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人物访谈 → 正文

李德芳:中国石化的智能制造新动能

责任编辑:jcao 作者:曹建菊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5-15 11:16:34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一直以为石油石化就是身边汽车的某一种能源,就只是一种黑乎乎并且容易爆炸的液体。当昨晚观看“智慧能源专题片”,才发现石油石化产业不仅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而且在国外,石化产业不仅变成了易拉罐、塑料、羽毛球拍、汽车的零部件,甚至还能做到食品级营养品的能力。

未来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智慧能源”世界?对笔者而言,充满了惊奇,充满了想象!而当下,石化行业其实挑战不小!

石化行业的四大顽症

首先,石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的石化工业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已经能满足中国广大百姓的日常应用,但是对于健康、安全环保类等高端高附加值产品较少。总体而言,石化工业是大而不强,大而不优。

其次,产能过剩问题,目前,中国石化炼油30%的产能过剩。

第三,安全环保问题,很多石化工厂离城市很近,甚至有的已经被城市包围,因此石化工厂的安全环保、能力水平管控需要提升。

第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问题,石化行业劳动生产力需要提高,中国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降成本增效益是当务之急。

解决途径:打造新动能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信息化管理部主任,石化盈科董事长李德芳在接受企业网D1Net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管理上,技术创新上,装备上,改造上全面改革。这些方面的创新改革升级都离不开ICT,新一代的新兴技术要与中国石化的业务管理、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结合起来。”

上图为:中国石化信息化管理部主任,石化盈科董事长李德芳

在李德芳看来,打造新动能是中国石化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即:利用中国石化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移动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工厂的装备、工艺、技术、管理等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生产运营的关键模式,来形成新的对于设备的管控、安全的管控、流程优化,来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管控水平。

新动能的基础:智能制造的三大规划

中国石化的智能制造从2011年开始规划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使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智能工厂规划,其次是智能油田的规划,第三是智能管网。

在智能工厂方面:2013年具体实施上述两大规划,并选择了炼化企业进行试点,经过2013、2014、2015年三年的建设,中国石化在镇海、九江、茂名、燕山石化四个试点打造出了智能工厂的1.0版模型。通过试点总结,这四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超过10%,目前这些企业的数字化自动采集率都在90%以上。

另外,中国石化还装置了先进过程控制ADC,同时,对于安全、环保水平的提升,能源的优化、大数据应用、报警的预测预警、设备的预知性维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九江石化、镇海炼化分别被列入国家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在智能油田方面,由于油气田分布广泛,过去需要的人比较多,2016年正式启动智能油田项目后,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改造,再加上部分的智能化,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以上。

在智能管网方面,为了提高安全、环保水平,中国石化于2014年规划建设了智能管线系统,这个系统覆盖了中国石化五万多公里的长输管线,全部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对于管线的每个隐患,每个数据,包括每条管线的周边情况,管线的运行情况都可以做到实时动态的监控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线的安全管理水平。

中国石化的智能制造2.0平台

中国石化在上述四个试点的基础上,目前通过其下属企业石化盈科与华为的战略合作,完成了智能制造2.0平台的升级改造,形成了一个平台两个体系:即技术体系及标准体系,技术体系是指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来实现,而标准体系包括业务的标准也包括技术的标准。

与此同时,中国石化的智能制造致力于打造四个能力:

一个是感知能力,过去需要到企业抄表,现在所有产品都在仓库,最后数据实时传输到销售部门,实现了数据的自动获取。

二是协同能力,中国石化以前生产与调度分离,现在已实现了生产和调度包括生产过程的全部协同。

三是预警预测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当设备有可能发生问题时,可以实现在线设备的震动异常预警,如此便可早早把故障排除。

四是科学决策能力,当实现了数据的集中集成之后,便可以借助这些数据对市场进行把握,对内部运营提出改进措施。

此外,中国石化在四项能力的基础之上,同时对智能工厂建设提出了五化特征要求,即:数字化、集成化、模型化、可视化、自动化,将这五化特征与中国石化的六大业务进行聚集,至此,智能制造2.0平台的升级改造正在完成。

关键字:智能制造中国石化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x 李德芳:中国石化的智能制造新动能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人物访谈 → 正文

李德芳:中国石化的智能制造新动能

责任编辑:jcao 作者:曹建菊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5-15 11:16:34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一直以为石油石化就是身边汽车的某一种能源,就只是一种黑乎乎并且容易爆炸的液体。当昨晚观看“智慧能源专题片”,才发现石油石化产业不仅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而且在国外,石化产业不仅变成了易拉罐、塑料、羽毛球拍、汽车的零部件,甚至还能做到食品级营养品的能力。

未来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智慧能源”世界?对笔者而言,充满了惊奇,充满了想象!而当下,石化行业其实挑战不小!

石化行业的四大顽症

首先,石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的石化工业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已经能满足中国广大百姓的日常应用,但是对于健康、安全环保类等高端高附加值产品较少。总体而言,石化工业是大而不强,大而不优。

其次,产能过剩问题,目前,中国石化炼油30%的产能过剩。

第三,安全环保问题,很多石化工厂离城市很近,甚至有的已经被城市包围,因此石化工厂的安全环保、能力水平管控需要提升。

第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问题,石化行业劳动生产力需要提高,中国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降成本增效益是当务之急。

解决途径:打造新动能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信息化管理部主任,石化盈科董事长李德芳在接受企业网D1Net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管理上,技术创新上,装备上,改造上全面改革。这些方面的创新改革升级都离不开ICT,新一代的新兴技术要与中国石化的业务管理、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结合起来。”

上图为:中国石化信息化管理部主任,石化盈科董事长李德芳

在李德芳看来,打造新动能是中国石化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即:利用中国石化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移动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工厂的装备、工艺、技术、管理等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生产运营的关键模式,来形成新的对于设备的管控、安全的管控、流程优化,来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管控水平。

新动能的基础:智能制造的三大规划

中国石化的智能制造从2011年开始规划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使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智能工厂规划,其次是智能油田的规划,第三是智能管网。

在智能工厂方面:2013年具体实施上述两大规划,并选择了炼化企业进行试点,经过2013、2014、2015年三年的建设,中国石化在镇海、九江、茂名、燕山石化四个试点打造出了智能工厂的1.0版模型。通过试点总结,这四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超过10%,目前这些企业的数字化自动采集率都在90%以上。

另外,中国石化还装置了先进过程控制ADC,同时,对于安全、环保水平的提升,能源的优化、大数据应用、报警的预测预警、设备的预知性维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九江石化、镇海炼化分别被列入国家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在智能油田方面,由于油气田分布广泛,过去需要的人比较多,2016年正式启动智能油田项目后,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改造,再加上部分的智能化,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以上。

在智能管网方面,为了提高安全、环保水平,中国石化于2014年规划建设了智能管线系统,这个系统覆盖了中国石化五万多公里的长输管线,全部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对于管线的每个隐患,每个数据,包括每条管线的周边情况,管线的运行情况都可以做到实时动态的监控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线的安全管理水平。

中国石化的智能制造2.0平台

中国石化在上述四个试点的基础上,目前通过其下属企业石化盈科与华为的战略合作,完成了智能制造2.0平台的升级改造,形成了一个平台两个体系:即技术体系及标准体系,技术体系是指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来实现,而标准体系包括业务的标准也包括技术的标准。

与此同时,中国石化的智能制造致力于打造四个能力:

一个是感知能力,过去需要到企业抄表,现在所有产品都在仓库,最后数据实时传输到销售部门,实现了数据的自动获取。

二是协同能力,中国石化以前生产与调度分离,现在已实现了生产和调度包括生产过程的全部协同。

三是预警预测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当设备有可能发生问题时,可以实现在线设备的震动异常预警,如此便可早早把故障排除。

四是科学决策能力,当实现了数据的集中集成之后,便可以借助这些数据对市场进行把握,对内部运营提出改进措施。

此外,中国石化在四项能力的基础之上,同时对智能工厂建设提出了五化特征要求,即:数字化、集成化、模型化、可视化、自动化,将这五化特征与中国石化的六大业务进行聚集,至此,智能制造2.0平台的升级改造正在完成。

关键字:智能制造中国石化

本文摘自: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