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区块链:可能影响新闻业的新技术因素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01-19 13:32:10 本文摘自:人民网研究院

摘要: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的工作原理为新闻业的真实性的实现和经营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从区块链本身的特性以及当前部分新闻平台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区块链技术也能够新闻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区块链所能提供的技术支持入手,结合现有的新闻业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尝试,对区块链技术可能在新闻业的落地可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 区块链 、传媒业、 新闻生产、谣言 、社交网络

区块链的英文是Blockchain,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数据)块的链。区块链技术,指的就是多个参与方之间基于现代密码学、分布式一致性协议、点对点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合约编程语言等形成的数据交换、处理和存储的技术组合。[ 邹均.区块链技术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70]近些年来被炒的火热的比特币,也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区块链。

对于新闻业而言,区块链所具备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等属性,为新闻业去除商业和政治的影响和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于此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内容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媒产品的数字化,受众对于内容付费习惯的逐渐养成,使得区块链技术对于内容版权提供的帮助能够进一步激发创作者的热情,甚至催生出新的传媒盈利模式。

一、区块链技术原理及影响

(一)区块链的技术原理

自2008年首次被提出以来,区块链技术在短短的十年间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与应用。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时序数据、集体维护、可编程和安全可信等特点[ 袁勇,王飞跃.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其能够通过运用数据加密、时间戳、分布式共识和经济激励等手段,在节点无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统中实现基于去中心化信用的点对点交易、协调与协作,从而为解决中心化机构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数据存储不安全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袁勇,王飞跃.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应该说,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的“公共账本”,通过各个节点对于信息及信息加工的成本的记录与证明的方式,来确保这个工作量能够得到完整的记录。由于账本由各个节点共同记录,所以其具备了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属性。

具体来说,区块链即是去中心化系统各节点共享的数据账本。每个分布式节点都可以通过特定的哈希算法和Merkle 树数据结构,将一段时间内接收到的交易数据和代码封装到一个带有时间戳的数据区块中,并链接到当前最长的主区块链上,形成最新的区块。[ 袁勇,王飞跃.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也就是说,在整个区块链上,每一个节点都保存着整个区块链的全部数据信息,只要区块接到了链上,就像一个巢室连接到了蜂巢上,如果有一个巢室消失或是有过变动,都能够为其他巢室所察觉。区块链所具备的数据架构使得每一个区块都对整个区块有记录、管理和监督的能力,整个区块链中不受某一个核心的区块支配,体现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属性。

(二)区块链的影响

与传统的交易依赖某一平台和媒介不同,区块链的诞生意味着新的价值构建传输网络的开始。当前社会,一个不可否认的趋势是,人们越来越接受在互联网上消费来获取信息和进行娱乐,人类的财富比例正在不断地在向互联网转移。区块链技术能够使得互联网的价值传输能像传递信息一样便捷可靠。区块链中,价值的体现单位是代币,当代币的流通便捷可靠后,新的生态就在区块链平台建立了起来。举一个例子,某个运用区块链搭建的内容平台A发行代币T,来奖励内容生产者在平台上进行内容生产,随着A平台上内容产品的增多,意味着平台新的价值的产生,也会吸引着更多的用户,用户越多,代币T的消费量也就越大,其对应的价值也相应增加,这也会吸引更多的内容生产者,这种正向的循环,使得代币拥有了价值,从而形成生态效应。

目前区块链的火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区块链自身与数字货币紧密的关系,跟随着过度火热的数字资产的投机炒作造成的。当前,区块链这一技术还尚不成熟,整个完成的业态也没有能够形成,这也就说明我们对于区块链技术在新闻业的应用能力也尚在讨论与尝试的阶段。但是,区块链为实现CPSS (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平行社会提供了基础架构为分布式社会系统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去中心化的数据结构、交互机制和计算模式,并为实现平行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信用基础。[ 袁勇,王飞跃.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也就是说,区块链技术是可以切实做到“数据民主”的,在新闻业目前已经全面被“大数据”覆盖的今天,能够做到“数据民主”,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从这个角度上看,区块链技术对于新闻业的发展能够发挥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区块链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在传媒业的运用,新闻的生产与消费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新闻平台遭受着巨大冲击。根据美国的皮尤研究中心在2017年发布的一份对4971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报告显示,67%的调查对象会通过社交媒体来获取新闻;在中国,根据艾瑞咨询在2017年发布的报告显示,70.2%的受访者表示通过社交平台获取新闻,仅次于新闻客户端/网站的87.2%,远远超过了电视的41.4%和报纸的27.3%。

在传统媒体容易被视作政治和商业势力所控制的视角下,社交媒体似乎被人们视作能够提供多元化,第一手新闻资讯的新闻平台。也有研究者也曾指出,社交媒体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算法机制已经普遍为各大新闻客户端及社交媒体所采用,社交媒体自身也拥有了普通用户难以企及的传播能力。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过滤气泡现象”(Filter Bubble)和“回声室效应”(Echo Chamber)这两种因算法机制造成的传播效果提醒着我们,社交媒体提供的新闻也不如我们想象那般全面与真实。同时,社交媒体传播信息的便捷与低门槛的属性也给虚假新闻和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区块链所具备的去中心化和不可更改的属性,正可以用来帮助新闻业摆脱商业、政治和虚假消息的困扰,重树新闻业真实性的标杆。

(一)区块链技术促使新的新闻平台的出现

对于新闻业而言,想要完全摆脱政治和商业对于新闻真实性的影响,就需要建立起新的内容生产激励机制,尽可能的消除商业主义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侵蚀。因为商业主义并不仅仅通过直接的金钱交易影响着新闻的真实性,商业主义话语还倾向于将那些不能够帮助媒体机构实现商业利润或未必能为媒体机构带来明朗商业前景的一切行为定义为“不明智的”[ 李艳红、陈鹏.“商业主义”统合与“专业主义”离场:数字化背景下中国新闻业转型的话语形构及其构成作用[J].国际新闻界.2016(9).],这更加使得部分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将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了考量新闻价值的第一因素,削弱了新闻的公共性因素。

使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新闻平台则可以使用代币和匿名性来重建其一种新的激励机制。以一家名叫Decentralized News Network(DNN)的新闻网站为例,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其利用代币和匿名性重建起了一种新的激励模式。与当下的社交媒体平台的新闻生产者依靠点击率来获取经济利益不同,使用了区块链技术的DNN让使用平台的所有人都为真实和客观来服务,并从中来获得代币收益。在DNN上,任何人都可以提供新闻报道,但必须先使用DNN代币来购买写作权。当作者的提交的内容被审查、确定真实性并发表以后,创作者才可以收回自己的代币,并将根据文章所产生的点击量获得额外的代币奖励。同样的,进行审查的用户也需要提供代币进行抵押,任何用户都可以“出价”来申请审查一篇文章,7个出价最高的竞标者将会共同负责对这篇文章的审查,他们将根据DNN的编辑指南对文章的真实性进行评估,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当文章获得了明显的多数票的时候,文章将会被自动发表,评审员也将能够获得一定的代币来奖励其所付出的工作。同样的,读者也可以通过评论或参加相关的活动来获得代币。

由于该平台借助以太区块链运行,所以DNN代币的价值直接与以太币价值挂钩,这也对使用这一平台的用户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从DNN对于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可以看到,使用了区块链的新闻平台并不是否定新闻的商业价值,而是消除了商业在后台对于新闻的直接控制。区块链所达到的实时和分散性记账的属性让新闻的真实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因为社交媒体虽然看似中立,充当着用户新闻生产和分享平台这一角色,实际上其却拥有着整个平台用户的数据。这样信息资源的不平等给予了虚假信息和商业利益的空间,受到资本的影响,一些非公共的话题和观点能够得到快速的传播,设置了新闻阅读者的“议程”,也让一些公共信息的传播受到了干扰。在区块链新闻平台中,“算法”可能依然存在,但匿名的评审机制以及实时对于修改的记录使得新闻的来源清晰可追溯,难以为少数信息掌控者控制,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了更好地保障,信息的来源也更加的公开透明。

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多点同时记录、不可篡改的属性使得新闻在编发后难以被再次编辑更改。熟悉新闻业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传媒业被各大商业大亨垄断的当下,区块链技术让公众看到了未来的“历史”不被政治和资本篡改的希望。人们对于新闻真实性的渴望,让区块链对于新闻平台的应用上充满了潜力。

(二)区块链技术引导新闻业对于新闻价值的回归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职业新闻主体以外的社会民众个体也能够参与到新闻生产中去,在以社交媒体为主体的社交平台上自由的进行新闻传播。有学者使用“脱媒主体”一词,来指代曾经主要依赖职业新闻传播组织主体实现自己的新闻传播需求的组织或群体,在“后新闻业时代”开启后,自建媒体,特别是自建以互联网基础的新媒体,超越了原来完全依赖职业新闻组织主体的状态,开始实现比较自由自主的、以自身为核心内容对象的新闻生产与传播现象[ 杨保军.“脱媒主体”:结构新闻传播图景的新主体[J].国际新闻界.2015(7).]。“脱媒主体”的形成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独享话语权的状态,其在新闻报道上视角的多样性与即时性使得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也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目前职业新闻传播组织主体的生存法则或运行方式[ 杨保军.“脱媒主体”:结构新闻传播图景的新主体[J].国际新闻界.2015(7).]。

但是,目前状态下所谓“脱媒主体”脱的“媒”,只是狭义上的“媒”——传统媒体。离开了传统媒体这一个“媒”,想要进行内容创作并获利生存,“脱媒主体”还得寻找新的“媒”。但具备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不仅屈指可数,同时在内容创作传播上也有其固有的传播与盈利规则。由此不难发现,脱离了传统媒体的平台并不就意味着“脱媒主体”摆脱“媒”的制约,回归了到新闻的专业主义上,也不意味这新闻价值在新媒体平台上就能更好地得到体现。在职业新闻组织主体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公众所期望的真实、客观、准确、及时等标准时,“脱媒主体”所创办的自媒体奉行着小组织、小群体的理念细化媒介市场,获得了大量的读者。但“脱媒主体”也需要盈利与发展,其本质上追求的是宣传效果、广告效果、公关效果,它采用的更多的也是偏向宣传、广告、公关的手段和方法[ 杨保军.“脱媒主体”:结构新闻传播图景的新主体[J].国际新闻界.2015(7).]。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现在“脱媒主体”所进入的新媒体,其在经营过程都受着商业逻辑的羁绊与纠缠。因为新闻业的实践并不仅仅需要遵从的是新闻价值,也需要受到自身经营管理的压力,这两者往往有着相互冲突而矛盾的地方。这种经济上的压力,会不自觉的转移到媒体记者的工作生活中去。在一项对于记者职业认同感的调查中,在被问及“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时,有71.1%的青年新闻从业者表示是“薪酬”[ 赵云泽.记者职业地位的陨落:“自我认同”的贬斥与“社会认同”的错位[J].国际新闻界.2014(12).],可见商业逻辑对于新闻业的冲击。

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能够让新闻业重回到新闻价值主导的轨道上来。媒体在经营管理的极大部分都可以交由区块链技术来处理,因为区块链上的每位用户都能够获取到信息,所以无论是广告的发放,或是对于版权保护和作者酬劳的支付,都能够更加精准直接,而新闻价值,成为了新闻组织或个人想要获利需要考量的最大因素。

举一个例子,在当下,新闻媒体或平台都需要成立庞大的广告部门,甚至采取各式各样的营销手段和方式来实现盈利的最大化。有了区块链技术支持的智能合约,广告费的发放就可以直接根据新闻的传播效果直接决定,由于在区块链上的所有用户都能够获取信息,所以传统的广告商或平台(“媒”)掌控信息的局面也就被打破了,更多的权力被交还给了新闻的生产者和读者。由于区块链上所有的数据都不可篡改,所以验证广告传播效果的成本得到了最大的降低,传播者和广告客户无需通过第三方,就可以进行交易。也就是说,新闻业的盈利模式更加扁平化了。营销和经营淡出了新闻行业,或许能够使得对于新闻价值的追求重新主导新闻业。

同时,利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对于版权的保护,也帮助内容生产者能够对创作保持较高的热情。在一份研究报告中,伯克利创意创业学院指出,有“20%-50%的音乐付款没有成为创作者的合法收入”。而在区块链上,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人的价值被降到了最低,内容可以直接由内容生产者发布并定价,一个基于区块链网络的开源内容分发平台DECENT就创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Web3.0发布平台,在该平台上,内容创作者可以在自主定价后,直接将作品“销售”给用户,没有中间商来进行提成,也不受到第三方的约束。(如图一所示)这样给予版权充分的经济保护,也会提升内容生产者对于作品的创作热情。

 

 

(图一)

同时,由于所有的信息都被实时记录了,对于内容侵权的追踪也变得清晰简单。在国内,一家名叫“版全家”的平台已于2017年3月上线,通过使用区块链及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包括版权登记、版权搜索、版权交易、侵权举报和维权申诉等一系列服务。这样对于版权的保护对于新闻业也同样拥有很大的需求,通过提高盗版的成本,传媒内容的生产者的创作积极性得到了解放,这对于新闻业对于新闻价值的回归也是一大积极性因素。

三、区块链技术助力新型媒体数字资产运营

传统意义上来说,报纸媒体数字资产指的是报业机构在经营、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有价值的各种数字化的信息和内容,包括稿件、网页、图片等用于出版或服务的数字内容[ 范世清.报纸媒体数字资产开发利用的现实背景分析[J].当代传播.2009(5).]。随着传媒内容不断地向互联网的转移,传媒产品已经普遍具备有数字资产的形态。但是,尽管全球的媒体数字资产数量庞大,需求者众多,但存在着的整个市场缺乏透明而公正的数据和资产交换基础;不同用户对于资产的价值缺乏认同;社会交易成本高;版权侵权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媒体数字资产的交易与发展。

区块链技术由于可以实时记录内容交易双方的所有交易信息,通过区块链交易系统的去中心化特征,保证一个全网络定时刷新记账系统的建立,每一次交易都由于具备有唯一的时间标记,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传媒资本交易的欺骗,减少交易的中间成本[ 李政道,任晓聪.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探析及未来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0).]。通过解决了中介信用这一问题,区块链技术可能开传出一种直接的点对点的媒体数字资产运营模式,使得媒体运营更加简单,同时进一步促进用户对于内容付费的热情。

(1)区块链技术对于传媒数字资产版权的保护

根据《2017年自媒体行业版权报告》,在微信公众号上,投诉侵犯内容版权的处理率仅为12%。使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技术智能合约技术则能够对于作者的版权给予充分的保护。内容生产者可以自主地规定自己作品的免费使用权限和付费使用需要的价格。当前内容产品版权难以受到保护的一大原因就是著作权受到侵害后,原告要进行诉讼却不易轻易确定侵权主体,因为侵权者往往使用的是网名,网名作为虚拟主体,无法成为诉讼的被告 。

区块链技术首先能够对于媒体资产的数字版权进行充分的保护,通过使用数字签名(ECDSA)和哈希算法对传媒作品版权进行精准跟踪,从确权、用权、维权三个角度来对传媒作品的流传进行记录。[ 李鹏飞.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媒介融合路径探索[J].新闻记者.2017(15).]与传统版权的登记周期长,版权登记费偏高不同,通过区块链技术上传的数字资产可以在添加了内容信息后存储在区块里,作者被赋予一个唯一的证书。

由于区块链上的数据是不可篡改的,所以一旦作品上传,任何人都无法再进行更改,这也就为日后作者维权时在提供作品的原创性的证明上提供了保证。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媒体数字资产都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对自身的版权进行保护。

(2)区块链技术强化媒体数字资产销售的“长尾效应”

无论是传统媒体的分化与对于广告市场的细化,还是自媒体的内容付费、组织团购、创建IP行业。随着媒体形态的不断发展,媒体数字资产销售的“长尾效应”都呈现出一个不断发展的趋势。应该说,“长尾效应”的强化意味着媒体数字资产内部的多元化,对于媒体数字产业抗击外部风险,丰富产业内部结构有着积极的意义。

根据提出“长尾”这一理论的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所述,“长尾”的出现一般与三种因素直接相关:一是某一中生产工具的升级,让内容增多,“长尾”更长;第二是降低传播工具的成本,即让获得内容产品的途径更多;第三是连接供给与需求,让消费者接受更多的新产品,推动需求曲线右移,提升利基产品的销售总额[ 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中信出版社,2012:48.]。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将可能从第一和第三种因素影响媒体数字资产的销售,使其“长尾”更加明显。

区块链技术首先可能使得媒体生产的多元化,由于具备了实时记账和去中心化的特性,内容产品的生产可能不再需要像目前一样具备资金密集的特点。在当下,电视、电影和图片等行业基本上都集中地归属于几家大的公司或企业。在利用了区块链技术后,这些资金耗费较大的内容生产项目,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众筹后进行生产。

通过实时对于资金的流转的记录,区块链技术有效解决了信用不足而产生的风险。媒体行业内还可以对个人或组织建立“黑名单”和“白名单”的征信系统。通过这一系列手段,让用户能够快速认清一项内容生产项目的信用程度,这也就给参与众筹的用户资金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在销售端,使用区块链技术的事实记录可以让内容消费更加便捷,提升用户的自主性使用区块链,可以使付费内容细致而精准,避免了会员制所造成了浪费和单独购买内容产品手续上的不便,让基于微支付的内容付费更为用户所接受。

虽然在当下,媒体数字资产的销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产品购买模式单一,支付模式不够简洁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内容付费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由于记录了用户的所有观看记录,就可以根据用户消费内容产品的数量来进行收费,免除了昂贵的中介平台支付费用及复杂的利润分配过程。同时,通过根据追踪每一次媒体数字资产的销售,区块链技术细化了对于内容产品的消费标准。也就是说,区块链技术把内容付费领域转变成为了一个“自动化、实时计费”的销售过程,让内容付费更加便捷,同时也能进一步降低单个内容产品的消费成本。随着消费成本的降低,用户也更愿意尝试新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产品,媒体数字资产销售的“长尾效应”也就愈加明显。

四、区块链技术对于虚假信息的抑制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媒介的出现与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让信息的流通速度得到了提升的同时,也使得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并有可能引起更加猛烈的社会恐慌与负面影响。

根据数据统计公司Statista做的一个统计,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Facebook上的五大谣言包括“教皇支持特朗普”、“维基解密曝光希拉里卖军火给ISIS”、“希拉里完了:她有关ISIS邮件曝光,恶劣程度超乎所有人想象”、“根据法律:希拉里无资格担任联邦公职” 和“希拉里邮件门爆料人被暗杀”[ 房越悦. Facebook新上线的谣言审核机制,怎么似曾相识[EB/OL].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568155.htm]。可以发现,前五条虚假信息均是对特朗普有利,有用户开始怀疑是否幕后有人故意制造虚假信息来控制民意。

虽然Facebook也采用了一系列的手段,包括举报,第三方审核,提示分享等手段来遏制虚假信息的泛滥,但考虑到虚假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以及社交网络的多样性,这些设计都不能够找到虚假信息的根源,也无法有效消除虚假信息传播。

区块链技术则能从两个方面来对虚假信息的传播起到阻隔作用。其一是前文第一部分中介绍的,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属性,创造出新的新闻平台,通过匿名审核和代币奖励的方式,建立起一种新的公民新闻的审核机制。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用户信用进行评分。通过引入智能合约设计的机制,根据社交媒体用户的发言的真实性级权威性情况,对社交媒体中的每个成员分配虚拟的信用积分。在最近的一项由华盛顿大学的Chen Yize进行相关实验已经显示,通过上述的举措可以让区块链技术下的用户在判别信息的真实性时更加谨慎,仿真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因虚假信息造成的社会和经济损失[ Chen Yezi. Towards Trusted Social Networks with Blockchain Technology[J]. arXiv preprint arXiv:1801.02796.]。

这两项方法本质上都是重构了新闻业对于真实的审核手段,所不同的是,前置采用的是直接对信息真实性进行评判,后者的评价对象转为了信息的传播主体——人。区块链设计所采用的点对点网络的方法,让数据被实时记录并传播到其他节点,保证了对于评判对象的信息的全面及准确,使得对于信息真实性的判断更加全面客观,保证了新闻业免受虚假信息的影响。

五、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新闻业的几大难点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技术对于社会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新闻业也可以利用其重树真实性的标杆。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区块链技术还处于一个初期的发展阶段,想要真正将其运用于新闻业,还有不少难题等待着新闻业内人士与技术人员共同攻克。在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新闻业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新闻报道的实时性和专业性的核实机制的建立

从实际应用上来看,区块链技术对于新闻业的一大作用就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但在目前,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新闻平台的报道内容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在时事新闻的报道上,还未能有哪一个新闻平台引入了区块链技术来保障新闻的真实性。

这一方面是由于区块链的计算能力和反应速度的瓶颈所造成的。在目前,区块链对于数据库容量和带宽的要求较高,运算速度也比较慢。以目前最成熟的区块链应用比特币为例,其每秒只能处理7笔交易,且交易确认时间至少有10分钟的延迟时间。由于区块链技术所需要保证所有的参与者达成一致性,所以在数据库的组成或更改的过程中必然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这无疑是新闻的时效性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同时,对于一些专业的新闻报道的评价并不是非专业人士能够完成的,有学者指出,在人人成为记者的网络时代,新闻场域的专业门槛并没有消失,而这正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核之一[ 吴飞.新媒体革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命?——公民新闻运动与专业新闻人的责任[J].新闻记者.2013(3).]。在面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新闻报道时,并不是每一位读者都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来审核该文章的真实性如何,用户很可能因为刻板印象或是认识的缺失造成审核的偏差。所以,在设计匿名评审机制上,如何使得专业性较强的报道得到专业的“评审员”的评判,也应该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新闻业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2)如何构建用户对于区块链技术的信任

虽然备受资金追捧的区块链技术炒的很热,甚至在投资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但目前公众普遍对于区块链技术了解的不足,使得区块链技术在新闻业的应用上也存在着一些隐患。首先,目前业内不少人士认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市场存在着巨大泡沫,一旦这样的泡沫破灭,用户对于区块链技术产生的怀疑也会对相关的应用造成巨大的打击。

同时,区块链上的用户越多,所具有信息量越大,这一区块链技术的平台的价值也就越大。所以,如何说服用户都参与使用同一个平台成为所有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新闻平台所面对的一大问题。许多区块链技术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加入,纷纷采用了发行代币,炒作代币的手段来吸引用户来加入。使用这样饮鸩止渴的手段,进一步加剧了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浮躁,让区块链技术的实际“落地”更加困难。

(3)传统机构、政策监管所产生的阻力

从目前对于区块链的成功应用上来看,越是新兴的,没有形成明显壁垒的产业,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更加顺利。如来自澳洲的能源区块链项目Power Ledger,其通过ICO募集到了1.64亿人民币,获得了1.5万个用户。之所以这一平台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其所基于的基础就是虽然澳洲分布式能源发展迅速,但这些能源的生产者们却并没有一个整合的平台来交易其商品的现实。在新闻业已经被各大传媒巨头垄断的今天,不管是新的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出现还是传统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改革,都难免因为对既得利益者的收益构成冲击而受到阻力。

国家对于数字货币的监管也会成为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一个阻碍。目前,许多国家对于非官方的数字货币持较谨慎的态度,监管力度也比较大,如果新闻业在区块链技术使用上贸然应用代币,可能触及到政策禁区。同时,在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进行内容付费、版权追踪时,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个人隐私的问题,对于这些信息的记录的使用权力的规范,目前也需要法律法规的及时跟上。

关键字:技术新闻

本文摘自:人民网研究院

x 区块链:可能影响新闻业的新技术因素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区块链:可能影响新闻业的新技术因素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01-19 13:32:10 本文摘自:人民网研究院

摘要: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的工作原理为新闻业的真实性的实现和经营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从区块链本身的特性以及当前部分新闻平台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区块链技术也能够新闻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区块链所能提供的技术支持入手,结合现有的新闻业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尝试,对区块链技术可能在新闻业的落地可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 区块链 、传媒业、 新闻生产、谣言 、社交网络

区块链的英文是Blockchain,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数据)块的链。区块链技术,指的就是多个参与方之间基于现代密码学、分布式一致性协议、点对点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合约编程语言等形成的数据交换、处理和存储的技术组合。[ 邹均.区块链技术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70]近些年来被炒的火热的比特币,也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区块链。

对于新闻业而言,区块链所具备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等属性,为新闻业去除商业和政治的影响和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于此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内容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媒产品的数字化,受众对于内容付费习惯的逐渐养成,使得区块链技术对于内容版权提供的帮助能够进一步激发创作者的热情,甚至催生出新的传媒盈利模式。

一、区块链技术原理及影响

(一)区块链的技术原理

自2008年首次被提出以来,区块链技术在短短的十年间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与应用。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时序数据、集体维护、可编程和安全可信等特点[ 袁勇,王飞跃.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其能够通过运用数据加密、时间戳、分布式共识和经济激励等手段,在节点无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统中实现基于去中心化信用的点对点交易、协调与协作,从而为解决中心化机构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数据存储不安全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袁勇,王飞跃.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应该说,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的“公共账本”,通过各个节点对于信息及信息加工的成本的记录与证明的方式,来确保这个工作量能够得到完整的记录。由于账本由各个节点共同记录,所以其具备了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属性。

具体来说,区块链即是去中心化系统各节点共享的数据账本。每个分布式节点都可以通过特定的哈希算法和Merkle 树数据结构,将一段时间内接收到的交易数据和代码封装到一个带有时间戳的数据区块中,并链接到当前最长的主区块链上,形成最新的区块。[ 袁勇,王飞跃.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也就是说,在整个区块链上,每一个节点都保存着整个区块链的全部数据信息,只要区块接到了链上,就像一个巢室连接到了蜂巢上,如果有一个巢室消失或是有过变动,都能够为其他巢室所察觉。区块链所具备的数据架构使得每一个区块都对整个区块有记录、管理和监督的能力,整个区块链中不受某一个核心的区块支配,体现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属性。

(二)区块链的影响

与传统的交易依赖某一平台和媒介不同,区块链的诞生意味着新的价值构建传输网络的开始。当前社会,一个不可否认的趋势是,人们越来越接受在互联网上消费来获取信息和进行娱乐,人类的财富比例正在不断地在向互联网转移。区块链技术能够使得互联网的价值传输能像传递信息一样便捷可靠。区块链中,价值的体现单位是代币,当代币的流通便捷可靠后,新的生态就在区块链平台建立了起来。举一个例子,某个运用区块链搭建的内容平台A发行代币T,来奖励内容生产者在平台上进行内容生产,随着A平台上内容产品的增多,意味着平台新的价值的产生,也会吸引着更多的用户,用户越多,代币T的消费量也就越大,其对应的价值也相应增加,这也会吸引更多的内容生产者,这种正向的循环,使得代币拥有了价值,从而形成生态效应。

目前区块链的火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区块链自身与数字货币紧密的关系,跟随着过度火热的数字资产的投机炒作造成的。当前,区块链这一技术还尚不成熟,整个完成的业态也没有能够形成,这也就说明我们对于区块链技术在新闻业的应用能力也尚在讨论与尝试的阶段。但是,区块链为实现CPSS (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平行社会提供了基础架构为分布式社会系统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去中心化的数据结构、交互机制和计算模式,并为实现平行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信用基础。[ 袁勇,王飞跃.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也就是说,区块链技术是可以切实做到“数据民主”的,在新闻业目前已经全面被“大数据”覆盖的今天,能够做到“数据民主”,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从这个角度上看,区块链技术对于新闻业的发展能够发挥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区块链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在传媒业的运用,新闻的生产与消费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新闻平台遭受着巨大冲击。根据美国的皮尤研究中心在2017年发布的一份对4971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报告显示,67%的调查对象会通过社交媒体来获取新闻;在中国,根据艾瑞咨询在2017年发布的报告显示,70.2%的受访者表示通过社交平台获取新闻,仅次于新闻客户端/网站的87.2%,远远超过了电视的41.4%和报纸的27.3%。

在传统媒体容易被视作政治和商业势力所控制的视角下,社交媒体似乎被人们视作能够提供多元化,第一手新闻资讯的新闻平台。也有研究者也曾指出,社交媒体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算法机制已经普遍为各大新闻客户端及社交媒体所采用,社交媒体自身也拥有了普通用户难以企及的传播能力。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过滤气泡现象”(Filter Bubble)和“回声室效应”(Echo Chamber)这两种因算法机制造成的传播效果提醒着我们,社交媒体提供的新闻也不如我们想象那般全面与真实。同时,社交媒体传播信息的便捷与低门槛的属性也给虚假新闻和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区块链所具备的去中心化和不可更改的属性,正可以用来帮助新闻业摆脱商业、政治和虚假消息的困扰,重树新闻业真实性的标杆。

(一)区块链技术促使新的新闻平台的出现

对于新闻业而言,想要完全摆脱政治和商业对于新闻真实性的影响,就需要建立起新的内容生产激励机制,尽可能的消除商业主义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侵蚀。因为商业主义并不仅仅通过直接的金钱交易影响着新闻的真实性,商业主义话语还倾向于将那些不能够帮助媒体机构实现商业利润或未必能为媒体机构带来明朗商业前景的一切行为定义为“不明智的”[ 李艳红、陈鹏.“商业主义”统合与“专业主义”离场:数字化背景下中国新闻业转型的话语形构及其构成作用[J].国际新闻界.2016(9).],这更加使得部分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将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了考量新闻价值的第一因素,削弱了新闻的公共性因素。

使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新闻平台则可以使用代币和匿名性来重建其一种新的激励机制。以一家名叫Decentralized News Network(DNN)的新闻网站为例,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其利用代币和匿名性重建起了一种新的激励模式。与当下的社交媒体平台的新闻生产者依靠点击率来获取经济利益不同,使用了区块链技术的DNN让使用平台的所有人都为真实和客观来服务,并从中来获得代币收益。在DNN上,任何人都可以提供新闻报道,但必须先使用DNN代币来购买写作权。当作者的提交的内容被审查、确定真实性并发表以后,创作者才可以收回自己的代币,并将根据文章所产生的点击量获得额外的代币奖励。同样的,进行审查的用户也需要提供代币进行抵押,任何用户都可以“出价”来申请审查一篇文章,7个出价最高的竞标者将会共同负责对这篇文章的审查,他们将根据DNN的编辑指南对文章的真实性进行评估,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当文章获得了明显的多数票的时候,文章将会被自动发表,评审员也将能够获得一定的代币来奖励其所付出的工作。同样的,读者也可以通过评论或参加相关的活动来获得代币。

由于该平台借助以太区块链运行,所以DNN代币的价值直接与以太币价值挂钩,这也对使用这一平台的用户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从DNN对于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可以看到,使用了区块链的新闻平台并不是否定新闻的商业价值,而是消除了商业在后台对于新闻的直接控制。区块链所达到的实时和分散性记账的属性让新闻的真实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因为社交媒体虽然看似中立,充当着用户新闻生产和分享平台这一角色,实际上其却拥有着整个平台用户的数据。这样信息资源的不平等给予了虚假信息和商业利益的空间,受到资本的影响,一些非公共的话题和观点能够得到快速的传播,设置了新闻阅读者的“议程”,也让一些公共信息的传播受到了干扰。在区块链新闻平台中,“算法”可能依然存在,但匿名的评审机制以及实时对于修改的记录使得新闻的来源清晰可追溯,难以为少数信息掌控者控制,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了更好地保障,信息的来源也更加的公开透明。

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多点同时记录、不可篡改的属性使得新闻在编发后难以被再次编辑更改。熟悉新闻业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传媒业被各大商业大亨垄断的当下,区块链技术让公众看到了未来的“历史”不被政治和资本篡改的希望。人们对于新闻真实性的渴望,让区块链对于新闻平台的应用上充满了潜力。

(二)区块链技术引导新闻业对于新闻价值的回归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职业新闻主体以外的社会民众个体也能够参与到新闻生产中去,在以社交媒体为主体的社交平台上自由的进行新闻传播。有学者使用“脱媒主体”一词,来指代曾经主要依赖职业新闻传播组织主体实现自己的新闻传播需求的组织或群体,在“后新闻业时代”开启后,自建媒体,特别是自建以互联网基础的新媒体,超越了原来完全依赖职业新闻组织主体的状态,开始实现比较自由自主的、以自身为核心内容对象的新闻生产与传播现象[ 杨保军.“脱媒主体”:结构新闻传播图景的新主体[J].国际新闻界.2015(7).]。“脱媒主体”的形成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独享话语权的状态,其在新闻报道上视角的多样性与即时性使得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也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目前职业新闻传播组织主体的生存法则或运行方式[ 杨保军.“脱媒主体”:结构新闻传播图景的新主体[J].国际新闻界.2015(7).]。

但是,目前状态下所谓“脱媒主体”脱的“媒”,只是狭义上的“媒”——传统媒体。离开了传统媒体这一个“媒”,想要进行内容创作并获利生存,“脱媒主体”还得寻找新的“媒”。但具备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不仅屈指可数,同时在内容创作传播上也有其固有的传播与盈利规则。由此不难发现,脱离了传统媒体的平台并不就意味着“脱媒主体”摆脱“媒”的制约,回归了到新闻的专业主义上,也不意味这新闻价值在新媒体平台上就能更好地得到体现。在职业新闻组织主体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公众所期望的真实、客观、准确、及时等标准时,“脱媒主体”所创办的自媒体奉行着小组织、小群体的理念细化媒介市场,获得了大量的读者。但“脱媒主体”也需要盈利与发展,其本质上追求的是宣传效果、广告效果、公关效果,它采用的更多的也是偏向宣传、广告、公关的手段和方法[ 杨保军.“脱媒主体”:结构新闻传播图景的新主体[J].国际新闻界.2015(7).]。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现在“脱媒主体”所进入的新媒体,其在经营过程都受着商业逻辑的羁绊与纠缠。因为新闻业的实践并不仅仅需要遵从的是新闻价值,也需要受到自身经营管理的压力,这两者往往有着相互冲突而矛盾的地方。这种经济上的压力,会不自觉的转移到媒体记者的工作生活中去。在一项对于记者职业认同感的调查中,在被问及“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时,有71.1%的青年新闻从业者表示是“薪酬”[ 赵云泽.记者职业地位的陨落:“自我认同”的贬斥与“社会认同”的错位[J].国际新闻界.2014(12).],可见商业逻辑对于新闻业的冲击。

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能够让新闻业重回到新闻价值主导的轨道上来。媒体在经营管理的极大部分都可以交由区块链技术来处理,因为区块链上的每位用户都能够获取到信息,所以无论是广告的发放,或是对于版权保护和作者酬劳的支付,都能够更加精准直接,而新闻价值,成为了新闻组织或个人想要获利需要考量的最大因素。

举一个例子,在当下,新闻媒体或平台都需要成立庞大的广告部门,甚至采取各式各样的营销手段和方式来实现盈利的最大化。有了区块链技术支持的智能合约,广告费的发放就可以直接根据新闻的传播效果直接决定,由于在区块链上的所有用户都能够获取信息,所以传统的广告商或平台(“媒”)掌控信息的局面也就被打破了,更多的权力被交还给了新闻的生产者和读者。由于区块链上所有的数据都不可篡改,所以验证广告传播效果的成本得到了最大的降低,传播者和广告客户无需通过第三方,就可以进行交易。也就是说,新闻业的盈利模式更加扁平化了。营销和经营淡出了新闻行业,或许能够使得对于新闻价值的追求重新主导新闻业。

同时,利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对于版权的保护,也帮助内容生产者能够对创作保持较高的热情。在一份研究报告中,伯克利创意创业学院指出,有“20%-50%的音乐付款没有成为创作者的合法收入”。而在区块链上,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人的价值被降到了最低,内容可以直接由内容生产者发布并定价,一个基于区块链网络的开源内容分发平台DECENT就创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Web3.0发布平台,在该平台上,内容创作者可以在自主定价后,直接将作品“销售”给用户,没有中间商来进行提成,也不受到第三方的约束。(如图一所示)这样给予版权充分的经济保护,也会提升内容生产者对于作品的创作热情。

 

 

(图一)

同时,由于所有的信息都被实时记录了,对于内容侵权的追踪也变得清晰简单。在国内,一家名叫“版全家”的平台已于2017年3月上线,通过使用区块链及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包括版权登记、版权搜索、版权交易、侵权举报和维权申诉等一系列服务。这样对于版权的保护对于新闻业也同样拥有很大的需求,通过提高盗版的成本,传媒内容的生产者的创作积极性得到了解放,这对于新闻业对于新闻价值的回归也是一大积极性因素。

三、区块链技术助力新型媒体数字资产运营

传统意义上来说,报纸媒体数字资产指的是报业机构在经营、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有价值的各种数字化的信息和内容,包括稿件、网页、图片等用于出版或服务的数字内容[ 范世清.报纸媒体数字资产开发利用的现实背景分析[J].当代传播.2009(5).]。随着传媒内容不断地向互联网的转移,传媒产品已经普遍具备有数字资产的形态。但是,尽管全球的媒体数字资产数量庞大,需求者众多,但存在着的整个市场缺乏透明而公正的数据和资产交换基础;不同用户对于资产的价值缺乏认同;社会交易成本高;版权侵权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媒体数字资产的交易与发展。

区块链技术由于可以实时记录内容交易双方的所有交易信息,通过区块链交易系统的去中心化特征,保证一个全网络定时刷新记账系统的建立,每一次交易都由于具备有唯一的时间标记,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传媒资本交易的欺骗,减少交易的中间成本[ 李政道,任晓聪.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探析及未来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0).]。通过解决了中介信用这一问题,区块链技术可能开传出一种直接的点对点的媒体数字资产运营模式,使得媒体运营更加简单,同时进一步促进用户对于内容付费的热情。

(1)区块链技术对于传媒数字资产版权的保护

根据《2017年自媒体行业版权报告》,在微信公众号上,投诉侵犯内容版权的处理率仅为12%。使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技术智能合约技术则能够对于作者的版权给予充分的保护。内容生产者可以自主地规定自己作品的免费使用权限和付费使用需要的价格。当前内容产品版权难以受到保护的一大原因就是著作权受到侵害后,原告要进行诉讼却不易轻易确定侵权主体,因为侵权者往往使用的是网名,网名作为虚拟主体,无法成为诉讼的被告 。

区块链技术首先能够对于媒体资产的数字版权进行充分的保护,通过使用数字签名(ECDSA)和哈希算法对传媒作品版权进行精准跟踪,从确权、用权、维权三个角度来对传媒作品的流传进行记录。[ 李鹏飞.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媒介融合路径探索[J].新闻记者.2017(15).]与传统版权的登记周期长,版权登记费偏高不同,通过区块链技术上传的数字资产可以在添加了内容信息后存储在区块里,作者被赋予一个唯一的证书。

由于区块链上的数据是不可篡改的,所以一旦作品上传,任何人都无法再进行更改,这也就为日后作者维权时在提供作品的原创性的证明上提供了保证。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媒体数字资产都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对自身的版权进行保护。

(2)区块链技术强化媒体数字资产销售的“长尾效应”

无论是传统媒体的分化与对于广告市场的细化,还是自媒体的内容付费、组织团购、创建IP行业。随着媒体形态的不断发展,媒体数字资产销售的“长尾效应”都呈现出一个不断发展的趋势。应该说,“长尾效应”的强化意味着媒体数字资产内部的多元化,对于媒体数字产业抗击外部风险,丰富产业内部结构有着积极的意义。

根据提出“长尾”这一理论的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所述,“长尾”的出现一般与三种因素直接相关:一是某一中生产工具的升级,让内容增多,“长尾”更长;第二是降低传播工具的成本,即让获得内容产品的途径更多;第三是连接供给与需求,让消费者接受更多的新产品,推动需求曲线右移,提升利基产品的销售总额[ 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中信出版社,2012:48.]。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将可能从第一和第三种因素影响媒体数字资产的销售,使其“长尾”更加明显。

区块链技术首先可能使得媒体生产的多元化,由于具备了实时记账和去中心化的特性,内容产品的生产可能不再需要像目前一样具备资金密集的特点。在当下,电视、电影和图片等行业基本上都集中地归属于几家大的公司或企业。在利用了区块链技术后,这些资金耗费较大的内容生产项目,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众筹后进行生产。

通过实时对于资金的流转的记录,区块链技术有效解决了信用不足而产生的风险。媒体行业内还可以对个人或组织建立“黑名单”和“白名单”的征信系统。通过这一系列手段,让用户能够快速认清一项内容生产项目的信用程度,这也就给参与众筹的用户资金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在销售端,使用区块链技术的事实记录可以让内容消费更加便捷,提升用户的自主性使用区块链,可以使付费内容细致而精准,避免了会员制所造成了浪费和单独购买内容产品手续上的不便,让基于微支付的内容付费更为用户所接受。

虽然在当下,媒体数字资产的销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产品购买模式单一,支付模式不够简洁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内容付费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由于记录了用户的所有观看记录,就可以根据用户消费内容产品的数量来进行收费,免除了昂贵的中介平台支付费用及复杂的利润分配过程。同时,通过根据追踪每一次媒体数字资产的销售,区块链技术细化了对于内容产品的消费标准。也就是说,区块链技术把内容付费领域转变成为了一个“自动化、实时计费”的销售过程,让内容付费更加便捷,同时也能进一步降低单个内容产品的消费成本。随着消费成本的降低,用户也更愿意尝试新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产品,媒体数字资产销售的“长尾效应”也就愈加明显。

四、区块链技术对于虚假信息的抑制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媒介的出现与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让信息的流通速度得到了提升的同时,也使得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并有可能引起更加猛烈的社会恐慌与负面影响。

根据数据统计公司Statista做的一个统计,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Facebook上的五大谣言包括“教皇支持特朗普”、“维基解密曝光希拉里卖军火给ISIS”、“希拉里完了:她有关ISIS邮件曝光,恶劣程度超乎所有人想象”、“根据法律:希拉里无资格担任联邦公职” 和“希拉里邮件门爆料人被暗杀”[ 房越悦. Facebook新上线的谣言审核机制,怎么似曾相识[EB/OL].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568155.htm]。可以发现,前五条虚假信息均是对特朗普有利,有用户开始怀疑是否幕后有人故意制造虚假信息来控制民意。

虽然Facebook也采用了一系列的手段,包括举报,第三方审核,提示分享等手段来遏制虚假信息的泛滥,但考虑到虚假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以及社交网络的多样性,这些设计都不能够找到虚假信息的根源,也无法有效消除虚假信息传播。

区块链技术则能从两个方面来对虚假信息的传播起到阻隔作用。其一是前文第一部分中介绍的,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属性,创造出新的新闻平台,通过匿名审核和代币奖励的方式,建立起一种新的公民新闻的审核机制。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用户信用进行评分。通过引入智能合约设计的机制,根据社交媒体用户的发言的真实性级权威性情况,对社交媒体中的每个成员分配虚拟的信用积分。在最近的一项由华盛顿大学的Chen Yize进行相关实验已经显示,通过上述的举措可以让区块链技术下的用户在判别信息的真实性时更加谨慎,仿真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因虚假信息造成的社会和经济损失[ Chen Yezi. Towards Trusted Social Networks with Blockchain Technology[J]. arXiv preprint arXiv:1801.02796.]。

这两项方法本质上都是重构了新闻业对于真实的审核手段,所不同的是,前置采用的是直接对信息真实性进行评判,后者的评价对象转为了信息的传播主体——人。区块链设计所采用的点对点网络的方法,让数据被实时记录并传播到其他节点,保证了对于评判对象的信息的全面及准确,使得对于信息真实性的判断更加全面客观,保证了新闻业免受虚假信息的影响。

五、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新闻业的几大难点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技术对于社会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新闻业也可以利用其重树真实性的标杆。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区块链技术还处于一个初期的发展阶段,想要真正将其运用于新闻业,还有不少难题等待着新闻业内人士与技术人员共同攻克。在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新闻业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新闻报道的实时性和专业性的核实机制的建立

从实际应用上来看,区块链技术对于新闻业的一大作用就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但在目前,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新闻平台的报道内容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在时事新闻的报道上,还未能有哪一个新闻平台引入了区块链技术来保障新闻的真实性。

这一方面是由于区块链的计算能力和反应速度的瓶颈所造成的。在目前,区块链对于数据库容量和带宽的要求较高,运算速度也比较慢。以目前最成熟的区块链应用比特币为例,其每秒只能处理7笔交易,且交易确认时间至少有10分钟的延迟时间。由于区块链技术所需要保证所有的参与者达成一致性,所以在数据库的组成或更改的过程中必然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这无疑是新闻的时效性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同时,对于一些专业的新闻报道的评价并不是非专业人士能够完成的,有学者指出,在人人成为记者的网络时代,新闻场域的专业门槛并没有消失,而这正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核之一[ 吴飞.新媒体革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命?——公民新闻运动与专业新闻人的责任[J].新闻记者.2013(3).]。在面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新闻报道时,并不是每一位读者都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来审核该文章的真实性如何,用户很可能因为刻板印象或是认识的缺失造成审核的偏差。所以,在设计匿名评审机制上,如何使得专业性较强的报道得到专业的“评审员”的评判,也应该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新闻业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2)如何构建用户对于区块链技术的信任

虽然备受资金追捧的区块链技术炒的很热,甚至在投资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但目前公众普遍对于区块链技术了解的不足,使得区块链技术在新闻业的应用上也存在着一些隐患。首先,目前业内不少人士认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市场存在着巨大泡沫,一旦这样的泡沫破灭,用户对于区块链技术产生的怀疑也会对相关的应用造成巨大的打击。

同时,区块链上的用户越多,所具有信息量越大,这一区块链技术的平台的价值也就越大。所以,如何说服用户都参与使用同一个平台成为所有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新闻平台所面对的一大问题。许多区块链技术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加入,纷纷采用了发行代币,炒作代币的手段来吸引用户来加入。使用这样饮鸩止渴的手段,进一步加剧了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浮躁,让区块链技术的实际“落地”更加困难。

(3)传统机构、政策监管所产生的阻力

从目前对于区块链的成功应用上来看,越是新兴的,没有形成明显壁垒的产业,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更加顺利。如来自澳洲的能源区块链项目Power Ledger,其通过ICO募集到了1.64亿人民币,获得了1.5万个用户。之所以这一平台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其所基于的基础就是虽然澳洲分布式能源发展迅速,但这些能源的生产者们却并没有一个整合的平台来交易其商品的现实。在新闻业已经被各大传媒巨头垄断的今天,不管是新的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出现还是传统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改革,都难免因为对既得利益者的收益构成冲击而受到阻力。

国家对于数字货币的监管也会成为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一个阻碍。目前,许多国家对于非官方的数字货币持较谨慎的态度,监管力度也比较大,如果新闻业在区块链技术使用上贸然应用代币,可能触及到政策禁区。同时,在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进行内容付费、版权追踪时,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个人隐私的问题,对于这些信息的记录的使用权力的规范,目前也需要法律法规的及时跟上。

关键字:技术新闻

本文摘自:人民网研究院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