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服务器工作站 → 正文

塔式工作站or刀片工作站,你选谁?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张桂林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10 20:40:31 本文摘自:比特网

上世纪70~80年代,定位于特定应用的个人计算机诞生,图形工作站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还记得早期的图形工作站是什么样子吗?

如左图,1977年,惠普推出了专门为科学计算和工程应用的桌面计算机HP9845A,这是惠普首款专门为计算设计的桌面计算机,也是业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工作站;右图是惠普在1990年所推出的首代采用Apollo技术的工作站H400,从外形上看,H400已经具有了现代工作站的雏形。

早期的工作站普遍采用卧式或者塔式机箱、RISC架构(或者安腾架构)和Unix操作系统,这和当前主流的x86架构工作站有些不太一样。“RISC+Unix”并不是一个开放的组合,封闭的生态环境、高昂的售价并不利于工作站的普及应用。在当时,并非每一个希望从事图形设计的人都能买得起一台专业工作站。

如果历史一直沿着“RISC+Unix”的路径发展,工作站市场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

上世纪90年代开始,“Wintel”组合逐渐崛起,相比传统的封闭式系统,这是个人用户喜闻乐见的一个新组合,这也推动传统工作站厂商重新审视产品规划。如惠普自1996年首次推出英特尔处理器工作站后,便开始了由Unix向x86的转型,戴尔、联想等厂商也逐渐接受了这一新组合。到2000年初,Unix工作站逐渐湮灭于历史长河,“x86+Windows”成为图形工作站的主流架构,并沿袭至今。

——三十年间,“进化”是图形工作站的主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三十年间虽然图形工作站的软硬件架构实现了剧变,但结构并没有太多的变化。早期的图形工作站一般采用一体式或者塔式结构,而今,我们所见到的主流工作站依旧是传统的塔式结构,期间虽然出现过机架工作站、刀片工作站等形态,但并未成为主流。

为何?因为从应用角度来看,图形工作站主要用于数字内容创作、机械设计、石油勘探、医疗、金融计算等领域,这些领域或是要求工作站的计算能力、或是要求存储和I/O;塔式机箱扩展能力优秀,配置灵活,属于“万金油”式的结构,并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故三十年间长盛不衰。

不过塔式结构也有其缺陷。塔式工作站一般比较庞大,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塔式工作站较为分散,难于集中管理;约70%的员工在需要离开公司办公时,会带走他们的数据以防泄密,而在数据转移的过程中,势必降低了数据的安全性;单台塔式工作站的计算能力、图形能力有限,有时难于满足高要求的图形计算。

刀片工作站强势回归

相比传统塔式工作站,刀片工作站在空间、安全、管理等方面要更有优势。

刀片工作站并不是新鲜事物,在Unix工作站时代就已经有刀片工作站的身影。相比传统的塔式工作站,刀片工作站具有很多先天的优势:首先,在客户端只需要输入输出设备即可,大幅简化了客户端的管理;其次,所有数据处理都在数据中心后端,安全等级得以提升;再次,数据中心资源统一管理有利于灵活满足用户的需求。

虽然具有这些优势,但早期的刀片工作站由于单片所支持的图形卡数量和规格有限,加上价格昂贵,并没有普及开来。另一个制约刀片工作站发展的因素是前些年GPU虚拟化技术发展缓慢,导致图形资源难以像计算资源那样池化,难以在硬件层面实现GPU资源的灵活调度——相比之下,刀片服务器的发展要更快,CPU虚拟化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刀片的结构也使之成为最理想的虚拟化平台之一。

 

惠普刀片工作站

 

NVIDIA Kepler架构系列GPU的发布打破了GPU硬件虚拟化的瓶颈,也为刀片工作站赋予了新的活力。通过GPU虚拟化技术,GPU计算资源能够实现“切割”,并行计算,适合较小的负载,如果使用过程中用户觉得性能不足,还可以临时进行配置,对性能进行调整;同时,多台刀片工作站也能够组建为集群,以进行大型任务的处理。

结合GPU虚拟化技术,以及刀片架构所具备的高度集中、占用空间小、集中管理、安全等优势,刀片工作站如今已然强势回归,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调查显示,工作站用户正在加速从塔式、机架式工作站向刀片化工作站的转移,除了国内一线城市之外,二、三线城市的用户都开始在使用刀片工作站产品,特别是一些大公司的分支机构用户。

刀片将会是工作站的终极形态么?

用户需求决定产品形态,这条定律在IT发展史上一直适用。就如计算机从大型机、小型机发展到PC和x86服务器。

如今,云计算大行其道,成为企业IT基础架构的变革力量。云计算催生了数据中心的新需求,刀片服务器、定制化服务器、整机柜服务器等产品成为数据中心新贵,因为云计算客户需要更加紧凑的基础架构、更加统一的管理、更低的耗电和更高的性价比。

同样,图形用户也需要云计算的工作模式,获得更加灵活的资源交付、更加集中的管理和更安全的数据保护。刀片工作站结合了传统工作站和刀片服务器的优势,自然更加适合云计算的需求。

如今,工作站厂商也在不断的改进着产品以适应云时代的客户需求,比如惠普,已经将“刀片化”作为融合基础架构和云计算的战略重心,并发布了第九代图形刀片服务器HP ProLiant WS460c Gen9,在一个标准的10U机箱内容纳最多16台刀片工作站,采用了全新的E5-2600 v3系列CPU,可支持最高18个内核、同时配备2133MHzDDR4 内存插槽,支持最大1024GB容量,支持高达12GB GDD5显存的NVIDIA Quadro M6000系列, 该显卡可同时支持最多4台4K分辨率显示器的同时运行,并达到60Hz的刷新率和30位色。与此同时,它还具备对于3D Stereo,NVIDIA GPUDirect,Quadro Sync,NVIDIA nView桌面管理,HDCP和NVIDIA Mosiac等软件的支持和兼容性,同时还可以部署远程图形软件(RGS),可以使得身处不同地区的用户可以实现实时的远程图形交互与设计数据协同。

回到本文主题,塔式工作站、刀片工作站,你会选择谁?

笔者看来,市场是多元化的,在图形领域有着大量的独立设计师、小型工作室等,具有更高扩展空间的传统工作站似乎更适合这些用户;而对于大型客户,如动漫、影视、制造、航天、金融等,采用刀片工作站、以云计算的方式来提供图形资源则能够获得更大的价值。

我们可以展望下未来,或许不久后,“图形云”市场高度繁荣,普通图形用户也无需再自行购买工作站,通过云就可以轻易获得所需的图形计算资源,届时刀片工作站势必将取代传统工作站,成为工作站下一主流形态。

关键字:orQuadro刀片服务器

本文摘自:比特网

x 塔式工作站or刀片工作站,你选谁?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服务器工作站 → 正文

塔式工作站or刀片工作站,你选谁?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张桂林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10 20:40:31 本文摘自:比特网

上世纪70~80年代,定位于特定应用的个人计算机诞生,图形工作站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还记得早期的图形工作站是什么样子吗?

如左图,1977年,惠普推出了专门为科学计算和工程应用的桌面计算机HP9845A,这是惠普首款专门为计算设计的桌面计算机,也是业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工作站;右图是惠普在1990年所推出的首代采用Apollo技术的工作站H400,从外形上看,H400已经具有了现代工作站的雏形。

早期的工作站普遍采用卧式或者塔式机箱、RISC架构(或者安腾架构)和Unix操作系统,这和当前主流的x86架构工作站有些不太一样。“RISC+Unix”并不是一个开放的组合,封闭的生态环境、高昂的售价并不利于工作站的普及应用。在当时,并非每一个希望从事图形设计的人都能买得起一台专业工作站。

如果历史一直沿着“RISC+Unix”的路径发展,工作站市场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

上世纪90年代开始,“Wintel”组合逐渐崛起,相比传统的封闭式系统,这是个人用户喜闻乐见的一个新组合,这也推动传统工作站厂商重新审视产品规划。如惠普自1996年首次推出英特尔处理器工作站后,便开始了由Unix向x86的转型,戴尔、联想等厂商也逐渐接受了这一新组合。到2000年初,Unix工作站逐渐湮灭于历史长河,“x86+Windows”成为图形工作站的主流架构,并沿袭至今。

——三十年间,“进化”是图形工作站的主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三十年间虽然图形工作站的软硬件架构实现了剧变,但结构并没有太多的变化。早期的图形工作站一般采用一体式或者塔式结构,而今,我们所见到的主流工作站依旧是传统的塔式结构,期间虽然出现过机架工作站、刀片工作站等形态,但并未成为主流。

为何?因为从应用角度来看,图形工作站主要用于数字内容创作、机械设计、石油勘探、医疗、金融计算等领域,这些领域或是要求工作站的计算能力、或是要求存储和I/O;塔式机箱扩展能力优秀,配置灵活,属于“万金油”式的结构,并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故三十年间长盛不衰。

不过塔式结构也有其缺陷。塔式工作站一般比较庞大,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塔式工作站较为分散,难于集中管理;约70%的员工在需要离开公司办公时,会带走他们的数据以防泄密,而在数据转移的过程中,势必降低了数据的安全性;单台塔式工作站的计算能力、图形能力有限,有时难于满足高要求的图形计算。

刀片工作站强势回归

相比传统塔式工作站,刀片工作站在空间、安全、管理等方面要更有优势。

刀片工作站并不是新鲜事物,在Unix工作站时代就已经有刀片工作站的身影。相比传统的塔式工作站,刀片工作站具有很多先天的优势:首先,在客户端只需要输入输出设备即可,大幅简化了客户端的管理;其次,所有数据处理都在数据中心后端,安全等级得以提升;再次,数据中心资源统一管理有利于灵活满足用户的需求。

虽然具有这些优势,但早期的刀片工作站由于单片所支持的图形卡数量和规格有限,加上价格昂贵,并没有普及开来。另一个制约刀片工作站发展的因素是前些年GPU虚拟化技术发展缓慢,导致图形资源难以像计算资源那样池化,难以在硬件层面实现GPU资源的灵活调度——相比之下,刀片服务器的发展要更快,CPU虚拟化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刀片的结构也使之成为最理想的虚拟化平台之一。

 

惠普刀片工作站

 

NVIDIA Kepler架构系列GPU的发布打破了GPU硬件虚拟化的瓶颈,也为刀片工作站赋予了新的活力。通过GPU虚拟化技术,GPU计算资源能够实现“切割”,并行计算,适合较小的负载,如果使用过程中用户觉得性能不足,还可以临时进行配置,对性能进行调整;同时,多台刀片工作站也能够组建为集群,以进行大型任务的处理。

结合GPU虚拟化技术,以及刀片架构所具备的高度集中、占用空间小、集中管理、安全等优势,刀片工作站如今已然强势回归,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调查显示,工作站用户正在加速从塔式、机架式工作站向刀片化工作站的转移,除了国内一线城市之外,二、三线城市的用户都开始在使用刀片工作站产品,特别是一些大公司的分支机构用户。

刀片将会是工作站的终极形态么?

用户需求决定产品形态,这条定律在IT发展史上一直适用。就如计算机从大型机、小型机发展到PC和x86服务器。

如今,云计算大行其道,成为企业IT基础架构的变革力量。云计算催生了数据中心的新需求,刀片服务器、定制化服务器、整机柜服务器等产品成为数据中心新贵,因为云计算客户需要更加紧凑的基础架构、更加统一的管理、更低的耗电和更高的性价比。

同样,图形用户也需要云计算的工作模式,获得更加灵活的资源交付、更加集中的管理和更安全的数据保护。刀片工作站结合了传统工作站和刀片服务器的优势,自然更加适合云计算的需求。

如今,工作站厂商也在不断的改进着产品以适应云时代的客户需求,比如惠普,已经将“刀片化”作为融合基础架构和云计算的战略重心,并发布了第九代图形刀片服务器HP ProLiant WS460c Gen9,在一个标准的10U机箱内容纳最多16台刀片工作站,采用了全新的E5-2600 v3系列CPU,可支持最高18个内核、同时配备2133MHzDDR4 内存插槽,支持最大1024GB容量,支持高达12GB GDD5显存的NVIDIA Quadro M6000系列, 该显卡可同时支持最多4台4K分辨率显示器的同时运行,并达到60Hz的刷新率和30位色。与此同时,它还具备对于3D Stereo,NVIDIA GPUDirect,Quadro Sync,NVIDIA nView桌面管理,HDCP和NVIDIA Mosiac等软件的支持和兼容性,同时还可以部署远程图形软件(RGS),可以使得身处不同地区的用户可以实现实时的远程图形交互与设计数据协同。

回到本文主题,塔式工作站、刀片工作站,你会选择谁?

笔者看来,市场是多元化的,在图形领域有着大量的独立设计师、小型工作室等,具有更高扩展空间的传统工作站似乎更适合这些用户;而对于大型客户,如动漫、影视、制造、航天、金融等,采用刀片工作站、以云计算的方式来提供图形资源则能够获得更大的价值。

我们可以展望下未来,或许不久后,“图形云”市场高度繁荣,普通图形用户也无需再自行购买工作站,通过云就可以轻易获得所需的图形计算资源,届时刀片工作站势必将取代传统工作站,成为工作站下一主流形态。

关键字:orQuadro刀片服务器

本文摘自:比特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