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cd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7-20 09:31:1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大家知道,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17年的时候,我们的总销量达到288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达到了77.7万辆,虽然占比只有2.7%,但是增长迅速,这也就是让特斯拉在上海临港地区投资了50亿美元的原因,不知道此事特朗普怎么想。新能源汽车行业如此的高速发展,我们如何创新呢?7月14日,在企业网D1Net主办的2018汽车行业CIO论坛上,国家新能源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总监张叶亮先生为大家带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现场速记:

国家新能源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总监 张叶亮

张叶亮:各位上午好,非常感谢,也非常荣幸能够在一个周六的上午跟大家分享一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这个主题。新能源行业应该说发展到现在也经历了10年的时间,在这10年的时间里面发生了很多的故事。我作为一个在行业内参与行业管理以及行业活动的汽车人而言,也经历了整个过程,也有很多感慨。所以我通过这么一个PPT,把创新发展趋势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汇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汽车行业的重大管理政策--政策引领。第二部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技术驱动,第三部分是上海机动车监测中心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多方协同。

大家知道,2018年应该是我们国家发展汽车产业到今天,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今天,一个特别重要的关卡。在2018之前,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还是2004年的,尽管产业政策已经延续至今10年了,在2014年的时候就要修订,但实际上我们现在的行业管理政策一个是《汽车产业政策(2004年)》,一个是国家发改委的1005号关于汽车投资的相关意见,以及工信部的相关汽车生产企业的准入要求,一直延续到今天。

到了2018年目前这些文件都在进行征求意见,可以预期可能在走过WTO的通报程序以后,我们的产业政策应该会在今年落地。我们从五大层次做一个汽车产业政策的分析。

第一部分,充分竞争,放开市场,放开外来准入。这个事件应该是在4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我们中国在放开市场准入将开启重大的措施,其中重要的是尽快放开汽车产业制造和外资的限制。在今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发了一个外商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这个负面清单里面有一个是关于汽车的。

第一条是在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外资准入限制,新能源汽车在今年就可以放开限制,所以特斯拉在上海企业注册,于是有了前几天上海相关的研究院和生产基地的揭牌仪式。到了2020年取消商用车的外资准入限制,目前我们的商用车奔驰等都是有一个合资的关系在里面,在我们现行的产业政策要求是股比不能超过50%,相当于中方控股。第二个,外资品牌和国内的汽车合资品牌的合资不能超过两家,比如说江淮大众是克强总理和德国的默克尔总理签署协议,但是也是走了新能源的路,相当于新能源不受两家的合资的限制。在这个负面清单发出来以后,后续不仅仅取消了50%的限制,也取消了不能超过两家的限制。第三个,到2020年取消汽油车的部分限制。到了2020年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对我们汽车行业的保护将全面取消,可以不受两家的限制。这是最高层次的国家公布的政策条款。

第二条重大调整的是国务院以及海关总署关税税收关于降低整车以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的通报,大家知道历来我们国家从2004年开始整车关税都一直是维持在25%的水平,从2018年7月1日开始关税从25%调整到15%,相关的税率调整到6%,这是一个关税的影响。我们看一下,不管是关税、还是之前的放开股比限制、放开合资的限制,都是响应习主席放开市场准入要充分的参与竞争的大背景下制定的政策。

第三条是国家发改委第三层次的产业政策意见,这个国家发改委的文当时并没有公开对社会征求意见,而是在内部征求意见,在5月25日完成了征求意见。最近在7月4日国家发改委对全社会征求社会的意见,它的名称是《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这一条相当于具体的把我们国家制定的相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准入2015年发的、关于汽车投资管理意见2017年下半年发的1055号文件、以及国家2014年发的汽车产业政策全部替代。所以由此可见,这个投资管理规定的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具体这个文的内容里面包含了几大块:第一个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范市场风险,引导社会资本合理准入。第二个是防范盲目建设和有序发展,严控新增传统燃油汽车厂商,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有序发展,构建汽车创新发展体系。在这几句话里面,其实包含了很多层意思,一个是新能源汽车要普惠制的政策变为优劣态的具体政策,现在的政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如果你有新能源的方向,国家是充分肯定的。但是如果还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或者是没有什么新技术的新能源车,国家是严控的,而且国家是不鼓励的。对于事中事后监管,第一个是对企业的监管,第二个是对相关的审计机构的监管。这个文里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以前新项目的审批都是由国家发改委来审批的,这个文发了以后,相关的汽车投资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的部门,这里面的一个监管是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

第二个意思,严格控制新增传统燃油汽车厂商,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第一是严谨新建燃油汽车的项目,第二是严控燃油汽车厂商,现有的汽车生产企业要扩产能必须符合管理规定里面的相关要求,这是第三层次的意见。第四层次的意见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有序发展,就是我说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优劣态的要求,对于有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我们是支持的。对于没有核心技术的低水平的新能源项目,国家是不鼓励的。第五个着力构建智能汽车发展体系,国家已经把智能汽车提上议事日程。这是这几句话的意思,它的内涵非常丰富。

下面是这个文的最后,其内容实施以后,相关的汽车行业项目必须按照产业投资发展规定来进行管理。这是刚才我讲的相关的燃油汽车投资项目和新能源汽车的投资项目的要求,第一个是整个项目的投资布局要强化优化产能布局,不能大家一窝蜂的都上,新建燃油汽车项目是禁止的,但是扩产能必须要优化的产能布局的前提下来进行,而且必须考虑产能利用率比较好的省份来进行。第二个是对于新能源头的整个项目强调新能源的产业布局,对于传统车要增加新能源产品,对于新建的新能源项目要在基础配套能力强的省份进行布局。举个例子,比如说在西部某些产业配套或者是产业集聚比较差的一些省份,你想做这样的一些项目可能会有一些问题。

这是关于相关的投资方向和相关的领域,比如说新能源汽车领域,对这种材料高强度合景、高强度轻量化材料、高性能的动力系统、高效的驱动系统、先进的变频器、电池的回收利用等相关装备,对于智能汽车环境感知以及新型智能终端、车载智能结算平台、车载传感器芯片中央处理器、操作系统动力设备、智能技术研发等能力,这是对于智能汽车方面的要求。对于节能汽车领域,一个是高效发动机、一个是先进的变频器、还有一个是发动机和变频器的动力混合的技术。

从这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出,虽然写的都是汽车领域,但实际上大家看国家更关心的是在相关汽车领域里面的核心技术,比如说材料、动力系统、电池的回收、智能汽车的传感器、智能汽车的芯片等,这些都是国家更关心、更注意的一些具体在汽车领域里面的核心技术的几个着眼点。这个是第四层次的意见,也是在今年发的,像这个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与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这是在国家工信部于今年的4月18日发的征求意见。这个是道路机动车许可审查要求,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是在6月份。这是一个管理,这是一个细则,这两个文件都是通过工信部的相关征求意见,现在已经完成了征求意见,后面会走WTO的申报程序,我们国家符合行业管理的要求要向国际上通报,在行业上获得许可以后正式发布实施。

为什么要走WTO的申报手续?这个是国家推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的改革。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国家已经实施了行业管理,主要的依据是国务院特许保留的行政许可,它是一个行政许可。国家的相关管理部门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于车辆觉得有必要进行立法,所以在2017年国家工信部在车辆生产方面要把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以固定的形式进行规定。所以说,行业内的人要注意是否有一些准入规则,按照工信部的文件是多少号文件、多少号准入管理规则。

但是关于新能源和现在在征求意见的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规定,它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令”,这两个令和规则是有法律层面的区别。规则只是一个文件,而如果是一个令,它相当于是一个部门的规章。所以国家在依法执政方面,相关的行业管理必须要依法,相当于依据国家的法律、依据部门的规章,这方面的意识是越来越强的。所以今年一定会落地的许可管理的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的管理规定立法,这个里面就规定了我们汽车行业管理规定的几个相关环节的法律责任以及管理要求。具体的变化也有几个变化,包括有序放开检测等具体的措施。这几个文件是在国家层面上对我们的汽车行业在2018年的改革。

下面还是政策方面,但是这个政策是讲到了后补贴时代的政策问题,大家也知道,到了2020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就没有补贴了,那么没有补贴以后怎么办?怎么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对于新能源的宏观方向,国家一定是大力支持的。但是国家的支持方式有什么补贴和政策的相关激励,比如说像这个是交通部在6月25日发布的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在交通领域的相关政策红利文件,里面具体涉及到我们的新能源行业到了2020年底相关重点区域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的公交车全部换成新能源汽车,2018年到2020年公共服务领域的新增新能源汽车总量要接近30万辆。这只是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如果是所有的我估计这个量到了2020年会达到60万辆,相关的企业会获得巨大的行业发展机会,就是不以直接的货币补贴来激励企业,而是相关的政策激励。

这个是前两天上海市发布的清洁空气的行动计划,里面也提到了到2020年底建成上海市各区的公交车全部换为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环保、邮政、出租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比例要达到85%以上。到了2020年公共车的新能源比例达到大概80%,到了2020年这些领域的新增新能源汽车必须全部采用新能源的形式。这是各地方的,其实在全国其他的地方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深圳、甚至有一些内陆的省份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这个不再说了,只以上海为例举个例子说明地方的新能源汽车推广。

第二部分,讲一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驱动。应该说10年时间,回顾到2008年,我们现在是2018年,我们国家的新能源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推广新能源最多的一个市场。主要的功劳我们回过头看一下,还是国家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导致我们国家现在新能源的发展这么多、推广那么多。总体行业发展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研发布局时期,第二个是产业准备时期,第三个是适当推广时期,第四个是规模运用时期。其实我们从2008年开始,借着奥运会、世博会有很多新能源汽车在推广运用。当时他们上的牌照都是相关的不是按照我们现行的管理或者3C认证流程才能拿到牌照,当时的牌照都是由公安部或者交委特批的在限定的区域行驶为了适当运行的牌照。

到2014年、2015年的时候,由科技部牵头推了一个“十城千辆”的示范活动,当时的新能源车都需要申报到国家工信部进行审批。当时我具体负责这个审批的环节,所以我也比较清楚。当时批新能源的公告都需要拿到地方的批文,要有支持示范运行的批文。到了2016年,大家也听得比较多,由于批文的增多,一级一级国家的政策有120多个左右,从普惠制转为严打严控。2016年是政策的转型,2017年是一个过渡,2018年现在有了行业政策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2015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应该说从一个规模性的运用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去年2017年整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已经达到了78万辆。到目前为止,横向层面和纵向层面通过政策的扶持,政府、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合力,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所以政府基于这些考虑,在2018年要把产业政策进行一个重大的调整,相关的配套、相关的基础都已经完备,后面我们需要推一些比较好的具有核心技术的项目,同时要把国外的像特斯拉、甚至美国的贝斯克等国外的项目引进来,和我们一起参与建设,把我们的汽车产业由大向强进行转变。

所以这个趋势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个是政策变革导致了产业变革,产业变革反向推动了政策变革。这个是政策变革,这个是之前讲到的货币补贴向政策支持,补贴没有以后,之前讲的一些地方政府和国家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外,包括双积分也于今年的4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机动车的双积分已经实施。至于这个双积分1分可以抵多少钱,有的说是1500元,有的说是2500元,这个国家还是不参与制定价格的,由市场来决定。

目前来讲,这个是到9月30日积分的交易,车与车的积分可以进行交易。如果你不去处理这些积分或者你不去购买这些积分,这个窗口期就会关闭。后续对于商用车的双积分,目前国家部委正在制定相关的细则和管理要求。这些政府的现行优惠政策以及双积分的激励要求,会从供给侧以及需求侧来改变我们目前的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开始,来积极的影响我们市场的总规模。

随着政策的引领,我们的产业也在发生相关的变革,一个是产业链,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进行了电动化的变革,我们的产业链也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提升。目前这一块应该说包括一些核心的电方面,比如三电方面和推广体系都已经相应的完善起来。

产业融合,随着新能源的发展,相关的汽车产业、能源产业、电池,很多都是从国家电网分离出来的电力系统,电力、能源行业、通讯,比如说现在一些智能化的公司、相关的监控、相关的信息行业、交通行业、互联网行业都产生了一个深度的融合,相比以前的传统汽车来说,由于新能源的概念加入,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重新构成了一个新的生态链。

第三个是产业发展的模式,传统汽车纷纷加入了移动通信,举个例子,最近滴滴和大众在加快投资,也有部分车企投入移动出行的服务,比如说吉利的曹操专车投入到出行领域。汽车企业不仅是一个汽车企业,还有相关的服务和相关的围绕着汽车的一些延伸东西也进行了整合。

技术变革,一个是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相关技术,在应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几个技术整合之下,互相推动、互相关联,带来新的发展,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它后续承担着更多移动智能终端的作用,它的集成化会越来越高。第二个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这些核心部件是相对于传统汽车之外新兴的一些包括材料、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环境改善等智能软件,这些是在我们国家的汽车投入管理政策里面也已经讲到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我认为这是一个新兴的蓝海。

前面讲了很多政策,讲了很多行业发展的趋势,总体来看,这10年的发展过程,新能源国家是大力推进的。政策也非常好,但是为什么我们新能源汽车的领域到现在很微小的改变很多,政策那么好,我们怎么把握机会,这个我们继续往下走。我认为要把握这个机会,其实就是要掌握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掌握核心竞争力就是要突破目前的一些相关技术瓶颈。目前在新能源以及智能汽车领域里面,一个是从材料、系统、整车亟待解决的相关关键技术,比如说车辆的轻量化技术,这个要求其实在我们国家一些新势力造车要拿到国家的牌照,里面已经明确要求研制的车辆轻量化要求,所以这一块其实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没有这个技术,可能就拿不到生产牌照。

第二个是关于控制技术,控制技术也有很多,比如说电池需要控制技术,电力驱动需要控制技术,整车也需要控制技术,控制技术也是一个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第三个是对于燃料电池变更性能和寿命的技术,燃料电池大家也知道它是一个新兴的动力源,我们之前的燃油燃气包括现在的新能源纯电都是一种碳能,我们的燃料电池相当于氢能源,它是一个能源方式的颠覆性的东西。所以在目前的推广应用并不是太多,但是国家在补贴方面其它的补贴都很多,唯有燃油电池的补贴没有很多,比如说最多的商用车电池的补贴达到50万,而且仅仅是国家补贴,还有相应的低保补贴,整个加起来可能要高达75万。所以近期燃料电池在行业里的发展非常迅猛,但是燃油电池的整个寿命和性能,我们国家的燃油电池和国外的相关燃油电池性能还是差距很大,怎么突破这一点?我觉得谁突破谁就掌握将来。

第四个是对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大家也知道,包括现在特斯拉用的是1860的电池,他也在做相关的电池技术突破。我们国家比如说ATL已经从一个独角兽企业连续涨停,现在已经干到全世界第一的电子企业了,非常厉害,他是拿到了蓝海,所以可见在电池方面的安全性、可靠性。但是如果连续出安全事故,比如说起火、爆炸,对企业的成长性或者事实来讲会是一个覆灭性的打击。怎么把握电池的安全性的技术,也是一个核心的技术。

第五个是回收电池,国家在几年前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应该说后面的两三年马上会迎来电池的更换报备的高峰期。国家出了一个电池装备的组合拳,包括电池的电量规则、电池的推速要求、电池的回收利用要求,相关的要求出了很多,我在行业目前了解下来,基本上整车厂都是和相关的电池厂签订了集体协议,电池厂和相关的拆解利用的企业在行业内我看也没几家签了相关的协议。具体怎么来回收,这个回收能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作为一个绿色环保的循环要求,应该说现在还是一个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

第六个是高输出密度和高效率的电池技术,应该说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我们在电池技术方面是相对比较成熟的,而且在国际上也做得相对比较好。但是电池驱动技术里面的相关控制技术以及控制室里面的IT机器这些控制单元和芯片,目前我们主要是采购相关的国外的一些厂商的。所以在电池驱动方面的一些控制技术以及控制器里面的一些半导体元件,这也是一个我们亟待要突破的核心技术。

第七个是动力系统的制电混合技术,相对现在目前的一些混合动力汽车都比较多的采用了混合式的结构,就是我既有内燃机的输出动力,也有电机的输出东西,这两个动力之间的混合怎么控制到最好,这也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做到非常好的一个情况。

第八个可能和上面有点相似,就是电池相应的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方面,其实锂电池我们在发改委的投资管理规定里面已经讲到,对于新建的电池生产企业的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能量密度要求非常高,160到300瓦时/公斤。怎么来达到这个高能量密度呢?可能是对我们的正极材料方面要有一个颠覆性的改变,如果你还是原来的正极材料,可能你上升的空间就很小。动态电池相当于也是类似的怎么从根本上改变电池的形态,产生能量密度和车辆续航里程的等级上的突破。

第九个是汽车智能化技术,汽车智能化技术既有环境感知、传感器,又有相关的芯片、算法以及相关的执行器输出,怎么把这方面的相关通讯技术整合在一起,这也是一个相关的关键技术。

第十个是快速充换电技术和无线充电技术,这个是解决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痛点,包括为什么上海之前2015年的时候推广的基本上都是混动的车呢?因为大家对纯电的续航里程以及纯电的充电不方便,有这种痛点。如果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想应该是用电,因为电毕竟便宜很多。

下面具体围绕着之前讲的十大核心技术,我们做一些相关的举例子。这个是碳纤维在车辆轻量化上的一些应用,目前在产业界已经有一些能够产业化的轻量化的实例。这是一个碳纤维的骨架车身,相对于传统车身能够轻量化10%,而且它的强度是传统车身的2倍以上,有坚固承载的优点。最重要的是这个车身能够通过车辆的碰撞安全性,相当于虽然我是轻了,但是我的车做国家的碰撞时间,它的性能更优于现在的冲压式的车身。而且能够简化汽车生产工艺,不需要冲压,也没有喷涂。这个是相应的已经做成的一些模型车,相应的模型车也是采用了燃料电池。相关的整车已经达到了欧洲的碰撞要求。

这一块讲一下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我为什么放这张图呢?这是在上个月国家工信部节能司的高司长,领导我们的汽车部门在工信部的装备司进行制作的,电池主要是在节能与利用司。随着现在新能源的发展,整车与电池两方面的要求都在并驾齐驱,不仅要重视汽车,还要重视电池。这是高司长亲自带队去浙江的一个项目调研,这个项目是从事新能源汽车的回收利用,怎么把一个废旧电池能够进行回收利用,其实回收利用要把相关的废旧电池进行拆解,拆解完以后里面的正极材料、电解液等相关的基础材料进行回收、再制造、再利用,并且能够达到环保的要求。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回收利用有相关的附加值和相关的利润,大家可以积极的去这个事,这个项目应该是做得比较好的。

这是关于快速充电和无线充电的具体案例,这个我也亲自去看过,这是时空电动。陈总原来是国家电网的,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其实他在行业发展之前很早就看准这个机会了,就从国家电网出来做时空的新能源。这个是他在杭州的一个超级换电站,这个超级换电站的电池很重,有900公斤。他通过机械臂,能够在2、3分钟以内把车的电池完成换电。目前在杭州的出租车是东风er30,就是用了时空的相关换电技术。

到目前来讲,杭州投资了23个换电站,累计投放的纯电动车2000辆,行驶里程已经有1亿公里。时空不仅是在杭州,他在贵州、长沙和相关的全国其他几个重点城市都在进行相关的推广。上海对于换电方面,可能因为之前考虑到电池的可追溯性,因为已换下来的电池流到整个链条里面,可能不是我原配的电池,万一发生事故以后责任怎么处理,有这方面相关的考量。但是我相信随着电池的可追溯、电池国家编码的落地,电池可以做到精确追溯,换电池的技术在后续还会有一个蓬勃的发展,包括在未来还会有新的换电技术,因为它可以解决快速充电的问题。

第二个是无线充电技术,现在的iPhone已经实现了无线充电,汽车其实也已经能够实现无线充电。相关的在无线充电里面有一些关键的技术点,一些科研院所也在做相关的研发,我也有幸能够参与到其中的一些环节中。预计到2020年,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将成为行业的主流,动态充电是另外一种,意味着未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以进行自我充电。目前我们都是电车、电池车,它是有线充电的,以后我们通过相关的路网改造,在道路上面铺设相关的无线感应线圈,车辆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比如说上海的71路车,在专用的道上铺设感应线圈,这个车就可以实现相关的无线充电,就不需要再安装电池和相关的有线充电装置。

下面讲一下智能化汽车,为什么放这张图呢?这是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在上个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智能汽车的创新发展战略,这个里面核心的意思就是马上国家要成立一个国家智能创新发展平台公司,这个公司的体量将达到千亿级,相当于再造一个类似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关于智能汽车产业相关的央企,建立这么一个平台。作为国家从顶层设计上来说,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标准法规、产业监管和信息安全6个方面来构筑智能汽车的国家顶层设计。

关于做汽车智能化需要多方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协同,包括整合企业、汽车、通信、交通、数据、智能应用。其实这个和我们今天的会主题也很相关,因为我们有相关的IT企业,也有相关的搞技术的企业,也有像我这种是国家级的检测能够做技术服务的相关企业,大家怎么来做一个协同创新,围绕着智能汽车方向上的各个板块,我们来攻克这些核心技术,进行相关的产业化转移,达到汽车的智能化。

这张图我刚才讲了,智能汽车第一个是感知传感器,怎么采集外部信息。第二个是相关的控制,怎么通过操作系统、怎么通过相关的芯片、怎么通过相关的软件算法来把我收集到的传感器信息做相关的计算,最终执行到相关的执行器,比如说线控自动、线控转向、怎么样提前自动转向,这是执行器做的。通过一个完整的游离于我们之前传统汽车之外的一些新兴的智能汽车的零部件和系统,我们怎么把我们的关键技术在这个里面进行搭建。包括还有一些通讯、包括一些高清地图定位的,都是来实现这个功能的,包括智能泊车、包括相关的驾驶功能的开发,这些功能我们通过相关的硬件或者软件算法来实现。

这个是燃料电池的产业链,燃料电池我刚才已经讲了,截止到2017年9月份,我们国家已经有大概215家从事燃油电池相关业务的。燃油电池的产业链很长,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燃油电池系统等组成的整个燃料电池的产业链,以及燃料电池整装。这是一个燃料电池产业链以及燃料电池在我们国家从之前发展到现在,从几乎很少到现在应该说燃料电池到2018年90%主要是在燃料电池客车行业。

但是在这里面讲一个题外话,前两天国家工信部汽车技术委员会发了一个提案给我,就是关于征求燃料电池方面的要求。因为现在燃料电池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现在也发生了一些安全性的隐患,国家在相关的标准和管理要求上与国际上还是有一些差距。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后续怎么调整燃料电池需求的管控,一种方式是公告,还有一种方式是继续上,但是相关的法规和技术要求要在现行的要求基础上马上推出来。

这是燃料电池的一个关键技术从发展到现在的历程图,它的核心组件是自主交换模,这是一个具体的模之间的电源的交换,催化剂、双击板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不足。国外能实现关键的一点是大规模生产,我们现在还处于试生产小规模,对于成本就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还有一个是集成方面的差距,例如我们现在国家燃料电池的功率是35-50kw,国家在燃料电池补贴上有一个底线要求,就是要求燃料电池的功率大于等于30kw。但是目前来讲申报国家补贴的车企基本上是等于,没有大于,基本上都是贴着补贴的及格线来申报的,就是30kw。但是世界先进水平可以达到90到100kw,可见差距还是很大的。

第三部分,讲一讲怎么来多方协调,助力产业的发展。具体讲一下我们的单位,我们是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的一家公司,这是我们的法人。机构名称是国家新能源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一个第三方的国家机动车检验中心。我们这个中心是国家六大检测中心之一,在其它地方包括天津、长春、香港、重庆等全国有6家,相关的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公告、包括国家补贴、免税目录、地方小目录等都需要向我们机构进行支撑,帮助他来获取国家的产品准生证和企业的准生证,企业的准生证就是国家汽车投资管理和工信部的准入审查,这一块我们也做。

这是一些相关的资质授权,包括国家的授权和省级的授权。这是一个行业的认可,包括美国的、英国的、德国的一些实验室认可,这个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出口的需求。相关的检测能力,主要是四个中心、两个组。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国家的认证,第一个市场是国家的强制性法律法规,第二个市场是企业研发认证的需求。我看现在很多新能源企业的核心零部件,大三电、小三电,在我们新能源方面的委托研发的量非常大,因为一些新兴企业的研发验证投入还是比较欠缺的,但是因为他有很多新技术需要来验证,这一块我们也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

第三个是在用车的测试与鉴定,服务于第三方。最近我也在配合一个关于特斯拉的智能驾驶的事故,发生这个事故以后,我们怎么来进行相关的事故鉴定,事故的原因以及事故发生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提供相关内容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司法机关的鉴定。

具体涉及到排放,传统汽车,随着国六汽车的法规升级,这块的需求量非常大,包括轻型车、重型车。尽管这个标准的全国推广时期是在2021年,但是随着各地方可以提前实施,所以现在国六排放的实验需求非常大,新的元素不讲了,电池、电器、安全部件、储备安全这些都是重点。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新闻中心 → 正文

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cd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7-20 09:31:1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大家知道,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17年的时候,我们的总销量达到288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达到了77.7万辆,虽然占比只有2.7%,但是增长迅速,这也就是让特斯拉在上海临港地区投资了50亿美元的原因,不知道此事特朗普怎么想。新能源汽车行业如此的高速发展,我们如何创新呢?7月14日,在企业网D1Net主办的2018汽车行业CIO论坛上,国家新能源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总监张叶亮先生为大家带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现场速记:

国家新能源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总监 张叶亮

张叶亮:各位上午好,非常感谢,也非常荣幸能够在一个周六的上午跟大家分享一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这个主题。新能源行业应该说发展到现在也经历了10年的时间,在这10年的时间里面发生了很多的故事。我作为一个在行业内参与行业管理以及行业活动的汽车人而言,也经历了整个过程,也有很多感慨。所以我通过这么一个PPT,把创新发展趋势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汇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汽车行业的重大管理政策--政策引领。第二部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技术驱动,第三部分是上海机动车监测中心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多方协同。

大家知道,2018年应该是我们国家发展汽车产业到今天,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今天,一个特别重要的关卡。在2018之前,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还是2004年的,尽管产业政策已经延续至今10年了,在2014年的时候就要修订,但实际上我们现在的行业管理政策一个是《汽车产业政策(2004年)》,一个是国家发改委的1005号关于汽车投资的相关意见,以及工信部的相关汽车生产企业的准入要求,一直延续到今天。

到了2018年目前这些文件都在进行征求意见,可以预期可能在走过WTO的通报程序以后,我们的产业政策应该会在今年落地。我们从五大层次做一个汽车产业政策的分析。

第一部分,充分竞争,放开市场,放开外来准入。这个事件应该是在4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我们中国在放开市场准入将开启重大的措施,其中重要的是尽快放开汽车产业制造和外资的限制。在今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发了一个外商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这个负面清单里面有一个是关于汽车的。

第一条是在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外资准入限制,新能源汽车在今年就可以放开限制,所以特斯拉在上海企业注册,于是有了前几天上海相关的研究院和生产基地的揭牌仪式。到了2020年取消商用车的外资准入限制,目前我们的商用车奔驰等都是有一个合资的关系在里面,在我们现行的产业政策要求是股比不能超过50%,相当于中方控股。第二个,外资品牌和国内的汽车合资品牌的合资不能超过两家,比如说江淮大众是克强总理和德国的默克尔总理签署协议,但是也是走了新能源的路,相当于新能源不受两家的合资的限制。在这个负面清单发出来以后,后续不仅仅取消了50%的限制,也取消了不能超过两家的限制。第三个,到2020年取消汽油车的部分限制。到了2020年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对我们汽车行业的保护将全面取消,可以不受两家的限制。这是最高层次的国家公布的政策条款。

第二条重大调整的是国务院以及海关总署关税税收关于降低整车以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的通报,大家知道历来我们国家从2004年开始整车关税都一直是维持在25%的水平,从2018年7月1日开始关税从25%调整到15%,相关的税率调整到6%,这是一个关税的影响。我们看一下,不管是关税、还是之前的放开股比限制、放开合资的限制,都是响应习主席放开市场准入要充分的参与竞争的大背景下制定的政策。

第三条是国家发改委第三层次的产业政策意见,这个国家发改委的文当时并没有公开对社会征求意见,而是在内部征求意见,在5月25日完成了征求意见。最近在7月4日国家发改委对全社会征求社会的意见,它的名称是《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这一条相当于具体的把我们国家制定的相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准入2015年发的、关于汽车投资管理意见2017年下半年发的1055号文件、以及国家2014年发的汽车产业政策全部替代。所以由此可见,这个投资管理规定的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具体这个文的内容里面包含了几大块:第一个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范市场风险,引导社会资本合理准入。第二个是防范盲目建设和有序发展,严控新增传统燃油汽车厂商,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有序发展,构建汽车创新发展体系。在这几句话里面,其实包含了很多层意思,一个是新能源汽车要普惠制的政策变为优劣态的具体政策,现在的政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如果你有新能源的方向,国家是充分肯定的。但是如果还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或者是没有什么新技术的新能源车,国家是严控的,而且国家是不鼓励的。对于事中事后监管,第一个是对企业的监管,第二个是对相关的审计机构的监管。这个文里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以前新项目的审批都是由国家发改委来审批的,这个文发了以后,相关的汽车投资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的部门,这里面的一个监管是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

第二个意思,严格控制新增传统燃油汽车厂商,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第一是严谨新建燃油汽车的项目,第二是严控燃油汽车厂商,现有的汽车生产企业要扩产能必须符合管理规定里面的相关要求,这是第三层次的意见。第四层次的意见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有序发展,就是我说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优劣态的要求,对于有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我们是支持的。对于没有核心技术的低水平的新能源项目,国家是不鼓励的。第五个着力构建智能汽车发展体系,国家已经把智能汽车提上议事日程。这是这几句话的意思,它的内涵非常丰富。

下面是这个文的最后,其内容实施以后,相关的汽车行业项目必须按照产业投资发展规定来进行管理。这是刚才我讲的相关的燃油汽车投资项目和新能源汽车的投资项目的要求,第一个是整个项目的投资布局要强化优化产能布局,不能大家一窝蜂的都上,新建燃油汽车项目是禁止的,但是扩产能必须要优化的产能布局的前提下来进行,而且必须考虑产能利用率比较好的省份来进行。第二个是对于新能源头的整个项目强调新能源的产业布局,对于传统车要增加新能源产品,对于新建的新能源项目要在基础配套能力强的省份进行布局。举个例子,比如说在西部某些产业配套或者是产业集聚比较差的一些省份,你想做这样的一些项目可能会有一些问题。

这是关于相关的投资方向和相关的领域,比如说新能源汽车领域,对这种材料高强度合景、高强度轻量化材料、高性能的动力系统、高效的驱动系统、先进的变频器、电池的回收利用等相关装备,对于智能汽车环境感知以及新型智能终端、车载智能结算平台、车载传感器芯片中央处理器、操作系统动力设备、智能技术研发等能力,这是对于智能汽车方面的要求。对于节能汽车领域,一个是高效发动机、一个是先进的变频器、还有一个是发动机和变频器的动力混合的技术。

从这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出,虽然写的都是汽车领域,但实际上大家看国家更关心的是在相关汽车领域里面的核心技术,比如说材料、动力系统、电池的回收、智能汽车的传感器、智能汽车的芯片等,这些都是国家更关心、更注意的一些具体在汽车领域里面的核心技术的几个着眼点。这个是第四层次的意见,也是在今年发的,像这个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与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这是在国家工信部于今年的4月18日发的征求意见。这个是道路机动车许可审查要求,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是在6月份。这是一个管理,这是一个细则,这两个文件都是通过工信部的相关征求意见,现在已经完成了征求意见,后面会走WTO的申报程序,我们国家符合行业管理的要求要向国际上通报,在行业上获得许可以后正式发布实施。

为什么要走WTO的申报手续?这个是国家推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的改革。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国家已经实施了行业管理,主要的依据是国务院特许保留的行政许可,它是一个行政许可。国家的相关管理部门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于车辆觉得有必要进行立法,所以在2017年国家工信部在车辆生产方面要把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以固定的形式进行规定。所以说,行业内的人要注意是否有一些准入规则,按照工信部的文件是多少号文件、多少号准入管理规则。

但是关于新能源和现在在征求意见的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规定,它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令”,这两个令和规则是有法律层面的区别。规则只是一个文件,而如果是一个令,它相当于是一个部门的规章。所以国家在依法执政方面,相关的行业管理必须要依法,相当于依据国家的法律、依据部门的规章,这方面的意识是越来越强的。所以今年一定会落地的许可管理的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的管理规定立法,这个里面就规定了我们汽车行业管理规定的几个相关环节的法律责任以及管理要求。具体的变化也有几个变化,包括有序放开检测等具体的措施。这几个文件是在国家层面上对我们的汽车行业在2018年的改革。

下面还是政策方面,但是这个政策是讲到了后补贴时代的政策问题,大家也知道,到了2020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就没有补贴了,那么没有补贴以后怎么办?怎么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对于新能源的宏观方向,国家一定是大力支持的。但是国家的支持方式有什么补贴和政策的相关激励,比如说像这个是交通部在6月25日发布的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在交通领域的相关政策红利文件,里面具体涉及到我们的新能源行业到了2020年底相关重点区域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的公交车全部换成新能源汽车,2018年到2020年公共服务领域的新增新能源汽车总量要接近30万辆。这只是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如果是所有的我估计这个量到了2020年会达到60万辆,相关的企业会获得巨大的行业发展机会,就是不以直接的货币补贴来激励企业,而是相关的政策激励。

这个是前两天上海市发布的清洁空气的行动计划,里面也提到了到2020年底建成上海市各区的公交车全部换为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环保、邮政、出租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比例要达到85%以上。到了2020年公共车的新能源比例达到大概80%,到了2020年这些领域的新增新能源汽车必须全部采用新能源的形式。这是各地方的,其实在全国其他的地方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深圳、甚至有一些内陆的省份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这个不再说了,只以上海为例举个例子说明地方的新能源汽车推广。

第二部分,讲一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驱动。应该说10年时间,回顾到2008年,我们现在是2018年,我们国家的新能源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推广新能源最多的一个市场。主要的功劳我们回过头看一下,还是国家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导致我们国家现在新能源的发展这么多、推广那么多。总体行业发展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研发布局时期,第二个是产业准备时期,第三个是适当推广时期,第四个是规模运用时期。其实我们从2008年开始,借着奥运会、世博会有很多新能源汽车在推广运用。当时他们上的牌照都是相关的不是按照我们现行的管理或者3C认证流程才能拿到牌照,当时的牌照都是由公安部或者交委特批的在限定的区域行驶为了适当运行的牌照。

到2014年、2015年的时候,由科技部牵头推了一个“十城千辆”的示范活动,当时的新能源车都需要申报到国家工信部进行审批。当时我具体负责这个审批的环节,所以我也比较清楚。当时批新能源的公告都需要拿到地方的批文,要有支持示范运行的批文。到了2016年,大家也听得比较多,由于批文的增多,一级一级国家的政策有120多个左右,从普惠制转为严打严控。2016年是政策的转型,2017年是一个过渡,2018年现在有了行业政策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2015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应该说从一个规模性的运用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去年2017年整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已经达到了78万辆。到目前为止,横向层面和纵向层面通过政策的扶持,政府、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合力,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所以政府基于这些考虑,在2018年要把产业政策进行一个重大的调整,相关的配套、相关的基础都已经完备,后面我们需要推一些比较好的具有核心技术的项目,同时要把国外的像特斯拉、甚至美国的贝斯克等国外的项目引进来,和我们一起参与建设,把我们的汽车产业由大向强进行转变。

所以这个趋势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个是政策变革导致了产业变革,产业变革反向推动了政策变革。这个是政策变革,这个是之前讲到的货币补贴向政策支持,补贴没有以后,之前讲的一些地方政府和国家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外,包括双积分也于今年的4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机动车的双积分已经实施。至于这个双积分1分可以抵多少钱,有的说是1500元,有的说是2500元,这个国家还是不参与制定价格的,由市场来决定。

目前来讲,这个是到9月30日积分的交易,车与车的积分可以进行交易。如果你不去处理这些积分或者你不去购买这些积分,这个窗口期就会关闭。后续对于商用车的双积分,目前国家部委正在制定相关的细则和管理要求。这些政府的现行优惠政策以及双积分的激励要求,会从供给侧以及需求侧来改变我们目前的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开始,来积极的影响我们市场的总规模。

随着政策的引领,我们的产业也在发生相关的变革,一个是产业链,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进行了电动化的变革,我们的产业链也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提升。目前这一块应该说包括一些核心的电方面,比如三电方面和推广体系都已经相应的完善起来。

产业融合,随着新能源的发展,相关的汽车产业、能源产业、电池,很多都是从国家电网分离出来的电力系统,电力、能源行业、通讯,比如说现在一些智能化的公司、相关的监控、相关的信息行业、交通行业、互联网行业都产生了一个深度的融合,相比以前的传统汽车来说,由于新能源的概念加入,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重新构成了一个新的生态链。

第三个是产业发展的模式,传统汽车纷纷加入了移动通信,举个例子,最近滴滴和大众在加快投资,也有部分车企投入移动出行的服务,比如说吉利的曹操专车投入到出行领域。汽车企业不仅是一个汽车企业,还有相关的服务和相关的围绕着汽车的一些延伸东西也进行了整合。

技术变革,一个是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相关技术,在应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几个技术整合之下,互相推动、互相关联,带来新的发展,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它后续承担着更多移动智能终端的作用,它的集成化会越来越高。第二个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这些核心部件是相对于传统汽车之外新兴的一些包括材料、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环境改善等智能软件,这些是在我们国家的汽车投入管理政策里面也已经讲到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我认为这是一个新兴的蓝海。

前面讲了很多政策,讲了很多行业发展的趋势,总体来看,这10年的发展过程,新能源国家是大力推进的。政策也非常好,但是为什么我们新能源汽车的领域到现在很微小的改变很多,政策那么好,我们怎么把握机会,这个我们继续往下走。我认为要把握这个机会,其实就是要掌握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掌握核心竞争力就是要突破目前的一些相关技术瓶颈。目前在新能源以及智能汽车领域里面,一个是从材料、系统、整车亟待解决的相关关键技术,比如说车辆的轻量化技术,这个要求其实在我们国家一些新势力造车要拿到国家的牌照,里面已经明确要求研制的车辆轻量化要求,所以这一块其实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没有这个技术,可能就拿不到生产牌照。

第二个是关于控制技术,控制技术也有很多,比如说电池需要控制技术,电力驱动需要控制技术,整车也需要控制技术,控制技术也是一个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第三个是对于燃料电池变更性能和寿命的技术,燃料电池大家也知道它是一个新兴的动力源,我们之前的燃油燃气包括现在的新能源纯电都是一种碳能,我们的燃料电池相当于氢能源,它是一个能源方式的颠覆性的东西。所以在目前的推广应用并不是太多,但是国家在补贴方面其它的补贴都很多,唯有燃油电池的补贴没有很多,比如说最多的商用车电池的补贴达到50万,而且仅仅是国家补贴,还有相应的低保补贴,整个加起来可能要高达75万。所以近期燃料电池在行业里的发展非常迅猛,但是燃油电池的整个寿命和性能,我们国家的燃油电池和国外的相关燃油电池性能还是差距很大,怎么突破这一点?我觉得谁突破谁就掌握将来。

第四个是对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大家也知道,包括现在特斯拉用的是1860的电池,他也在做相关的电池技术突破。我们国家比如说ATL已经从一个独角兽企业连续涨停,现在已经干到全世界第一的电子企业了,非常厉害,他是拿到了蓝海,所以可见在电池方面的安全性、可靠性。但是如果连续出安全事故,比如说起火、爆炸,对企业的成长性或者事实来讲会是一个覆灭性的打击。怎么把握电池的安全性的技术,也是一个核心的技术。

第五个是回收电池,国家在几年前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应该说后面的两三年马上会迎来电池的更换报备的高峰期。国家出了一个电池装备的组合拳,包括电池的电量规则、电池的推速要求、电池的回收利用要求,相关的要求出了很多,我在行业目前了解下来,基本上整车厂都是和相关的电池厂签订了集体协议,电池厂和相关的拆解利用的企业在行业内我看也没几家签了相关的协议。具体怎么来回收,这个回收能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作为一个绿色环保的循环要求,应该说现在还是一个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

第六个是高输出密度和高效率的电池技术,应该说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我们在电池技术方面是相对比较成熟的,而且在国际上也做得相对比较好。但是电池驱动技术里面的相关控制技术以及控制室里面的IT机器这些控制单元和芯片,目前我们主要是采购相关的国外的一些厂商的。所以在电池驱动方面的一些控制技术以及控制器里面的一些半导体元件,这也是一个我们亟待要突破的核心技术。

第七个是动力系统的制电混合技术,相对现在目前的一些混合动力汽车都比较多的采用了混合式的结构,就是我既有内燃机的输出动力,也有电机的输出东西,这两个动力之间的混合怎么控制到最好,这也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做到非常好的一个情况。

第八个可能和上面有点相似,就是电池相应的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方面,其实锂电池我们在发改委的投资管理规定里面已经讲到,对于新建的电池生产企业的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能量密度要求非常高,160到300瓦时/公斤。怎么来达到这个高能量密度呢?可能是对我们的正极材料方面要有一个颠覆性的改变,如果你还是原来的正极材料,可能你上升的空间就很小。动态电池相当于也是类似的怎么从根本上改变电池的形态,产生能量密度和车辆续航里程的等级上的突破。

第九个是汽车智能化技术,汽车智能化技术既有环境感知、传感器,又有相关的芯片、算法以及相关的执行器输出,怎么把这方面的相关通讯技术整合在一起,这也是一个相关的关键技术。

第十个是快速充换电技术和无线充电技术,这个是解决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痛点,包括为什么上海之前2015年的时候推广的基本上都是混动的车呢?因为大家对纯电的续航里程以及纯电的充电不方便,有这种痛点。如果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想应该是用电,因为电毕竟便宜很多。

下面具体围绕着之前讲的十大核心技术,我们做一些相关的举例子。这个是碳纤维在车辆轻量化上的一些应用,目前在产业界已经有一些能够产业化的轻量化的实例。这是一个碳纤维的骨架车身,相对于传统车身能够轻量化10%,而且它的强度是传统车身的2倍以上,有坚固承载的优点。最重要的是这个车身能够通过车辆的碰撞安全性,相当于虽然我是轻了,但是我的车做国家的碰撞时间,它的性能更优于现在的冲压式的车身。而且能够简化汽车生产工艺,不需要冲压,也没有喷涂。这个是相应的已经做成的一些模型车,相应的模型车也是采用了燃料电池。相关的整车已经达到了欧洲的碰撞要求。

这一块讲一下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我为什么放这张图呢?这是在上个月国家工信部节能司的高司长,领导我们的汽车部门在工信部的装备司进行制作的,电池主要是在节能与利用司。随着现在新能源的发展,整车与电池两方面的要求都在并驾齐驱,不仅要重视汽车,还要重视电池。这是高司长亲自带队去浙江的一个项目调研,这个项目是从事新能源汽车的回收利用,怎么把一个废旧电池能够进行回收利用,其实回收利用要把相关的废旧电池进行拆解,拆解完以后里面的正极材料、电解液等相关的基础材料进行回收、再制造、再利用,并且能够达到环保的要求。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回收利用有相关的附加值和相关的利润,大家可以积极的去这个事,这个项目应该是做得比较好的。

这是关于快速充电和无线充电的具体案例,这个我也亲自去看过,这是时空电动。陈总原来是国家电网的,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其实他在行业发展之前很早就看准这个机会了,就从国家电网出来做时空的新能源。这个是他在杭州的一个超级换电站,这个超级换电站的电池很重,有900公斤。他通过机械臂,能够在2、3分钟以内把车的电池完成换电。目前在杭州的出租车是东风er30,就是用了时空的相关换电技术。

到目前来讲,杭州投资了23个换电站,累计投放的纯电动车2000辆,行驶里程已经有1亿公里。时空不仅是在杭州,他在贵州、长沙和相关的全国其他几个重点城市都在进行相关的推广。上海对于换电方面,可能因为之前考虑到电池的可追溯性,因为已换下来的电池流到整个链条里面,可能不是我原配的电池,万一发生事故以后责任怎么处理,有这方面相关的考量。但是我相信随着电池的可追溯、电池国家编码的落地,电池可以做到精确追溯,换电池的技术在后续还会有一个蓬勃的发展,包括在未来还会有新的换电技术,因为它可以解决快速充电的问题。

第二个是无线充电技术,现在的iPhone已经实现了无线充电,汽车其实也已经能够实现无线充电。相关的在无线充电里面有一些关键的技术点,一些科研院所也在做相关的研发,我也有幸能够参与到其中的一些环节中。预计到2020年,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将成为行业的主流,动态充电是另外一种,意味着未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以进行自我充电。目前我们都是电车、电池车,它是有线充电的,以后我们通过相关的路网改造,在道路上面铺设相关的无线感应线圈,车辆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比如说上海的71路车,在专用的道上铺设感应线圈,这个车就可以实现相关的无线充电,就不需要再安装电池和相关的有线充电装置。

下面讲一下智能化汽车,为什么放这张图呢?这是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在上个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智能汽车的创新发展战略,这个里面核心的意思就是马上国家要成立一个国家智能创新发展平台公司,这个公司的体量将达到千亿级,相当于再造一个类似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关于智能汽车产业相关的央企,建立这么一个平台。作为国家从顶层设计上来说,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标准法规、产业监管和信息安全6个方面来构筑智能汽车的国家顶层设计。

关于做汽车智能化需要多方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协同,包括整合企业、汽车、通信、交通、数据、智能应用。其实这个和我们今天的会主题也很相关,因为我们有相关的IT企业,也有相关的搞技术的企业,也有像我这种是国家级的检测能够做技术服务的相关企业,大家怎么来做一个协同创新,围绕着智能汽车方向上的各个板块,我们来攻克这些核心技术,进行相关的产业化转移,达到汽车的智能化。

这张图我刚才讲了,智能汽车第一个是感知传感器,怎么采集外部信息。第二个是相关的控制,怎么通过操作系统、怎么通过相关的芯片、怎么通过相关的软件算法来把我收集到的传感器信息做相关的计算,最终执行到相关的执行器,比如说线控自动、线控转向、怎么样提前自动转向,这是执行器做的。通过一个完整的游离于我们之前传统汽车之外的一些新兴的智能汽车的零部件和系统,我们怎么把我们的关键技术在这个里面进行搭建。包括还有一些通讯、包括一些高清地图定位的,都是来实现这个功能的,包括智能泊车、包括相关的驾驶功能的开发,这些功能我们通过相关的硬件或者软件算法来实现。

这个是燃料电池的产业链,燃料电池我刚才已经讲了,截止到2017年9月份,我们国家已经有大概215家从事燃油电池相关业务的。燃油电池的产业链很长,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燃油电池系统等组成的整个燃料电池的产业链,以及燃料电池整装。这是一个燃料电池产业链以及燃料电池在我们国家从之前发展到现在,从几乎很少到现在应该说燃料电池到2018年90%主要是在燃料电池客车行业。

但是在这里面讲一个题外话,前两天国家工信部汽车技术委员会发了一个提案给我,就是关于征求燃料电池方面的要求。因为现在燃料电池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现在也发生了一些安全性的隐患,国家在相关的标准和管理要求上与国际上还是有一些差距。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后续怎么调整燃料电池需求的管控,一种方式是公告,还有一种方式是继续上,但是相关的法规和技术要求要在现行的要求基础上马上推出来。

这是燃料电池的一个关键技术从发展到现在的历程图,它的核心组件是自主交换模,这是一个具体的模之间的电源的交换,催化剂、双击板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不足。国外能实现关键的一点是大规模生产,我们现在还处于试生产小规模,对于成本就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还有一个是集成方面的差距,例如我们现在国家燃料电池的功率是35-50kw,国家在燃料电池补贴上有一个底线要求,就是要求燃料电池的功率大于等于30kw。但是目前来讲申报国家补贴的车企基本上是等于,没有大于,基本上都是贴着补贴的及格线来申报的,就是30kw。但是世界先进水平可以达到90到100kw,可见差距还是很大的。

第三部分,讲一讲怎么来多方协调,助力产业的发展。具体讲一下我们的单位,我们是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的一家公司,这是我们的法人。机构名称是国家新能源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一个第三方的国家机动车检验中心。我们这个中心是国家六大检测中心之一,在其它地方包括天津、长春、香港、重庆等全国有6家,相关的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公告、包括国家补贴、免税目录、地方小目录等都需要向我们机构进行支撑,帮助他来获取国家的产品准生证和企业的准生证,企业的准生证就是国家汽车投资管理和工信部的准入审查,这一块我们也做。

这是一些相关的资质授权,包括国家的授权和省级的授权。这是一个行业的认可,包括美国的、英国的、德国的一些实验室认可,这个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出口的需求。相关的检测能力,主要是四个中心、两个组。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国家的认证,第一个市场是国家的强制性法律法规,第二个市场是企业研发认证的需求。我看现在很多新能源企业的核心零部件,大三电、小三电,在我们新能源方面的委托研发的量非常大,因为一些新兴企业的研发验证投入还是比较欠缺的,但是因为他有很多新技术需要来验证,这一块我们也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

第三个是在用车的测试与鉴定,服务于第三方。最近我也在配合一个关于特斯拉的智能驾驶的事故,发生这个事故以后,我们怎么来进行相关的事故鉴定,事故的原因以及事故发生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提供相关内容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司法机关的鉴定。

具体涉及到排放,传统汽车,随着国六汽车的法规升级,这块的需求量非常大,包括轻型车、重型车。尽管这个标准的全国推广时期是在2021年,但是随着各地方可以提前实施,所以现在国六排放的实验需求非常大,新的元素不讲了,电池、电器、安全部件、储备安全这些都是重点。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