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听云CEO张涛:“互联网+”增长就是要抓好用户和产品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9-22 17:29:38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天上之水,不辞九曲之苦,终成华夏澎湃之强音;万里长城,屹立苍穹之下,构筑中华骄傲之图腾。崇吾之山,率土之滨。天耀中卫,太阳之城。花儿杞乡沐霞光万道,世界沙都乘万里长风。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宁夏中卫,既揽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碧水蓝天,湖光沙色,林荫碧翠。在这美丽的“世外桃源”,2016年CIOC全国CIO大会在此盛大举办,来自全国300余位CIO共聚一堂,最接地气的观点、最实用的实战经验、最前沿的技术、最新的产品在此汇聚,碰撞出属于CIO的精彩的火花。
 
以下为听云CEO张涛在2016年CIOC全国CIO大会上的发言,其演讲题目是:互联网+增长黑客。
 

听云CEO 张涛

张涛:谢谢大家。我叫张涛。增长黑客是一本书。我所服务的公司叫听云,这是一个业务品牌,公司叫基调网络,到今天已经十个年头,我们公司是跟着中国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公司。

上午IBM陈总讲的非常好。今天的CIO应该是一个创新者,是一个内部或者外部项目创新的孵化者,应该是一个所有项目和优势资源的集成者。前段时间和中国最大民企CIO有一次交流,他说成功的CIO应该做什么?就是敢于花钱。从我的角度去思考,我觉得CIO应该首先站在CEO的角度去思考、做事,你才是一个成功的CIO。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做互联网+的增长黑客。我本人是一个非常资深的安全工作者,1998年就开始用安全防火墙。增长黑客是指一个增长的理论,过去在互联网业务里面都在讲一些理论,今天我想把它变成互联网+,变成在座各位的产业,或者产业互联网时代,未来企业下一步如何增长?

复杂的IT真的在演进,从我1995年毕业就开始接触IT,读本科、研究生也在做。IT发生了很多变化,云把这一切都变成可能性。

前段时间马化腾在一个会上说移动互联网的门票站票都已经卖完了,已经没有机会了。我不这么认为,对于传统企业来讲,软件定义一切,包括IOT、互联网,这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机会。在座的CIO们如果愿意创新,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和互联网公司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方法、很多理论去洗涤我们,冲刷我们的大脑。比如说DevOps,在座都在谈。从早期研发,自己做产品CIO,将来应该是CTO,不只是信息官,你应该是一个首席技术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关心产品,同时还应该关心用户。所以永远想两个事,产品、用户怎么做?

同样地,说CIO一定要站在CEO角度思考,只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怎么降低企业成本,第二个怎么去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这就是增长的黑客理论,有几个维度,2个A,3个2。想想你的企业一定会做什么?获客。不管是B类还是C类客户,怎样让它留下来?这就是今天的增长黑客理论。

我们在公司里也会围绕2个A,3个2,所有部门围绕这个模式去做整个企业的精益运营。一个企业应该关注什么?流量。流量其实是你的客户,用户被数字化过后,进入到系统平台叫流量,流量来了怎么落地?怎么转化成我的客户?怎样变成活跃用户,成为各种产品的忠实使用者?同时到最后怎么去做计费结算,这个系统怎么被IT很好地支持和管理?

首先是产品的能力,第二个是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的价值。其实所谓的阿里,所谓的互联网公司,不是在谈互联网,其实在玩另外一个东西,就是数据。不是大数据,其实是小数据,其实是价值数据,数据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在说架构一定是开放的,最好是一个第三方的开放平台,能够很好地引入更多合作伙伴,在数字世界里面,很多数字业务可以形成非常好的能力。

传统的IT能力能不能支撑我们的企业业务?相信在座企业IT绝对做不到99999,厂家会承诺99999,今天很多企业IT能做到9999已经非常好了,区别是什么?9999一年8.76小时业务中断,99999是5.26分钟业务中断。

在今天这种互联网高度融合的环境里面真的能做到吗?举个简单例子,中国有上千个操作系统,运营商大大小小有18家,包括产品版本、其他后台服务、应用整个一个服务模型,发布一款产品可能要面对上亿种灾难和问题,同时今天的业务是开放的业务,面对的是海量的业务,为什么?你不只做中国的用户,还要做全球的用户。同时在互联网这样一个环境里系统要不断变化、不断迭代等等。

所以说IT系统其实是脆弱的,出问题了,不是用户投诉,是老板在问怎么回事?上不了网,收不了邮件,哪个流程系统批不了,你们一定会去找终端用户,问他的故障是什么,会去查网络。再往后是防火墙,负载均衡,再往后是什么?系统运维的问题等等。再往下一定会去找数据库,一个问题可能半个小时,甚至1个小时,甚至一个礼拜,甚至20天的时间很难定位。

不过,今天很多互联网公司,包括很多大的金融公司、运营商公司,都在考虑分布式系统,好像能够经历一些海量业务冲击,经历一些灾难冲击。但是去年阿里云一根光缆的故事,也让它中断了很久的业务。

很多公司在做高频交易,程序化交易,比的就是科技实力。谁有最好计算力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的的主宰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该怎么去做?今天的IT系统要支撑未来的业务,一定是一个反脆弱的系统。反脆弱不是真的脆弱,而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中获得收益。怎么做到?

感谢世界被数字化,过去我们的计算机、硬件、存储、网络都被网络化、虚拟化、容器化、微服务化,同时物理设备也在被数字化。数字化之后就可以做数据采集,从而去做持续的产品发布和持续的运营。同时,产品要迭代,也需要数据说话,无数据不管理。

那么,数据怎么管理,产品怎么运营?

所有的事情一定是基于交易、调用链的追踪,从终端到最后能够形成完整的调用链,从终端到网络,到中间件、服务容器、第三方接口等等,你要形成完整的调用链追踪。自定义业务怎么去做深度的组件监控?传统意义上,相信各位CIO一定用过组件监控、数据库监控等等,在我看来它是垂直式的监控,但是这些数据的监控很难形成关联。怎么形成一个深度组件的监控,甚至监控到代码级?

在我们看来,把它物理化、具像化,就是网站的用户。后台的业务叫产品,产品里面有服务容器、服务器中间件,包括API,怎样进行监控和管理?这就是我们谈到的,就是一个小的代码嵌入软件中去,成为业务系统的神经网源,不停地报道这个系统的健康度。

这个过程中如果要想在用户流量上做好这个工作,第一,我们有一个设备,全球有30万个肉机分布到各个城市,去做视频的监控、网站的监控、第三方服务的监控等等,包括花那么多的广告给了谁,广告效果怎么样,都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进行监测,告诉你可用性是什么。

包括云服务,我们连续出了两期13家公有云的评测。所有的IT投入怎么知道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切片式管理。我们可以给你其中一个纬度报表,你所有基于地域的纬度、运营商的纬度,所有的雷达图都可以告诉你,它是什么样一个情况。

同样第三方服务商怎么评估?花了很多钱买了阿里云,究竟服务怎么样?都可以在这里面做到。

另外还包括,平台页面加载时间的分解,网络延时,渲染,怎么样提升页面的加载速度等等。页面加载速度代表的就是用户。如果把用户行为加进去,就知道这些性能造成多少用户的流失。3%,如果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日活在千万级的,3%什么概念?一个用户如果是1000块钱,3%的损失能产生多大收益?触目惊心。

听云APP可以做到崩溃、卡顿、ANR、网络错误、劫持、主机错误、慢交互的分析,用户在上面所有的行为统计,都可以很好地把它用数据报表和监控报警的方式展现出来。它能告诉你用户从哪里来?因为什么在这里停留?在这里停留产生了什么问题?都可以用数据的方式很好地解决。

到关键的产品和业务,听云做什么?做整个外部应用过程的追踪,做数据的监控,做第三方API的调控。我个人的观点,尤其是对传统企业的CIO和CTO们来说,要像互联网公司那样去培养几千人的研发团队是不可能的。过去我们是项目管理者,今天要做API管理者,这些都能提升所有的性能和效应。

回归到IT角度来讲,没那么多互联网业务,没那么多快速迭代,就是做内部IT。想想过去一年花了多少钱?为什么花这么多钱?今年又到年底了怎么做明年的预算,怎么跟老板报告,这是CIO最大的问题,怎么加人、加资金、加设备、加第三方服务商?这就是传统的IT管理。

传统的只能做垂直式的数据监控、网络监控、负载均衡的监控等等,很难形成数据结合和关联。你应该做端到端的用户监控,从用户端到服务端,这两样利器,是听云的完整架构。

同时第二个所有的网络去做时间切片,讲到页面交互、网络请求、消息队列、中间件等等,再往下可以做很多东西。CIO更关心的是下面的东西,怎么样去做竞品分析等等?老板一定会说是做消费品,竞品是什么样的?它的网站用户是什么样的?第三方是什么样的?数据说话。包括5.18、6.18、8.18、双11、双12,我的同事们都会提前一个两个礼拜去做压力测试,听云帮你做。

作为CIO要想成功就要成为CEO,成为CEO一定要想用户是怎么样的,产品生命周期怎么管理?如果客服接到电话,一个菜单拉出来,投诉的客户是谁,CPU多少、内存多少、交互多少、链路选择是多少,关键应用用的哪个,用的哪个慢应用,队列是什么等等,全部一个菜单就能知道这个系统问题在哪?

最后今天不谈云不谈数据好像缺点什么,听云的大数据有接近5个亿终端SDK的嵌入,在座各位手机上一定有一款APP有我的SDK在上面。华为包括所有云的公司,都要找我们。

我们的业务也在走向全球,最后一句话,其实今天的时代互联网思维、工匠精神都需要,互联网思维代表用户,工匠精神代表产品,抓好用户抓好产品,就是好的CIO,一定就是将来整个业务里面最好的CEO,谢谢大家。

扫码打赏嘉宾:

关键字:互联网+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听云CEO张涛:“互联网+”增长就是要抓好用户和产品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听云CEO张涛:“互联网+”增长就是要抓好用户和产品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9-22 17:29:38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天上之水,不辞九曲之苦,终成华夏澎湃之强音;万里长城,屹立苍穹之下,构筑中华骄傲之图腾。崇吾之山,率土之滨。天耀中卫,太阳之城。花儿杞乡沐霞光万道,世界沙都乘万里长风。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宁夏中卫,既揽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碧水蓝天,湖光沙色,林荫碧翠。在这美丽的“世外桃源”,2016年CIOC全国CIO大会在此盛大举办,来自全国300余位CIO共聚一堂,最接地气的观点、最实用的实战经验、最前沿的技术、最新的产品在此汇聚,碰撞出属于CIO的精彩的火花。
 
以下为听云CEO张涛在2016年CIOC全国CIO大会上的发言,其演讲题目是:互联网+增长黑客。
 

听云CEO 张涛

张涛:谢谢大家。我叫张涛。增长黑客是一本书。我所服务的公司叫听云,这是一个业务品牌,公司叫基调网络,到今天已经十个年头,我们公司是跟着中国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公司。

上午IBM陈总讲的非常好。今天的CIO应该是一个创新者,是一个内部或者外部项目创新的孵化者,应该是一个所有项目和优势资源的集成者。前段时间和中国最大民企CIO有一次交流,他说成功的CIO应该做什么?就是敢于花钱。从我的角度去思考,我觉得CIO应该首先站在CEO的角度去思考、做事,你才是一个成功的CIO。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做互联网+的增长黑客。我本人是一个非常资深的安全工作者,1998年就开始用安全防火墙。增长黑客是指一个增长的理论,过去在互联网业务里面都在讲一些理论,今天我想把它变成互联网+,变成在座各位的产业,或者产业互联网时代,未来企业下一步如何增长?

复杂的IT真的在演进,从我1995年毕业就开始接触IT,读本科、研究生也在做。IT发生了很多变化,云把这一切都变成可能性。

前段时间马化腾在一个会上说移动互联网的门票站票都已经卖完了,已经没有机会了。我不这么认为,对于传统企业来讲,软件定义一切,包括IOT、互联网,这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机会。在座的CIO们如果愿意创新,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和互联网公司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方法、很多理论去洗涤我们,冲刷我们的大脑。比如说DevOps,在座都在谈。从早期研发,自己做产品CIO,将来应该是CTO,不只是信息官,你应该是一个首席技术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关心产品,同时还应该关心用户。所以永远想两个事,产品、用户怎么做?

同样地,说CIO一定要站在CEO角度思考,只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怎么降低企业成本,第二个怎么去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这就是增长的黑客理论,有几个维度,2个A,3个2。想想你的企业一定会做什么?获客。不管是B类还是C类客户,怎样让它留下来?这就是今天的增长黑客理论。

我们在公司里也会围绕2个A,3个2,所有部门围绕这个模式去做整个企业的精益运营。一个企业应该关注什么?流量。流量其实是你的客户,用户被数字化过后,进入到系统平台叫流量,流量来了怎么落地?怎么转化成我的客户?怎样变成活跃用户,成为各种产品的忠实使用者?同时到最后怎么去做计费结算,这个系统怎么被IT很好地支持和管理?

首先是产品的能力,第二个是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的价值。其实所谓的阿里,所谓的互联网公司,不是在谈互联网,其实在玩另外一个东西,就是数据。不是大数据,其实是小数据,其实是价值数据,数据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在说架构一定是开放的,最好是一个第三方的开放平台,能够很好地引入更多合作伙伴,在数字世界里面,很多数字业务可以形成非常好的能力。

传统的IT能力能不能支撑我们的企业业务?相信在座企业IT绝对做不到99999,厂家会承诺99999,今天很多企业IT能做到9999已经非常好了,区别是什么?9999一年8.76小时业务中断,99999是5.26分钟业务中断。

在今天这种互联网高度融合的环境里面真的能做到吗?举个简单例子,中国有上千个操作系统,运营商大大小小有18家,包括产品版本、其他后台服务、应用整个一个服务模型,发布一款产品可能要面对上亿种灾难和问题,同时今天的业务是开放的业务,面对的是海量的业务,为什么?你不只做中国的用户,还要做全球的用户。同时在互联网这样一个环境里系统要不断变化、不断迭代等等。

所以说IT系统其实是脆弱的,出问题了,不是用户投诉,是老板在问怎么回事?上不了网,收不了邮件,哪个流程系统批不了,你们一定会去找终端用户,问他的故障是什么,会去查网络。再往后是防火墙,负载均衡,再往后是什么?系统运维的问题等等。再往下一定会去找数据库,一个问题可能半个小时,甚至1个小时,甚至一个礼拜,甚至20天的时间很难定位。

不过,今天很多互联网公司,包括很多大的金融公司、运营商公司,都在考虑分布式系统,好像能够经历一些海量业务冲击,经历一些灾难冲击。但是去年阿里云一根光缆的故事,也让它中断了很久的业务。

很多公司在做高频交易,程序化交易,比的就是科技实力。谁有最好计算力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的的主宰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该怎么去做?今天的IT系统要支撑未来的业务,一定是一个反脆弱的系统。反脆弱不是真的脆弱,而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中获得收益。怎么做到?

感谢世界被数字化,过去我们的计算机、硬件、存储、网络都被网络化、虚拟化、容器化、微服务化,同时物理设备也在被数字化。数字化之后就可以做数据采集,从而去做持续的产品发布和持续的运营。同时,产品要迭代,也需要数据说话,无数据不管理。

那么,数据怎么管理,产品怎么运营?

所有的事情一定是基于交易、调用链的追踪,从终端到最后能够形成完整的调用链,从终端到网络,到中间件、服务容器、第三方接口等等,你要形成完整的调用链追踪。自定义业务怎么去做深度的组件监控?传统意义上,相信各位CIO一定用过组件监控、数据库监控等等,在我看来它是垂直式的监控,但是这些数据的监控很难形成关联。怎么形成一个深度组件的监控,甚至监控到代码级?

在我们看来,把它物理化、具像化,就是网站的用户。后台的业务叫产品,产品里面有服务容器、服务器中间件,包括API,怎样进行监控和管理?这就是我们谈到的,就是一个小的代码嵌入软件中去,成为业务系统的神经网源,不停地报道这个系统的健康度。

这个过程中如果要想在用户流量上做好这个工作,第一,我们有一个设备,全球有30万个肉机分布到各个城市,去做视频的监控、网站的监控、第三方服务的监控等等,包括花那么多的广告给了谁,广告效果怎么样,都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进行监测,告诉你可用性是什么。

包括云服务,我们连续出了两期13家公有云的评测。所有的IT投入怎么知道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切片式管理。我们可以给你其中一个纬度报表,你所有基于地域的纬度、运营商的纬度,所有的雷达图都可以告诉你,它是什么样一个情况。

同样第三方服务商怎么评估?花了很多钱买了阿里云,究竟服务怎么样?都可以在这里面做到。

另外还包括,平台页面加载时间的分解,网络延时,渲染,怎么样提升页面的加载速度等等。页面加载速度代表的就是用户。如果把用户行为加进去,就知道这些性能造成多少用户的流失。3%,如果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日活在千万级的,3%什么概念?一个用户如果是1000块钱,3%的损失能产生多大收益?触目惊心。

听云APP可以做到崩溃、卡顿、ANR、网络错误、劫持、主机错误、慢交互的分析,用户在上面所有的行为统计,都可以很好地把它用数据报表和监控报警的方式展现出来。它能告诉你用户从哪里来?因为什么在这里停留?在这里停留产生了什么问题?都可以用数据的方式很好地解决。

到关键的产品和业务,听云做什么?做整个外部应用过程的追踪,做数据的监控,做第三方API的调控。我个人的观点,尤其是对传统企业的CIO和CTO们来说,要像互联网公司那样去培养几千人的研发团队是不可能的。过去我们是项目管理者,今天要做API管理者,这些都能提升所有的性能和效应。

回归到IT角度来讲,没那么多互联网业务,没那么多快速迭代,就是做内部IT。想想过去一年花了多少钱?为什么花这么多钱?今年又到年底了怎么做明年的预算,怎么跟老板报告,这是CIO最大的问题,怎么加人、加资金、加设备、加第三方服务商?这就是传统的IT管理。

传统的只能做垂直式的数据监控、网络监控、负载均衡的监控等等,很难形成数据结合和关联。你应该做端到端的用户监控,从用户端到服务端,这两样利器,是听云的完整架构。

同时第二个所有的网络去做时间切片,讲到页面交互、网络请求、消息队列、中间件等等,再往下可以做很多东西。CIO更关心的是下面的东西,怎么样去做竞品分析等等?老板一定会说是做消费品,竞品是什么样的?它的网站用户是什么样的?第三方是什么样的?数据说话。包括5.18、6.18、8.18、双11、双12,我的同事们都会提前一个两个礼拜去做压力测试,听云帮你做。

作为CIO要想成功就要成为CEO,成为CEO一定要想用户是怎么样的,产品生命周期怎么管理?如果客服接到电话,一个菜单拉出来,投诉的客户是谁,CPU多少、内存多少、交互多少、链路选择是多少,关键应用用的哪个,用的哪个慢应用,队列是什么等等,全部一个菜单就能知道这个系统问题在哪?

最后今天不谈云不谈数据好像缺点什么,听云的大数据有接近5个亿终端SDK的嵌入,在座各位手机上一定有一款APP有我的SDK在上面。华为包括所有云的公司,都要找我们。

我们的业务也在走向全球,最后一句话,其实今天的时代互联网思维、工匠精神都需要,互联网思维代表用户,工匠精神代表产品,抓好用户抓好产品,就是好的CIO,一定就是将来整个业务里面最好的CEO,谢谢大家。

扫码打赏嘉宾:

关键字:互联网+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