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区块链再掀热潮,警惕风口红利下的盲动

责任编辑:cres 作者:赵一苇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11-09 14:06:44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历经多年震荡后,区块链伴随着行业应用的不断试水,正迎来政策的拐点。
 
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这一消息背后透露出的行业情况是,区块链已不再将数字货币作为唯一应用场景。自2016年起,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以外的行业应用迅速起势,已逐步形成包含基础设施、行业应用和综合服务的三大生态板块雏形。
 
今年1月,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区块链专利态势白皮书1.0版》显示,目前的区块链专利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英国、韩国。2018年全球前50个最有影响力的区块链顶尖学者中,30%来自美国,28%来自中国,42%来自其他国家。
 
“中国的区块链应用走在世界前列,已是百花齐放的态势。”工信部下属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的区块链应用发展迅猛,尽管底层技术平台仍对国外有依赖,但整体水平已跻身国际前列,“在区块链国际标准的十余个标准立项中,中国已经贡献了两个重要标准”。
 
自2017年起,国内关注区块链应用的公司开始抢跑,以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公司和中小银行为主。区块链的应用落地场景,也从金融行业生根,逐渐向多个传统产业延伸。
 
应用的喧嚣和技术的静默,是伴随区块链发展的一个特性。在采访中,数位业内专家指出,伴随区块链技术与各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也必将迎来区块链产业大发展,但仍然需警惕对区块链技术的盲目应用,维护区块链的良性发展。
 
厘清边界,发力“区块链+”
 
区块链自带金融属性,其技术特性非常契合金融行业的交易需求。但金融行业并不是区块链技术能够落地的唯一应用场景。早在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已列举了6个应用相对成熟、应用前景广阔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应用场景,包括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文化娱乐、智能制造、社会公益和教育就业等。
 
三年间,区块链领域中的行业服务类公司数量已超过金融类公司,成为区块链技术最热门的应用方向。
 
自2017年起,腾讯、蚂蚁金服、京东、中信集团、平安集团等相继推出服务于企业客户的区块链BaaS平台,已涵盖金融、房产、政务、医疗、物流、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在“区块链+”生态的起步阶段,已形成多方鼎立之势。
 
在早期的区块链应用探索中,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数字货币应用形式独占鳌头,野蛮生长的数字货币亦滋生诸多问题与偏见。此轮的新热潮中,仍然需要警惕第一波区块链热潮中的投机现象,警惕币圈的圈钱欺诈风险,同时也要坚持鼓励链圈中真正专注区块链技术研发及应用的企业。
 
“必须明确,区块链技术的利好绝不等于对ICO及变相发币的认可,更要警惕打着区块链旗号搞资金盘的圈钱欺诈行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对于区块链技术应用,政府一直都是鼓励支持的态度,但坚决禁止利用区块链发行虚拟货币、炒作空气币,“此番中央肯定的同样是区块链技术创新,鼓励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并非对虚拟货币的认可”。
 
10月28日,区块链概念股数量一夜翻倍,从80余只个股猛然涨到170余只,逾100只区块链概念股涨停,部分公司“蹭链”意图明显。
 
“判断一家企业是不是真的具备区块链应用能力,需要看它最终能创造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何平向《中国新闻周刊》直言,“有的项目的所谓创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需求,完全是投机行为,应当制定出严苛的惩罚机制来管控。”
 
腾讯云区块链负责人也认为,在行业发展初期,早起爆发的行业红利易让从业者迷失本心,丧失职业操守,也吸引了一些别有用心的“淘金者”以发展行业之名行欺诈圈钱之实,挫伤投资者信任的同时也败坏行业口碑。
 
合规风险依然存在
 
任何产业的规范发展都需要标准来推动,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区块链技术的标准仍在探索和完善过程中。
 
“标准是行业发展的基石,是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共识。标准可以让更多的人能用更方便的方式使用复杂的技术,加速行业发展,造福整个社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行业发展的早期,尤其需要用标准来引导大家对区块链的理解和认识,“如果没有相应的标准,大家各建各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议等都不一致,对于产业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区块链标准化工作始于2016年。当年年底,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成立。2017年5月,在工信部指导下的“首届中国区块链开发大赛”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峰会”上,全国首个区块链标准《区块链 参考框架》正式发布。2017年12月,《区块链 数据格式规范》标准发布,为区块链系统的数据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为区块链行业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标准。
 
“继《区块链 参考框架》《区块链 数据格式规范》两个团标发布后,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筹建,首个区块链国家标准也正着手研制。”李鸣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由于中国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多,区块链标准化体系建设已走在世界前列,同时,在促进国际标准制定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区块链行业的技术标准正在建立,区块链技术的正向价值正逐步显现,但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风险。
 
工信部信息中心在《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中指出,一方面,合规性风险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技术层面的风险也不可忽视。尽管区块链融密码学、分布式存储等多项技术于一身,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本身没有漏洞。
 
例如,区块链需要引入大量公共资源参与到体系中来,如参与计算的节点数太少,则会面临51%被攻击的可能性,严重威胁网络系统运作和价值。此外,私钥和终端安全、传统的网络攻击方式造成网络堵塞等问题,也会导致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时会面临较大风险。
 
此外,数据合作基础设施不完善、数据隐私保护不足等问题仍然是行业内的共同痛点。
 
“在区块链风口,虽然机构间数据合作需求与意愿强烈,但在具体合作过程中,因为商业价值、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基础设施等障碍,导致数据的合作落地非常困难。”蚂蚁区块链团队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在数据合作和共享过程中,实际上形成了无数的“数据孤岛”。
 
“我们认为区块链的主攻方向之一就是对数据治理,打破数据孤岛的应用。”平安壹账通区块链团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通过区块链技术与前沿密码学的结合,能够将数据治理和解决数据孤岛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将数据的所有权和掌控权归还给数据属主,使数据属主在权限可控,在不“共享”数据的前提下实现“共享”数据的价值,解决数据利用和隐私间的矛盾。
 
警惕盲目应用
 
目前,区块链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还将迎来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
 
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区块链初创期项目融资轮次占比仍高达88.06%。与此同时,资本市场正在显现出理性。从2015年开始,中国区块链领域的战略投资的占比逐渐增加,从低于10%增长到2018年的24.38%。
 
“中国具有良好的数字经济基础和市场规模,靠谱的区块链产业应用需要交给市场验证。”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认为,从技术储备和资本支持等方面来看,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为区块链加速商业化提供了保障。
 
在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掌握产业核心优势、在国际上立于产业制高点并拥有产业发展话语权的关键保障。
 
“区块链的人才门槛分为技术门槛和应用门槛两部分。”何平指出,在技术层面上,区块链是集成了很多技术门类的集成性技术,包括加密算法、共识机制、分布式记账等,技术人才主要来源于计算机系和自动化系,相对充足。

关键字:区块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x 区块链再掀热潮,警惕风口红利下的盲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区块链再掀热潮,警惕风口红利下的盲动

责任编辑:cres 作者:赵一苇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11-09 14:06:44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历经多年震荡后,区块链伴随着行业应用的不断试水,正迎来政策的拐点。
 
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这一消息背后透露出的行业情况是,区块链已不再将数字货币作为唯一应用场景。自2016年起,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以外的行业应用迅速起势,已逐步形成包含基础设施、行业应用和综合服务的三大生态板块雏形。
 
今年1月,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区块链专利态势白皮书1.0版》显示,目前的区块链专利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英国、韩国。2018年全球前50个最有影响力的区块链顶尖学者中,30%来自美国,28%来自中国,42%来自其他国家。
 
“中国的区块链应用走在世界前列,已是百花齐放的态势。”工信部下属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的区块链应用发展迅猛,尽管底层技术平台仍对国外有依赖,但整体水平已跻身国际前列,“在区块链国际标准的十余个标准立项中,中国已经贡献了两个重要标准”。
 
自2017年起,国内关注区块链应用的公司开始抢跑,以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公司和中小银行为主。区块链的应用落地场景,也从金融行业生根,逐渐向多个传统产业延伸。
 
应用的喧嚣和技术的静默,是伴随区块链发展的一个特性。在采访中,数位业内专家指出,伴随区块链技术与各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也必将迎来区块链产业大发展,但仍然需警惕对区块链技术的盲目应用,维护区块链的良性发展。
 
厘清边界,发力“区块链+”
 
区块链自带金融属性,其技术特性非常契合金融行业的交易需求。但金融行业并不是区块链技术能够落地的唯一应用场景。早在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已列举了6个应用相对成熟、应用前景广阔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应用场景,包括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文化娱乐、智能制造、社会公益和教育就业等。
 
三年间,区块链领域中的行业服务类公司数量已超过金融类公司,成为区块链技术最热门的应用方向。
 
自2017年起,腾讯、蚂蚁金服、京东、中信集团、平安集团等相继推出服务于企业客户的区块链BaaS平台,已涵盖金融、房产、政务、医疗、物流、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在“区块链+”生态的起步阶段,已形成多方鼎立之势。
 
在早期的区块链应用探索中,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数字货币应用形式独占鳌头,野蛮生长的数字货币亦滋生诸多问题与偏见。此轮的新热潮中,仍然需要警惕第一波区块链热潮中的投机现象,警惕币圈的圈钱欺诈风险,同时也要坚持鼓励链圈中真正专注区块链技术研发及应用的企业。
 
“必须明确,区块链技术的利好绝不等于对ICO及变相发币的认可,更要警惕打着区块链旗号搞资金盘的圈钱欺诈行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对于区块链技术应用,政府一直都是鼓励支持的态度,但坚决禁止利用区块链发行虚拟货币、炒作空气币,“此番中央肯定的同样是区块链技术创新,鼓励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并非对虚拟货币的认可”。
 
10月28日,区块链概念股数量一夜翻倍,从80余只个股猛然涨到170余只,逾100只区块链概念股涨停,部分公司“蹭链”意图明显。
 
“判断一家企业是不是真的具备区块链应用能力,需要看它最终能创造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何平向《中国新闻周刊》直言,“有的项目的所谓创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需求,完全是投机行为,应当制定出严苛的惩罚机制来管控。”
 
腾讯云区块链负责人也认为,在行业发展初期,早起爆发的行业红利易让从业者迷失本心,丧失职业操守,也吸引了一些别有用心的“淘金者”以发展行业之名行欺诈圈钱之实,挫伤投资者信任的同时也败坏行业口碑。
 
合规风险依然存在
 
任何产业的规范发展都需要标准来推动,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区块链技术的标准仍在探索和完善过程中。
 
“标准是行业发展的基石,是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共识。标准可以让更多的人能用更方便的方式使用复杂的技术,加速行业发展,造福整个社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行业发展的早期,尤其需要用标准来引导大家对区块链的理解和认识,“如果没有相应的标准,大家各建各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议等都不一致,对于产业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区块链标准化工作始于2016年。当年年底,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成立。2017年5月,在工信部指导下的“首届中国区块链开发大赛”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峰会”上,全国首个区块链标准《区块链 参考框架》正式发布。2017年12月,《区块链 数据格式规范》标准发布,为区块链系统的数据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为区块链行业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标准。
 
“继《区块链 参考框架》《区块链 数据格式规范》两个团标发布后,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筹建,首个区块链国家标准也正着手研制。”李鸣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由于中国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多,区块链标准化体系建设已走在世界前列,同时,在促进国际标准制定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区块链行业的技术标准正在建立,区块链技术的正向价值正逐步显现,但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风险。
 
工信部信息中心在《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中指出,一方面,合规性风险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技术层面的风险也不可忽视。尽管区块链融密码学、分布式存储等多项技术于一身,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本身没有漏洞。
 
例如,区块链需要引入大量公共资源参与到体系中来,如参与计算的节点数太少,则会面临51%被攻击的可能性,严重威胁网络系统运作和价值。此外,私钥和终端安全、传统的网络攻击方式造成网络堵塞等问题,也会导致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时会面临较大风险。
 
此外,数据合作基础设施不完善、数据隐私保护不足等问题仍然是行业内的共同痛点。
 
“在区块链风口,虽然机构间数据合作需求与意愿强烈,但在具体合作过程中,因为商业价值、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基础设施等障碍,导致数据的合作落地非常困难。”蚂蚁区块链团队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在数据合作和共享过程中,实际上形成了无数的“数据孤岛”。
 
“我们认为区块链的主攻方向之一就是对数据治理,打破数据孤岛的应用。”平安壹账通区块链团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通过区块链技术与前沿密码学的结合,能够将数据治理和解决数据孤岛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将数据的所有权和掌控权归还给数据属主,使数据属主在权限可控,在不“共享”数据的前提下实现“共享”数据的价值,解决数据利用和隐私间的矛盾。
 
警惕盲目应用
 
目前,区块链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还将迎来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
 
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区块链初创期项目融资轮次占比仍高达88.06%。与此同时,资本市场正在显现出理性。从2015年开始,中国区块链领域的战略投资的占比逐渐增加,从低于10%增长到2018年的24.38%。
 
“中国具有良好的数字经济基础和市场规模,靠谱的区块链产业应用需要交给市场验证。”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认为,从技术储备和资本支持等方面来看,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为区块链加速商业化提供了保障。
 
在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掌握产业核心优势、在国际上立于产业制高点并拥有产业发展话语权的关键保障。
 
“区块链的人才门槛分为技术门槛和应用门槛两部分。”何平指出,在技术层面上,区块链是集成了很多技术门类的集成性技术,包括加密算法、共识机制、分布式记账等,技术人才主要来源于计算机系和自动化系,相对充足。

关键字:区块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