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智慧金融】区块链赋能银行另类生机

责任编辑:cdeng 作者:shania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2-03 09:12:07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作为一个数字行业,金融银行需要依靠数据和技术实现金融综合智能决策,而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与传统银行的融合程度,正在本质上推动了智慧金融的发展水平。步入数字经济时代之后,金融银行的传统信任机制无法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全球化经济的大环境之下,产业迫切的需要一种全新的数字化信任机制来顺应业务发展。

渣打银行贸易及供应链金融执行总监尹玲在2018国际区块链+金融峰会的演讲中指出:“区块链是参与的各方以技术的方式形成的一种信任的共识,这样的共识让金融的资产在区块链上可以是实现价值的流转。”

区块链,为智慧金融量身定制的全新技术

区块链本身就是具有公开透明、难以篡改、可追溯特点的分布式数据记账技术。对于金融银行而言,其三项特点尤其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

去中心化:通常而言,去中心化指的是数据存放于网络各个结点之上,不再存储于一个中心系统里面。

公开透明:在区块链上,每个节点发起的交易信息都能被链上其他节点看到。

不可篡改:区块链上的数据一旦发布便无法修改、删除,不存在中心系统的暗箱操作。

当然,除去以上三点,区块链的扩展性、安全性、吞吐量等指标也赋予了金融产业更多的希望。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也在峰会上公开表示:“金融是区块链应用的高价值场景,金融领域是区块链应用最有价值的领域。”

协助打造四维金融生态

区块链的大多数应用往往以智能合约的方式自动执行,针对平时贸易融资领域的发票重复融资贷款、证券等金融痛点,依靠分布式账本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据库的运维成本。尹玲认为,“区块链技术离不开多方的合作,银行、技术服务商、实体经济、监管政府之间必须共同应用才能构建长远而健康的金融生态。”

银行主导的应用

在金融行业中,交易银行可以算得上是区块链最早的探索者,拥有诸多落地项目场景,其内容涉及现金管理(即支付和外汇)、贸易融资和服务、证券业务方面的各种服务。以下三个项目是目前国际最新的、有望落地的、对业界产生深远影响的项目:

1. Finacle Trade Connect,众多印度银行联合推出使用,着重于贸易融资方面的,能够兼容区块链底层技术(如超级账本、R3的Corda平台和以太坊等)。

2. We.Trade,欧洲极负盛名的贸易融资应用。完全利用智能合约,实现贸易融资和快速支付,并为金融行业加入联盟提供开放模式。在它的合作框架中,拥有银行模块,即使不是创始会员,也支持银行随时加入并实现效益。

3. Batavia,区块链和物联网结合的项目。能够完全实现物联网结合,利用物联网在相关供应链节点发出想好,随时随地查询溯源,真正意义上实现资金流和物流的高度合一。

技术服务商的创新

在整个区块链生态系统中,技术服务商是最大的主导,金融行业也同样如此。尹玲认为,区块链联盟R3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与市面上的区块链项目相比,R3能够在赊账业务上推进马可波罗计划(马可波罗计划是基于R3的Corda底层技术,专用于赊账业务,在运输前后等应用场景实现贸易之间点到点的无缝衔接的项目应用),目前已有超过20多个金融机构加入其中。

实体经济的探索

“银行、科技服务商,离开实体经济后,一切都是空话。”尹玲直言,当下很多具有前瞻性的实体经济代表也在积极的探索区块链落地场景。日本NTT公司与美国供应链金融企业Skuchain合作,试图在仓单融资方面实现创新;IBM和Maersk(马士基航运)的深度合作,积极的在国际贸易上实现单据审批的电子化和高效化的尝试。

政府监管的尝试

政府和监管机构是市场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而区块链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各方参与。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角色则是让区块链能够以最准确的位置协调市场中各方面的利益,打造有利的市场发展平台。新加坡和香港政府共同研发的国际贸易联网平台就是利用区块链打造北亚和南亚地区贸易和金融的“高速路”;英国的“绿色借贷项目”则是基于区块链协助政府甄别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情况,并作出贷款决策;香港的贸易融资平台则是渣打银行直接主导并参与的香港区块链项目。这些已经或者即将落地的应用,都是政府监管机构协同金融行业对区块链的有效尝试。最后尹玲呼吁,“作为金融从业者,我们是否能够在现在就前瞻性的研判自己产品周期,即时推出新服务、新产品和新的客户体验,将是金融新场景、新时代当中,银行业重新洗牌的重要衡量目标。有没有在区块链形势下做到客户需求、预测客户需求、及时跟进客户需求,才能在金融生态圈中立于不败之地!”

Ps:本文根据2018年国际区块链+金融峰会尹玲演讲整理而成。

关键字:智慧金融�块链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智慧金融】区块链赋能银行另类生机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智慧金融】区块链赋能银行另类生机

责任编辑:cdeng 作者:shania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2-03 09:12:07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作为一个数字行业,金融银行需要依靠数据和技术实现金融综合智能决策,而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与传统银行的融合程度,正在本质上推动了智慧金融的发展水平。步入数字经济时代之后,金融银行的传统信任机制无法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全球化经济的大环境之下,产业迫切的需要一种全新的数字化信任机制来顺应业务发展。

渣打银行贸易及供应链金融执行总监尹玲在2018国际区块链+金融峰会的演讲中指出:“区块链是参与的各方以技术的方式形成的一种信任的共识,这样的共识让金融的资产在区块链上可以是实现价值的流转。”

区块链,为智慧金融量身定制的全新技术

区块链本身就是具有公开透明、难以篡改、可追溯特点的分布式数据记账技术。对于金融银行而言,其三项特点尤其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

去中心化:通常而言,去中心化指的是数据存放于网络各个结点之上,不再存储于一个中心系统里面。

公开透明:在区块链上,每个节点发起的交易信息都能被链上其他节点看到。

不可篡改:区块链上的数据一旦发布便无法修改、删除,不存在中心系统的暗箱操作。

当然,除去以上三点,区块链的扩展性、安全性、吞吐量等指标也赋予了金融产业更多的希望。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也在峰会上公开表示:“金融是区块链应用的高价值场景,金融领域是区块链应用最有价值的领域。”

协助打造四维金融生态

区块链的大多数应用往往以智能合约的方式自动执行,针对平时贸易融资领域的发票重复融资贷款、证券等金融痛点,依靠分布式账本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据库的运维成本。尹玲认为,“区块链技术离不开多方的合作,银行、技术服务商、实体经济、监管政府之间必须共同应用才能构建长远而健康的金融生态。”

银行主导的应用

在金融行业中,交易银行可以算得上是区块链最早的探索者,拥有诸多落地项目场景,其内容涉及现金管理(即支付和外汇)、贸易融资和服务、证券业务方面的各种服务。以下三个项目是目前国际最新的、有望落地的、对业界产生深远影响的项目:

1. Finacle Trade Connect,众多印度银行联合推出使用,着重于贸易融资方面的,能够兼容区块链底层技术(如超级账本、R3的Corda平台和以太坊等)。

2. We.Trade,欧洲极负盛名的贸易融资应用。完全利用智能合约,实现贸易融资和快速支付,并为金融行业加入联盟提供开放模式。在它的合作框架中,拥有银行模块,即使不是创始会员,也支持银行随时加入并实现效益。

3. Batavia,区块链和物联网结合的项目。能够完全实现物联网结合,利用物联网在相关供应链节点发出想好,随时随地查询溯源,真正意义上实现资金流和物流的高度合一。

技术服务商的创新

在整个区块链生态系统中,技术服务商是最大的主导,金融行业也同样如此。尹玲认为,区块链联盟R3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与市面上的区块链项目相比,R3能够在赊账业务上推进马可波罗计划(马可波罗计划是基于R3的Corda底层技术,专用于赊账业务,在运输前后等应用场景实现贸易之间点到点的无缝衔接的项目应用),目前已有超过20多个金融机构加入其中。

实体经济的探索

“银行、科技服务商,离开实体经济后,一切都是空话。”尹玲直言,当下很多具有前瞻性的实体经济代表也在积极的探索区块链落地场景。日本NTT公司与美国供应链金融企业Skuchain合作,试图在仓单融资方面实现创新;IBM和Maersk(马士基航运)的深度合作,积极的在国际贸易上实现单据审批的电子化和高效化的尝试。

政府监管的尝试

政府和监管机构是市场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而区块链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各方参与。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角色则是让区块链能够以最准确的位置协调市场中各方面的利益,打造有利的市场发展平台。新加坡和香港政府共同研发的国际贸易联网平台就是利用区块链打造北亚和南亚地区贸易和金融的“高速路”;英国的“绿色借贷项目”则是基于区块链协助政府甄别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情况,并作出贷款决策;香港的贸易融资平台则是渣打银行直接主导并参与的香港区块链项目。这些已经或者即将落地的应用,都是政府监管机构协同金融行业对区块链的有效尝试。最后尹玲呼吁,“作为金融从业者,我们是否能够在现在就前瞻性的研判自己产品周期,即时推出新服务、新产品和新的客户体验,将是金融新场景、新时代当中,银行业重新洗牌的重要衡量目标。有没有在区块链形势下做到客户需求、预测客户需求、及时跟进客户需求,才能在金融生态圈中立于不败之地!”

Ps:本文根据2018年国际区块链+金融峰会尹玲演讲整理而成。

关键字:智慧金融�块链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