通之后在整个混合云的架构平台上可以非常方便的去弹性的扩展它的业务的这种支撑能力,而且要做银行数据中心的对通,它对于等保的审核要求非常严,说一南凌这边也能够保证跟所有银行的这种角色,能够通过这种安全的审核。
 
第二,现在经常提到的灾备,两地三中心,这是我们在深圳的一个制造业的客户。华南1是它在深圳阿里云里面,还有华东2在上海都建立了云上的数据中心,而它老的数据中心在深圳,作为基础架构设施上面而言,它非常方便的能够为它的业务层提供基础设施的资源,它可以在灾备的逻辑上面任意选择它灾备的地点,能够保证它的部署,可以非常的平滑。我的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关键字:云计算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