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025年企业应重点关注的七大优先事项。
1.利用AI提升HR部门的效率和有效性
AI是推动效率、使HR团队从重复、低价值但必要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的实用工具。无论是内容生成还是预测分析,解锁AI价值的真正途径是加速洞察、增强个性化、提高响应速度,并在HR中提升人的地位。
把AI想象成做初步工作的人,这样HR才能处理更高阶的工作。
自问的问题:
我们是否仍然将AI视为一个边缘试验,还是已经将其融入HR的运作方式中?
我们是否已确定AI能在哪些摩擦最大的领域带来真正价值?
我们是否能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自信地使用和信任AI工具?
2.简化HR技术生态系统
复杂性会降低价值。大多数企业在支离破碎或部署不当的系统上过度投资。少花钱多办事不仅关乎节约成本,更关乎创造真正价值并产生影响。
这意味着将技术栈简化为集成化、以成果为导向的平台,这些平台要为人们(而非仅仅是信息技术部门)服务。
你的技术栈应反映你的技术战略。
自问的问题:
我们的HR技术战略是在激励员工,还是在惹恼员工?
哪些工具是不可或缺的?哪些又是遗留负担?
我们是在强迫用户接受,还是让技术支持人类适应?
我们如何管理技术环境以推动价值,而不仅仅是管理供应商?
3.技能情报成为新的操作系统
工作变化得太快,以至于无法再依赖固定的组织架构和职位描述。到2025年,一切都应是动态的、可适应的和灵活的——如果静止不变,就会停滞不前,最终走向过时。
技能已成为理解如何有效根据及时业务需求(需求)部署人才(供应)的基础。一个以技能为驱动的企业可以更好地重新部署人才、指导学习和有效应对环境变化。
技术可以扩展体验,但技能可以扩展人的能力。
自问的问题:
我们是否了解员工的实际技能和所需技能?
我们能否“发现”隐藏的人才?
我们是否围绕不断变化的技能来设计工作和职业路径?
我们如何利用技能数据来指导我们的人才和业务战略?
4.为“工作中的当下”设计员工体验
员工的期望受到消费者体验的影响。无缝、个性化的数字体验现已成为保留人才、提高参与度和生产力的主要驱动力。数字劳动力体验不仅仅关乎重要的时刻——当谈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体验时,每一刻都很重要。沟通、联系和清晰度与尊享服务体验同样重要。2025年工作之外的世界已焕然一新,工作之内呢?
在员工体验方面,你的技术应该完成工作,而不是成为工作本身。
自问的问题:
我们的员工在哪里感受到最大的阻力?我们自认为知道,还是确实知道?
我们是否故意设计了感觉人性化而非事务性的体验?
我们如何衡量并根据员工体验数据采取行动?
5.重新构想HR操作系统
旧的HR操作系统已不适合当下,更不用说未来了。它是为合规而建,而非创新。它是为控制而建,而非共同创造。
为满足当今的需求,HR需要一个新引擎——一个为速度、协作和灵活性而建的引擎。关于工作的一切都已改变,因此HR需要改变其创造价值的方式。重新设计HR操作系统将解锁新的能力——不仅对HR如此,对劳动力乃至整个企业都是如此。
HR所需的结构转变,实际上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自问的问题:
我们的HR部门是结构化地解决问题,还是运行流程?
我们能在多快的时间内根据业务需求调整优先级?
我们的HR团队是否具备在数字世界中领导所需的能力?
6.从项目到计划:部署以价值为导向,而不仅仅是上线
上线不是目标——行为改变才是目标。我们称之为“开始行动”。
持续的采用和不断优化定义了成功,并产生了业务影响。太多企业(事实上是67%的企业)在实施技术时,并没有改变其工作方式。技术不等于转型,数字化也不等于技术。数字化是一种思维方式,转型是一种能力,而技术是扩大规模和衡量价值的手段。
别再实施技术并称之为转型。价值是有意部署的,而不是像开关一样打开的。
自问的问题:
我们是根据成果而不是时间表来衡量部署成功吗?
我们在上线后如何支持用户?
我们有什么计划来跟踪、演进和扩大采用规模?
7.作为服务的转型:培养变革能力
转型不是在冲刺、项目或技术实施中“完成”的。它是一种需要建设和培养的业务能力,就像肌肉一样。将转型作为服务来运营的组织将更快地适应变化,避免倦怠,并实现持续改进。
HR转型必须从有完成里程碑的项目转变为专注于长期价值实现的计划。
转型不是一项特别的项目;它是一种能力和开展业务的方式。据此培养变革能力。
自问的问题:
我们的企业是否设计为能够应对持续的变革?
我们是否让我们的员工承受了不协调的变革重压?
我们如何建立领导和团队能力以实现可持续变革?
总结:
2025年不是为了采用技术而采用技术,而是为了设计一个数字职能部门,使其能够支撑战略、改善体验并为劳动力提供未来保障。
企业网D1net(www.d1net.com):
国内主流的to B IT门户,旗下运营国内最大的甲方CIO专家库和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信众智(www.cioall.com)。旗下运营19个IT行业公众号(微信搜索D1net即可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为:企业网D1Net,如果不注明出处,企业网D1Net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