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行业动态 → 正文

企业IT如何支持通信工具的“上升趋势”?

责任编辑:cres 作者:Adam Edward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11-22 13:17:24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如果需要证明权力下放和远程工作的兴起正在重新定义企业的业务,那么支持这一现象而涌现的一些产品和平台就是更好的证明,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员工利用通信工具来保持联系。
 
研究机构IDC公司的调查表明,Slack、Fuze、Microsoft Teams、Google Hangout和其他团队协作应用程序是规模达到35亿美元的全球市场的一部分,预计未来三年将增长近70%。而在这个随时可能爆发性增长的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厂商在统一通信市场展开竞争。
 
例如,早在今年 7月,微软公司就共享了Microsoft Teams的用户统计数据,该数据表明每天有1300万以上的用户使用这个应用程序,超过了Slack每天1000万用户的非官方估计。尽管许多团队的受欢迎程度都可以归因于微软公司将该平台捆绑到其Office 365产品套件中,但仍然令人惊奇的是,近十年来才出现的这两个平台已经被美国近20%的劳动力每天使用。这还没有包括GoogleHangout、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采用的大量沟通工具。
 
其应用增长的原因很明显:当员工可以利用沟通工具突破团队成员之间的地理障碍时,其收益是无限的。例如,如果员工能够在他们居住的地方远程完成工作,则企业可以将他们的搜索范围从特定区域扩展到全球各地。管理人员无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将团队人员召集在一起举行会议或与潜在客户沟通,借助稳定可靠的视频聊天,相距数千公里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进行面对面的对话。
 
但是,确保支撑这些工具的网络能够提供跨越屏幕之间距离的稳定连接性,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根据AppNeta公司发布的《2019年企业IT状况报告》,当今大多数企业团队每天使用消息传递应用程序(56%),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它们是“关键”或“非常关键”的。消息传递和通信应用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在业务中,IT部门如何确保这些延迟/抖动频繁的技术不会以牺牲生产力为代价来争夺网络容量?答案各不相同,但是遵循以下这些步骤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1.企业需要了解自己网络上有哪些应用程序,规模有多大
 
如果无法查看利用网络容量的所有应用程序,企业IT人员不仅不会意识到网络上潜在的恶意应用程序,而且在了解非关键应用程序如何影响重要应用程序时也会束手无策。特别是对于通信工具来说,确保这些“业务关键”应用程序获得其所需的网络容量份额至关重要。如果正在使用服务质量(QoS),则对端到端网络路径的主动监视可以显示在整个连接中是否遵循了区分服务代码点(DSCP)标记。这种方法将根据当前用户的行为告诉所需的容量。
 
2.提高基准网络性能并探索替代方案
 
在第一个步骤的基础上,企业IT部门应以此为契机,查看真正有效的方法并探索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如果团队放弃Slack来使用其他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则IT团队应该评估这仅仅是用户喜好问题,还是实际上可以解决的性能问题,IT团队需要解决此问题,以使所有用户重新回到同一平台上。为此,IT团队需要仔细研究可能存在弱点的领域的网络实力:远程站点的网络容量是否足以支持第一步中确定的需求以及即将推出的新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在整个业务周期中,远程位置的容量和“最后一英里”连接设施运行状况如何发展?这将有助于完善从第一个步骤开始的表现,让团队采取行动。
 
3.利用可见性来执行策略并提高认识
 
企业IT需要结合使用多种监视方法,以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网络和应用程序性能。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要专门为监管最终用户并让他们完成任务而投入人力,而是要采用轻量级(即低开销且易于控制)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可以从控制平台中提供实时洞察。然后,团队必须不断利用这种可见性,以确保在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时确保用户体验,并缩短IT响应时间。
 
一旦拥有主动和被动的可见性,企业IT团队不仅能够支持他们现有的通信解决方案,而且有助于使网络在未来几年内不可避免地掀起新的技术浪潮,从而促进业务发展。当然,还有一些解决方案可以专门监视Slack或团队的性能,但它需要将其重点扩展到整个网络,而不仅仅是特定的应用程序。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高带宽通信工具的性能经常受到更大网络的影响,而其他解决方案会消耗大量网络容量。
 
所有这些步骤都是为了使企业IT团队具有可见性,从而成功地完成管理和监视网络的重要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转载需注明出处为:企业网D1Net,如果不注明出处,企业网D1Net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关键字:协作企业IT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企业IT如何支持通信工具的“上升趋势”?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行业动态 → 正文

企业IT如何支持通信工具的“上升趋势”?

责任编辑:cres 作者:Adam Edward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9-11-22 13:17:24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如果需要证明权力下放和远程工作的兴起正在重新定义企业的业务,那么支持这一现象而涌现的一些产品和平台就是更好的证明,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员工利用通信工具来保持联系。
 
研究机构IDC公司的调查表明,Slack、Fuze、Microsoft Teams、Google Hangout和其他团队协作应用程序是规模达到35亿美元的全球市场的一部分,预计未来三年将增长近70%。而在这个随时可能爆发性增长的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厂商在统一通信市场展开竞争。
 
例如,早在今年 7月,微软公司就共享了Microsoft Teams的用户统计数据,该数据表明每天有1300万以上的用户使用这个应用程序,超过了Slack每天1000万用户的非官方估计。尽管许多团队的受欢迎程度都可以归因于微软公司将该平台捆绑到其Office 365产品套件中,但仍然令人惊奇的是,近十年来才出现的这两个平台已经被美国近20%的劳动力每天使用。这还没有包括GoogleHangout、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采用的大量沟通工具。
 
其应用增长的原因很明显:当员工可以利用沟通工具突破团队成员之间的地理障碍时,其收益是无限的。例如,如果员工能够在他们居住的地方远程完成工作,则企业可以将他们的搜索范围从特定区域扩展到全球各地。管理人员无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将团队人员召集在一起举行会议或与潜在客户沟通,借助稳定可靠的视频聊天,相距数千公里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进行面对面的对话。
 
但是,确保支撑这些工具的网络能够提供跨越屏幕之间距离的稳定连接性,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根据AppNeta公司发布的《2019年企业IT状况报告》,当今大多数企业团队每天使用消息传递应用程序(56%),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它们是“关键”或“非常关键”的。消息传递和通信应用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在业务中,IT部门如何确保这些延迟/抖动频繁的技术不会以牺牲生产力为代价来争夺网络容量?答案各不相同,但是遵循以下这些步骤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1.企业需要了解自己网络上有哪些应用程序,规模有多大
 
如果无法查看利用网络容量的所有应用程序,企业IT人员不仅不会意识到网络上潜在的恶意应用程序,而且在了解非关键应用程序如何影响重要应用程序时也会束手无策。特别是对于通信工具来说,确保这些“业务关键”应用程序获得其所需的网络容量份额至关重要。如果正在使用服务质量(QoS),则对端到端网络路径的主动监视可以显示在整个连接中是否遵循了区分服务代码点(DSCP)标记。这种方法将根据当前用户的行为告诉所需的容量。
 
2.提高基准网络性能并探索替代方案
 
在第一个步骤的基础上,企业IT部门应以此为契机,查看真正有效的方法并探索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如果团队放弃Slack来使用其他消息传递应用程序,则IT团队应该评估这仅仅是用户喜好问题,还是实际上可以解决的性能问题,IT团队需要解决此问题,以使所有用户重新回到同一平台上。为此,IT团队需要仔细研究可能存在弱点的领域的网络实力:远程站点的网络容量是否足以支持第一步中确定的需求以及即将推出的新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在整个业务周期中,远程位置的容量和“最后一英里”连接设施运行状况如何发展?这将有助于完善从第一个步骤开始的表现,让团队采取行动。
 
3.利用可见性来执行策略并提高认识
 
企业IT需要结合使用多种监视方法,以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网络和应用程序性能。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要专门为监管最终用户并让他们完成任务而投入人力,而是要采用轻量级(即低开销且易于控制)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可以从控制平台中提供实时洞察。然后,团队必须不断利用这种可见性,以确保在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时确保用户体验,并缩短IT响应时间。
 
一旦拥有主动和被动的可见性,企业IT团队不仅能够支持他们现有的通信解决方案,而且有助于使网络在未来几年内不可避免地掀起新的技术浪潮,从而促进业务发展。当然,还有一些解决方案可以专门监视Slack或团队的性能,但它需要将其重点扩展到整个网络,而不仅仅是特定的应用程序。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高带宽通信工具的性能经常受到更大网络的影响,而其他解决方案会消耗大量网络容量。
 
所有这些步骤都是为了使企业IT团队具有可见性,从而成功地完成管理和监视网络的重要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转载需注明出处为:企业网D1Net,如果不注明出处,企业网D1Net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关键字:协作企业IT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