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联想云助力企业持续创新

责任编辑:jacky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1-16 18:25:00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2018北京部委央企及大型企业CIO年会于2018年1月13日在北京维景国际酒店隆重举行。以下是现场速记。

主持人:作为一家老牌IT厂商,联想这些年也在抓紧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转型。其中在企业云存储方面,是少有的坚持发展并且发展得可圈可点的一家企业。接下来,我们有请联想云高级副总裁高志国为我们带来:联想云助力企业持续创新,掌声有请!

联想云高级副总裁高志国

高志国:早上听到这么多的报告,发现很好的现象,客户在讲应用,厂商在讲技术,大家一起拉动创新。我原来一直做甲方,后来做乙方,后来再做甲方,甲方提出思想,乙方实现。

大家现在很多的双创活动,大家不谈创新好像就过时了。另外今天谈创新,明天就有人敢干,所以这个时代要冷静的思考如何做创新。我们自己对创新的理解是问题过去深度的思考,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实际上是说创新需要很多人在一块,想起中世纪很多人放一块提供一个平台。我们怎么助力企业创新呢,这就是联想单独剥离出联想云的原因。

任何公司的创新,大家发现硬盘公司死了很多也活了很多公司,所有的创新都是从边缘开始干,从低端逐步走向高端。联想从去年2017年4月1号单独剥离联想独立发展,希望有独立的机制、独立的体系、独立的运营方式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的使命是说提高中国效率。为什么提高中国效率,大家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么多年速度非常非常快,我们的几大方向怎么实现?第一条我们发现人员聚焦的信息化过程,信息化过程我们发现很多的CIO要花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做什么用,第一个解决企业内部办公的问题,第二解决基础设施的东西,所以很少精力投向业务。这样使大家对于CIO的角色提出了思考。所以我们两个方向,想帮CIO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聚焦于云的基础设施,我们用简单的方式帮助企业构建一个云。云非常创新,构建一个云反而是比较难的事情,结果把一个难题推到另外一个难题上面,大家说云帮你解决资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问题 和弹性伸缩的问题,怎么构建这个云很难做。另外构建在协同之上,创新最中了是让大家协同在一块,大家看过《阿凡达》,那个电影我认为是说对未来的一个描述,所有的信息是互联互通过的,可以产生智能,将所有东西放到智能网络里。任何企业都再一个变革之中,今天的时代发展,今天的变化速度,实际上有的时候很难预测的,未来也是很难预测。另外我们希望是从基础设施层、应用层我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但是这点我们有聚焦的。

实际上CIO每年都要讲一个话题,第一个叫敏捷,第二个是便捷,大家希望将IT变成自己的业务,愿景是是IT+业务,实际未来不可预测的。1、第一互联网+连接一切,我们过去以流程为核心的IT系统,以生产产品为主要商业模式,未来变成以用户为中心,数据为导向。所以互联网的诞生让我们对未来很难预测。2、移动化,所有的东西随时在线,从消费智能手机来点,当年苹果发布苹果手机的时候,大家没有想到它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今天如果开会你不点一下手机会感觉到无所事事,所以手机让我们的时间变得碎片化。3、IT即业务,IT会和业务深度融合。过去的IT是流程支撑系统,未来IT是本身的业务系统,这也是互联网公司的精髓所在,希望业务快速上线,IT能跟业务深度整合。

1、我们永远在转型的路上,也是我们软件硬件交付的过程中,我们说永远的BATA,路径不确定的,结果不可知道像过去定好目、定好路径,执行到位就是可以实现的事情,今天很难具备这样的条件。

2、应用平台的内容、框架和规模也都无法预知,因为很多的变革不取决于你的自身,取决于你的竞争对手,取决于藏在车库的公司。

3、IT的投资和运维的组织模式也未可知,新技术的诞生这几年发生非常非常快,昨天云计算,今天大数据,然后又谈人工智能了。

我们到底什么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做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转型。1、首先我认为虚拟化这件事情,虚拟化将大量的计算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所以说将我们的应用和我们下面的基础设施结合,可以让我们从新改变我们运维模型。2、大数据,因为今天所有的系统过去都是以流程为核心,那么说实际上数据是另外一个数字资源,类似石油的数字资源,但是拥有数据的人,只有数据杂交和聚合才能产生作用,当数据里蕴含的价值,只有通过比较合理的价格把它挖掘出来,才能产生它新的价值。3、物联网,物联网帮助我们做感知的过程中搜集一切的信息,所以就是感知、智能链接、决策。因为有了什么学习这样的算法我们才可以推翻人工智能演变的方法。飞机,大家最早做飞行器都在学鸟这个东西,后来发现固定基可以起飞。所以有新的工具新的数据人工智能得到了新的发展。4、人工智能,我们讲的一大堆都是记录型的系统,做完交易记录下来。未来我觉得是实时的交易系统,有了物联网的可以实时的感知,从记录型系统变成实时型的系统。

为了做数字化转型,联想在提倡一个概念就是“双态IT”,如果只看未来这件事情很好做,看现在这件事也好做。难点就是再一个飞机上画一个轮子画一个发动机出来因为我们有了庞大的资产,我们怎么在这种资产之下把一个现有系统演变成适应未来得系统,好比说今天我有一个桌子,我如何把一个桌子变成一个椅子,大家第一个干的事情是把桌子变成一个木头,然后变成一个椅子。基于这种东西我给大家一个思考,我们怎么在传统和新IT整合的过程中我们有自己思考的方法论。我们结合了业界很多最佳实践,还有一些咨询公司给我们的分析,我们今天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双态IT”方法论。怎么来讲,任何一个公司的系统,从业务领域分,不光是我,所有的公司都认为分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是记录型系统,记录型系统无论你是什么样一家公司,你可能都要做这样的系统,人力系统、法律系统,这件系统是不发生变化的系统。中间这层是为了区分你和你的竞争对手做差异化,联想做电脑,戴尔也做电脑,惠普也做电脑,怎么差异化我们的竞争对手,怎么在商业模式创新、供应链创新,这层是根据竞争对手的变化出牌。最上面一层今天我们一直在提一个事情是以用户为中心,过去以产品为核心,今天以产品体验为核心,怎么跟用户做更好的沟通,更好的让用户参与到的产品的交付当中,这是我们这个时代要思考的问题。

一开始讲传统的系统分三层,气质每一层采取的是不同的方法论来做。过去传统的IT是稳态的IT,就是做一个项目之前先立项,立项之后做评估立项的投入产出比怎么样,花多少物力人力,做完之后产生什么效应。这个是基于在外界环境不改变的情况下做的计划。现在外界环境在变,所以这种东西很可能变成刻舟求剑,这种就过去的算法,就是发火箭的做法,做好轨道,一按键按照轨道起飞了。这个更多的是核心交易系统来做,这种系统是正三角,这种用户很稳定。

今天的系统之中,大家讲到大中台的概念,根据前面用户的倒退和逆袭改变的方式影响后端,更多的系统应该增加在与用户的沟通上,这也是传统企业跟互联网学多的一点,互联网公司解决一个问题说,怎么样让用户更爽,怎么跟用户做更好的沟通。这个方法论上就是敏态来做,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你大致会知道你未来的方向是什么,你开汽车知道你要去首都机场,但是中间几个红绿灯怎么走,但是你大体方向不变,这就是这个时代提的“敏态”,更多的讲的是模式创新和市场导向,这个时代对于整个企业IT部门在做一个思考。过去市场延续稳定运行,现在是快速迭代快速响应,快速响应过程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何保障做到快速响应。

实际上我就是强调一个观点,数据和云。过去10—20年大家建应用系统都是IT为核心,为了解决每一个应用的优化上一套系统,系统周边散落很多的数据,刚才讲的水利一张图,更多的是想把数据整合在一起,推到我们今天想做的以数据为核心,应用围绕数据来转,google和facebook就是这样来做的,实际上就是在做一个应用为核心向数据为核心转型的过程。

转型的过程中有很大一点是说,要做数据的整合也好,应用的互联互通也好,大的中台也好,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基础设施怎么可以快速的云化,只有基础设施云化之后你才能做上面的东西,基础设施对上面是不可见的东西,但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好比今天的空气和水你感觉到它的不存在,但是非常重要。我们的观念里最好的平台让你感觉不到平台的存在,这是非常重要,也是最好的平台。

我们回顾一下我们整个基础设施的演进之路。实际上我们大概为了看一个历史,你才能规划它未来。你只有知道历史才能知道未来。从历史来看过去整个基础设施层的演变,大概每10年有一个大的新的篇章、大的新的变革。后来我想为什么10年,而为什么不是3年。后来我明白一个事情,说整个IT系统的生命周期可能是5—10年的时间,另外是说管理和使用这个系统的人,可能5—10年换一代,所以一个新技术诞生,到新技术广泛被采用需要这么长的周期。实际上90年代的时候,大家都是这种数据结构,每一套系统独立的存储、计算、交换、网络。大概过了10年之后,有一家公司VIM WARE,把服务器一层变成软件定义方式,软件定义计算,这个东西的诞生来自于两个需求,第一个需求说当年Intel CPU资源变得非常非常多,大家那个时代想两个东西,第一个能不能把应用改成多现成的应用,这样的话可以任CPU上并行,每个CPU把自己的物理资源发挥出来。后来改应用这件事情很难的事情,后来出现VM一家公司,把大的机器切割成小的虚拟机,很顺理成章的解决了一个问题,这就是这个时代大家问对了问题,大家可以解这个问题。任何创新都是由问题驱动的。

2012年大家发现,传统做成2006年虚拟化架构还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就是说下面在存储层面怎么扩容、怎么水平扩展的问题。我们如何可以做到一个像google这样的公司拿普通的硬件建成高可用、扩展性很强、同时自制域,2000年GOOGLE发了一个文章,google的文件怎么应用到企业里,传统的企业跟IT公司组织架构和人员技能不一样的,GOOGLE的就在IT人员上,传统的公司就主营业务。所以很多人开始创新,把这个东西下面用分布式的方法解决,同时上面是透明的,把google的全时在线,对硬件损坏的容错全部融合在里面,诞生了2016年超融合架构,这也是计算的虚拟化,虚拟机在现代的系统里,90%会做虚拟化,所以大家做出虚拟化的存储体系,两个结合在一块做成超融合架构。很多厂商说把网络什么的其它功能都融合进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方向,技术领先但是技术领先要和客户的需求融合在一块,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不是说最强大的动物生存下来,而是说最适应环境的动物生存下来。我们要和客户的步调一致才能成长。

这样的系统到底在什么的应用场景可以用。最简单的场景,今天很多人说你这个怎么用,我说你只要做服务器虚拟化你就可以用这个架构来做。非常高兴的是说去年500家客户跟我们合作,开使用这种新的超融合技术替换传统的IT基础设施,用超融合的架构构建自己的私有云,这个系统是构建私有云的砖头,堆积起来就是私有云,所以只要做虚拟化就可以用这样的超融合架构。2、所有的CIO面临一个问题,企业内部终端的管理,终端往往是造成安全问题和泄露信息很薄弱的点,所以大家想说能不能用桌面虚拟化的方法,把所有的数据放在数据中心里,然后又可以提供PC体验,这就是捉民虚拟化。3、开发测试,一个新的技术诞生,从一个 厂商角度来讲,不建议用户马上进入核心STORE里做,我们建议开发测试环境去用,开发测试运一般都可以用这个去建。4、容灾备份,我们跟所有上市公司,都会规定你的企业必须做容灾,保障企业和机构的延续性。5、数字化转型,大家希望构建互联网这样的一套系统出来,互联网公司针对的核心竞争是在基础设施上,今天google而开放所有源代码,你无法构建一个google出来,因为它的功能是基础设施方面。6、分支机构和分支办公室,因为整个中国的IT建设走过了很多年,特别是对很多企业来讲,中央管控机构,下面各自为政,没有很强的做一个大集中的方式,仍然今天很多的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做的过程中,我们希望是说简单,易用,同时中心可以对它管理和运维。

这个系统实际上我们跟客户的沟通中,去年大概500家客户,我们看看这样的技术到底为用户带来了什么样的东西。我们怎么去比较,我们只能跟传统的架构比较,传统的架构商比较的话这样的系统出来,首先它的性能,因为大家实际上是做基础设施,做技术只有一个东西,就是整个系统的数字。性能能提高3—5倍,3—5倍来自于哪里,来自于里面数据访问的局部性,用的一些IO路径的优化以及针对虚拟化特殊负载的场景化优化。另外它的场景上升速度增加5—10倍左右,数据重建时间减少30倍,运维效率提升48倍,整个空间节省50—80%,耗能15—36%,这都是过去做了很多的客户调研的基础上得出的结果。

真正给客户带来啥?过去IT讲效率效率,我们就是要快,要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快速上线,快速来进行变更。实际上是说小一个效率提升肯定做到,第二条我们做了效益的提升,我们真正在同等的IT之下做更多的事情。这两个更大来讲,我是希望说给大家带来IT部门角色的转移,因为IT部门更多的所有的CIO都是想往前走,更了解业务本身,所以IT部门的重心是希望由传统的管理、运维这样的角色变成驱动业务创新,所以我们希望是说将过去IT工作承载的运维、建设这样的工作由厂商解决,所以你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业务的创新和思考。

举个例子我们在金税三期。当时在某季的一个国税,大家都在做金税三期,当时梳理了金税三期所有的应用特点,我们分五类,交易处理类、业务流程类、查询类、应用集成类、批量处理类。我们和用户决策说可以让业务流程类从传统架构放在新型架构上做一个真正的验证,正好碰见一个很好的时间点,全部是虚拟化方式,当时我们就再一个客户共同协同和方法理解的系统稳定可靠性之后,大家决定开始试行。同时碰到很好的契机,正好这家地方的国税需要搬迁系统,从一个数据中心搬到新的数据中心,同时这个点又在征税的时间点,需要扩容。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再构建这个系统,估算了一下基础设施构建完就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实际上没法满足业务需求的。后来大家说用新的架构来做。我们整个从应用的迁移到构建一周就解决了,所以兑现了我们的承诺就是快速交付、快速实施,简化了虚拟化环境交付和交割的时间,真正做到了虚拟化为核心,承载了多种混合型的负载,这也是云要解决的,包括流程性、交易型、应用型。还有异构机器的支持可以满足计算密集型和存储密集型的业务,我们是业界第一家用异构来做的。同时在国家大数据、互联网+的推动下帮他们做了很多部署和研究工作。

刚才讲了基础设施层面的问题,我们讲CIO另外一个痛点,公司内部办公体系的维护和协同的问题,只有高效的协同才能产生公司整个创新的氛围,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我们发现传统的办公模型90%的还是微软和套件,通过Office套件,解决大家的互联互通。但是没有很好的方式将数据做统一管理,没有办法做统一管理就会带来风险。另外也是说在协同过程中没有办法多个人协同,今天Office虽然很好,但是大家使用的东西都是单机编辑完之后再传给你,不但效率很低而且带来泄露的风险。只用的Office只是20%的功能,其他的80%要花很大费用。所以我们能不能把协同和Office功能在线上解决,解决大家高效协同编辑和高效协同保护。

我们跟客户访谈发现,很多公司安全策略规划,都是防止散落在公司员工笔记本上的文件造成丢失,丢失了之后笔记本不值钱,数据很值钱,过去缺乏这样的备份机制,数据丢了造成他无法工作。另外权限管理不清楚,存储安全性低。另外国内外分支机构,现在很多不是给内部来用,而是说给我们的合作伙伴,给我们的其它的友商去用,这样在不同的合作伙伴和客户之间怎么样高效的传递信息。第四团队之间怎么高效写作,过去以邮件的方式变成融合通讯,后来县城U盘,这个效率仍然很低,我们如何同时在线。另外存储分散,数据增长快速,难度也高。

这样的管理痛点之下我们推出了Lenovo Docs,解决了大家协同编辑一个文件的问题,因为数据做了集中做了整合,大家可以做文件得分发、协作、编辑,同时可以做知识的管理、知识的挖掘,最后产生价值。所以这些东西都是为了增加企业内部的协同,只有高效协同才能促进创新。

讲一个金融街投资有限公司,这家公司过去一直在做这样投资的工作,它整个业务覆盖20个省份,全国大概176个公司,员工总数1万余人,5000位终端用户,每个终端的管理让他们非常非常难受,同时发现为了维护他们,他们通常邮件里发大附件,有时候为了收一个调研报告和数据,大家发现我传给你,同时传给很多人,聚合的过程中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导致企业效率非常非常低。同时大家发现文档数据散落在OA、消息平台、移动平台,还有它的总线里面,有很多这样的文档数据,造成了数据的不可见。这样对公司来讲,第一效率低下,第二带来数据泄露的风险。

后来他们的CIO找到我们怎么解决,我们说看看联想的这个企业网盘和云Office能不能适应传统的场景做一个变革。后来我们帮他们实施了这样网盘和协同平台。记过一年多的实验,整个公司的效率,我再次访问这名CIO,他说过去做运维的终端运维团队工作量大大降低,我让他们做很多业务上的创新,如何提高和帮助业务部门做转型。另外所有的文档现在可以有序的管理,无论是说员工在职、离职,它的文档体系和工作交界变的比过去平滑很多。另外把这个平台作为OA和其它所有的合同管理、调研报告管理的核心存和数据管理平台实现高效的分发,分发给客户和分发给不同部门之间,这样解决了他过去最大的痛点。

今天这家公司的用法不仅仅限制与网盘协同编辑,更多的是将其他的系统慢慢的集成在企业网盘之上,从过去分布、离散的文件是文件,OA是OA的数据平台,逐步变成以网盘为核心的数据为核心的下一代办公体系。他们下一步计划实现统一认证,跟企业服务器连接,这也是我们办公协同上给他们带来的创新。

实际上今天我们这样的两个产品和两个服务,实际上帮助中国的众多企业做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最后我希望大家记住联想云它的使命就是帮助大家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如果您有这方法的想法和需求,我觉得大家可以开放讨论,我们共同创新。谢谢大家!

关键字:企业联想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联想云助力企业持续创新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联想云助力企业持续创新

责任编辑:jacky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1-16 18:25:00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2018北京部委央企及大型企业CIO年会于2018年1月13日在北京维景国际酒店隆重举行。以下是现场速记。

主持人:作为一家老牌IT厂商,联想这些年也在抓紧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转型。其中在企业云存储方面,是少有的坚持发展并且发展得可圈可点的一家企业。接下来,我们有请联想云高级副总裁高志国为我们带来:联想云助力企业持续创新,掌声有请!

联想云高级副总裁高志国

高志国:早上听到这么多的报告,发现很好的现象,客户在讲应用,厂商在讲技术,大家一起拉动创新。我原来一直做甲方,后来做乙方,后来再做甲方,甲方提出思想,乙方实现。

大家现在很多的双创活动,大家不谈创新好像就过时了。另外今天谈创新,明天就有人敢干,所以这个时代要冷静的思考如何做创新。我们自己对创新的理解是问题过去深度的思考,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实际上是说创新需要很多人在一块,想起中世纪很多人放一块提供一个平台。我们怎么助力企业创新呢,这就是联想单独剥离出联想云的原因。

任何公司的创新,大家发现硬盘公司死了很多也活了很多公司,所有的创新都是从边缘开始干,从低端逐步走向高端。联想从去年2017年4月1号单独剥离联想独立发展,希望有独立的机制、独立的体系、独立的运营方式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的使命是说提高中国效率。为什么提高中国效率,大家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么多年速度非常非常快,我们的几大方向怎么实现?第一条我们发现人员聚焦的信息化过程,信息化过程我们发现很多的CIO要花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做什么用,第一个解决企业内部办公的问题,第二解决基础设施的东西,所以很少精力投向业务。这样使大家对于CIO的角色提出了思考。所以我们两个方向,想帮CIO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聚焦于云的基础设施,我们用简单的方式帮助企业构建一个云。云非常创新,构建一个云反而是比较难的事情,结果把一个难题推到另外一个难题上面,大家说云帮你解决资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问题 和弹性伸缩的问题,怎么构建这个云很难做。另外构建在协同之上,创新最中了是让大家协同在一块,大家看过《阿凡达》,那个电影我认为是说对未来的一个描述,所有的信息是互联互通过的,可以产生智能,将所有东西放到智能网络里。任何企业都再一个变革之中,今天的时代发展,今天的变化速度,实际上有的时候很难预测的,未来也是很难预测。另外我们希望是从基础设施层、应用层我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但是这点我们有聚焦的。

实际上CIO每年都要讲一个话题,第一个叫敏捷,第二个是便捷,大家希望将IT变成自己的业务,愿景是是IT+业务,实际未来不可预测的。1、第一互联网+连接一切,我们过去以流程为核心的IT系统,以生产产品为主要商业模式,未来变成以用户为中心,数据为导向。所以互联网的诞生让我们对未来很难预测。2、移动化,所有的东西随时在线,从消费智能手机来点,当年苹果发布苹果手机的时候,大家没有想到它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今天如果开会你不点一下手机会感觉到无所事事,所以手机让我们的时间变得碎片化。3、IT即业务,IT会和业务深度融合。过去的IT是流程支撑系统,未来IT是本身的业务系统,这也是互联网公司的精髓所在,希望业务快速上线,IT能跟业务深度整合。

1、我们永远在转型的路上,也是我们软件硬件交付的过程中,我们说永远的BATA,路径不确定的,结果不可知道像过去定好目、定好路径,执行到位就是可以实现的事情,今天很难具备这样的条件。

2、应用平台的内容、框架和规模也都无法预知,因为很多的变革不取决于你的自身,取决于你的竞争对手,取决于藏在车库的公司。

3、IT的投资和运维的组织模式也未可知,新技术的诞生这几年发生非常非常快,昨天云计算,今天大数据,然后又谈人工智能了。

我们到底什么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做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转型。1、首先我认为虚拟化这件事情,虚拟化将大量的计算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所以说将我们的应用和我们下面的基础设施结合,可以让我们从新改变我们运维模型。2、大数据,因为今天所有的系统过去都是以流程为核心,那么说实际上数据是另外一个数字资源,类似石油的数字资源,但是拥有数据的人,只有数据杂交和聚合才能产生作用,当数据里蕴含的价值,只有通过比较合理的价格把它挖掘出来,才能产生它新的价值。3、物联网,物联网帮助我们做感知的过程中搜集一切的信息,所以就是感知、智能链接、决策。因为有了什么学习这样的算法我们才可以推翻人工智能演变的方法。飞机,大家最早做飞行器都在学鸟这个东西,后来发现固定基可以起飞。所以有新的工具新的数据人工智能得到了新的发展。4、人工智能,我们讲的一大堆都是记录型的系统,做完交易记录下来。未来我觉得是实时的交易系统,有了物联网的可以实时的感知,从记录型系统变成实时型的系统。

为了做数字化转型,联想在提倡一个概念就是“双态IT”,如果只看未来这件事情很好做,看现在这件事也好做。难点就是再一个飞机上画一个轮子画一个发动机出来因为我们有了庞大的资产,我们怎么在这种资产之下把一个现有系统演变成适应未来得系统,好比说今天我有一个桌子,我如何把一个桌子变成一个椅子,大家第一个干的事情是把桌子变成一个木头,然后变成一个椅子。基于这种东西我给大家一个思考,我们怎么在传统和新IT整合的过程中我们有自己思考的方法论。我们结合了业界很多最佳实践,还有一些咨询公司给我们的分析,我们今天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双态IT”方法论。怎么来讲,任何一个公司的系统,从业务领域分,不光是我,所有的公司都认为分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是记录型系统,记录型系统无论你是什么样一家公司,你可能都要做这样的系统,人力系统、法律系统,这件系统是不发生变化的系统。中间这层是为了区分你和你的竞争对手做差异化,联想做电脑,戴尔也做电脑,惠普也做电脑,怎么差异化我们的竞争对手,怎么在商业模式创新、供应链创新,这层是根据竞争对手的变化出牌。最上面一层今天我们一直在提一个事情是以用户为中心,过去以产品为核心,今天以产品体验为核心,怎么跟用户做更好的沟通,更好的让用户参与到的产品的交付当中,这是我们这个时代要思考的问题。

一开始讲传统的系统分三层,气质每一层采取的是不同的方法论来做。过去传统的IT是稳态的IT,就是做一个项目之前先立项,立项之后做评估立项的投入产出比怎么样,花多少物力人力,做完之后产生什么效应。这个是基于在外界环境不改变的情况下做的计划。现在外界环境在变,所以这种东西很可能变成刻舟求剑,这种就过去的算法,就是发火箭的做法,做好轨道,一按键按照轨道起飞了。这个更多的是核心交易系统来做,这种系统是正三角,这种用户很稳定。

今天的系统之中,大家讲到大中台的概念,根据前面用户的倒退和逆袭改变的方式影响后端,更多的系统应该增加在与用户的沟通上,这也是传统企业跟互联网学多的一点,互联网公司解决一个问题说,怎么样让用户更爽,怎么跟用户做更好的沟通。这个方法论上就是敏态来做,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你大致会知道你未来的方向是什么,你开汽车知道你要去首都机场,但是中间几个红绿灯怎么走,但是你大体方向不变,这就是这个时代提的“敏态”,更多的讲的是模式创新和市场导向,这个时代对于整个企业IT部门在做一个思考。过去市场延续稳定运行,现在是快速迭代快速响应,快速响应过程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何保障做到快速响应。

实际上我就是强调一个观点,数据和云。过去10—20年大家建应用系统都是IT为核心,为了解决每一个应用的优化上一套系统,系统周边散落很多的数据,刚才讲的水利一张图,更多的是想把数据整合在一起,推到我们今天想做的以数据为核心,应用围绕数据来转,google和facebook就是这样来做的,实际上就是在做一个应用为核心向数据为核心转型的过程。

转型的过程中有很大一点是说,要做数据的整合也好,应用的互联互通也好,大的中台也好,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基础设施怎么可以快速的云化,只有基础设施云化之后你才能做上面的东西,基础设施对上面是不可见的东西,但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好比今天的空气和水你感觉到它的不存在,但是非常重要。我们的观念里最好的平台让你感觉不到平台的存在,这是非常重要,也是最好的平台。

我们回顾一下我们整个基础设施的演进之路。实际上我们大概为了看一个历史,你才能规划它未来。你只有知道历史才能知道未来。从历史来看过去整个基础设施层的演变,大概每10年有一个大的新的篇章、大的新的变革。后来我想为什么10年,而为什么不是3年。后来我明白一个事情,说整个IT系统的生命周期可能是5—10年的时间,另外是说管理和使用这个系统的人,可能5—10年换一代,所以一个新技术诞生,到新技术广泛被采用需要这么长的周期。实际上90年代的时候,大家都是这种数据结构,每一套系统独立的存储、计算、交换、网络。大概过了10年之后,有一家公司VIM WARE,把服务器一层变成软件定义方式,软件定义计算,这个东西的诞生来自于两个需求,第一个需求说当年Intel CPU资源变得非常非常多,大家那个时代想两个东西,第一个能不能把应用改成多现成的应用,这样的话可以任CPU上并行,每个CPU把自己的物理资源发挥出来。后来改应用这件事情很难的事情,后来出现VM一家公司,把大的机器切割成小的虚拟机,很顺理成章的解决了一个问题,这就是这个时代大家问对了问题,大家可以解这个问题。任何创新都是由问题驱动的。

2012年大家发现,传统做成2006年虚拟化架构还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就是说下面在存储层面怎么扩容、怎么水平扩展的问题。我们如何可以做到一个像google这样的公司拿普通的硬件建成高可用、扩展性很强、同时自制域,2000年GOOGLE发了一个文章,google的文件怎么应用到企业里,传统的企业跟IT公司组织架构和人员技能不一样的,GOOGLE的就在IT人员上,传统的公司就主营业务。所以很多人开始创新,把这个东西下面用分布式的方法解决,同时上面是透明的,把google的全时在线,对硬件损坏的容错全部融合在里面,诞生了2016年超融合架构,这也是计算的虚拟化,虚拟机在现代的系统里,90%会做虚拟化,所以大家做出虚拟化的存储体系,两个结合在一块做成超融合架构。很多厂商说把网络什么的其它功能都融合进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方向,技术领先但是技术领先要和客户的需求融合在一块,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不是说最强大的动物生存下来,而是说最适应环境的动物生存下来。我们要和客户的步调一致才能成长。

这样的系统到底在什么的应用场景可以用。最简单的场景,今天很多人说你这个怎么用,我说你只要做服务器虚拟化你就可以用这个架构来做。非常高兴的是说去年500家客户跟我们合作,开使用这种新的超融合技术替换传统的IT基础设施,用超融合的架构构建自己的私有云,这个系统是构建私有云的砖头,堆积起来就是私有云,所以只要做虚拟化就可以用这样的超融合架构。2、所有的CIO面临一个问题,企业内部终端的管理,终端往往是造成安全问题和泄露信息很薄弱的点,所以大家想说能不能用桌面虚拟化的方法,把所有的数据放在数据中心里,然后又可以提供PC体验,这就是捉民虚拟化。3、开发测试,一个新的技术诞生,从一个 厂商角度来讲,不建议用户马上进入核心STORE里做,我们建议开发测试环境去用,开发测试运一般都可以用这个去建。4、容灾备份,我们跟所有上市公司,都会规定你的企业必须做容灾,保障企业和机构的延续性。5、数字化转型,大家希望构建互联网这样的一套系统出来,互联网公司针对的核心竞争是在基础设施上,今天google而开放所有源代码,你无法构建一个google出来,因为它的功能是基础设施方面。6、分支机构和分支办公室,因为整个中国的IT建设走过了很多年,特别是对很多企业来讲,中央管控机构,下面各自为政,没有很强的做一个大集中的方式,仍然今天很多的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做的过程中,我们希望是说简单,易用,同时中心可以对它管理和运维。

这个系统实际上我们跟客户的沟通中,去年大概500家客户,我们看看这样的技术到底为用户带来了什么样的东西。我们怎么去比较,我们只能跟传统的架构比较,传统的架构商比较的话这样的系统出来,首先它的性能,因为大家实际上是做基础设施,做技术只有一个东西,就是整个系统的数字。性能能提高3—5倍,3—5倍来自于哪里,来自于里面数据访问的局部性,用的一些IO路径的优化以及针对虚拟化特殊负载的场景化优化。另外它的场景上升速度增加5—10倍左右,数据重建时间减少30倍,运维效率提升48倍,整个空间节省50—80%,耗能15—36%,这都是过去做了很多的客户调研的基础上得出的结果。

真正给客户带来啥?过去IT讲效率效率,我们就是要快,要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快速上线,快速来进行变更。实际上是说小一个效率提升肯定做到,第二条我们做了效益的提升,我们真正在同等的IT之下做更多的事情。这两个更大来讲,我是希望说给大家带来IT部门角色的转移,因为IT部门更多的所有的CIO都是想往前走,更了解业务本身,所以IT部门的重心是希望由传统的管理、运维这样的角色变成驱动业务创新,所以我们希望是说将过去IT工作承载的运维、建设这样的工作由厂商解决,所以你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业务的创新和思考。

举个例子我们在金税三期。当时在某季的一个国税,大家都在做金税三期,当时梳理了金税三期所有的应用特点,我们分五类,交易处理类、业务流程类、查询类、应用集成类、批量处理类。我们和用户决策说可以让业务流程类从传统架构放在新型架构上做一个真正的验证,正好碰见一个很好的时间点,全部是虚拟化方式,当时我们就再一个客户共同协同和方法理解的系统稳定可靠性之后,大家决定开始试行。同时碰到很好的契机,正好这家地方的国税需要搬迁系统,从一个数据中心搬到新的数据中心,同时这个点又在征税的时间点,需要扩容。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再构建这个系统,估算了一下基础设施构建完就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实际上没法满足业务需求的。后来大家说用新的架构来做。我们整个从应用的迁移到构建一周就解决了,所以兑现了我们的承诺就是快速交付、快速实施,简化了虚拟化环境交付和交割的时间,真正做到了虚拟化为核心,承载了多种混合型的负载,这也是云要解决的,包括流程性、交易型、应用型。还有异构机器的支持可以满足计算密集型和存储密集型的业务,我们是业界第一家用异构来做的。同时在国家大数据、互联网+的推动下帮他们做了很多部署和研究工作。

刚才讲了基础设施层面的问题,我们讲CIO另外一个痛点,公司内部办公体系的维护和协同的问题,只有高效的协同才能产生公司整个创新的氛围,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我们发现传统的办公模型90%的还是微软和套件,通过Office套件,解决大家的互联互通。但是没有很好的方式将数据做统一管理,没有办法做统一管理就会带来风险。另外也是说在协同过程中没有办法多个人协同,今天Office虽然很好,但是大家使用的东西都是单机编辑完之后再传给你,不但效率很低而且带来泄露的风险。只用的Office只是20%的功能,其他的80%要花很大费用。所以我们能不能把协同和Office功能在线上解决,解决大家高效协同编辑和高效协同保护。

我们跟客户访谈发现,很多公司安全策略规划,都是防止散落在公司员工笔记本上的文件造成丢失,丢失了之后笔记本不值钱,数据很值钱,过去缺乏这样的备份机制,数据丢了造成他无法工作。另外权限管理不清楚,存储安全性低。另外国内外分支机构,现在很多不是给内部来用,而是说给我们的合作伙伴,给我们的其它的友商去用,这样在不同的合作伙伴和客户之间怎么样高效的传递信息。第四团队之间怎么高效写作,过去以邮件的方式变成融合通讯,后来县城U盘,这个效率仍然很低,我们如何同时在线。另外存储分散,数据增长快速,难度也高。

这样的管理痛点之下我们推出了Lenovo Docs,解决了大家协同编辑一个文件的问题,因为数据做了集中做了整合,大家可以做文件得分发、协作、编辑,同时可以做知识的管理、知识的挖掘,最后产生价值。所以这些东西都是为了增加企业内部的协同,只有高效协同才能促进创新。

讲一个金融街投资有限公司,这家公司过去一直在做这样投资的工作,它整个业务覆盖20个省份,全国大概176个公司,员工总数1万余人,5000位终端用户,每个终端的管理让他们非常非常难受,同时发现为了维护他们,他们通常邮件里发大附件,有时候为了收一个调研报告和数据,大家发现我传给你,同时传给很多人,聚合的过程中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导致企业效率非常非常低。同时大家发现文档数据散落在OA、消息平台、移动平台,还有它的总线里面,有很多这样的文档数据,造成了数据的不可见。这样对公司来讲,第一效率低下,第二带来数据泄露的风险。

后来他们的CIO找到我们怎么解决,我们说看看联想的这个企业网盘和云Office能不能适应传统的场景做一个变革。后来我们帮他们实施了这样网盘和协同平台。记过一年多的实验,整个公司的效率,我再次访问这名CIO,他说过去做运维的终端运维团队工作量大大降低,我让他们做很多业务上的创新,如何提高和帮助业务部门做转型。另外所有的文档现在可以有序的管理,无论是说员工在职、离职,它的文档体系和工作交界变的比过去平滑很多。另外把这个平台作为OA和其它所有的合同管理、调研报告管理的核心存和数据管理平台实现高效的分发,分发给客户和分发给不同部门之间,这样解决了他过去最大的痛点。

今天这家公司的用法不仅仅限制与网盘协同编辑,更多的是将其他的系统慢慢的集成在企业网盘之上,从过去分布、离散的文件是文件,OA是OA的数据平台,逐步变成以网盘为核心的数据为核心的下一代办公体系。他们下一步计划实现统一认证,跟企业服务器连接,这也是我们办公协同上给他们带来的创新。

实际上今天我们这样的两个产品和两个服务,实际上帮助中国的众多企业做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最后我希望大家记住联想云它的使命就是帮助大家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如果您有这方法的想法和需求,我觉得大家可以开放讨论,我们共同创新。谢谢大家!

关键字:企业联想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