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现场速记。

中交建集团 信息部处长 张成刚
中交建集团 信息部处长张成刚:大家下午好!我是最后一个,感谢范总给的这次机会,我第一次在咱们这个CIO的论坛上分享。我这次分享的主题是中交建的人工智能探索与应用,前面张东讲的数据,其实我们是异曲同工的。我们打造的人工智能体系也是围绕数据来开展的,而我这边分享的内容虽然说是中交建的,也有能源行业的内容,因为我原来是原神华信息中心的,在那边做神华智能电力、智能规划方面的工作,也有一些人工智能我们在电力领域的广泛应用。我简短的介绍一下我们的方案。
首先,也借助新基建的思路,其实人工智能在新基建的体系当中,我个人认为是重中之重,未来的信息化应该会走向两级一平台的层次。所谓的两级一平台,一级是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围绕着管理流来开展的这些信息系统,另一级应该是围绕着数据、算力、算法开展的相应的微服务的建设模式。
而另一种微服务的建设模式应该是未来最赚钱、最能给企业创造价值的一块业务,我在18年神华打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在三个电厂应用平台的时候,我们在数据算法、算力这个领域有了很强的探索,当时也借鉴了段总的一些思路,我们做数据特征值分析,我后面会有相应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借鉴了一些工业互联网的思路,把电厂用边缘计算+物计算的方式把数据提取上来,这是整个的我理解的未来的信息化发展。一平台肯定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这是一个趋势,其实是未来十到二十年在中国的大的趋势,工业互联网平台无论是建筑企业还是能源企业还是其他类企业都要云端化、云化服务这样的模式,我们更多是在IaaS,作为甲方来说企业的IaaS层和PaaS层是你重点关注的,而在SaaS是打造生态体系的,这是我们的理解。
基于这个理解,人工智能已来,未来已来。怎么讲呢?我们在人工智能这个体系当中已经有了很多的一些探索,在工业领域也做了一些探索。尤其在这个图像识别领域,我们在北京燃气热电,在高安屯那边我们做了人脸识别,这个是做什么呢?你进入厂区以后,会通过摄象头判断你今天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你昨天跟老婆吵架了还是昨天赌博输钱了,我们要对你的工作状态做初步的研判,通过摄象头研判,去找到我在给你安排工作的时候怎么安排你相应的工作,而不像以前所有的东西A做什么、B做什么,这个问题的产生,当时为什么做这个尝试?由于我们国神集团和国华电力两家企业出现两个事故,一个事故是万州电厂倒闸的时候,工程师倒错闸了,造成华东电厂损失5000多万,另外一个是余姚电厂发年终奖,代班工厂赌博全输了从塔上跳下来。我们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跟清华大学教授一起合作做人脸图像识别去分析你的心理状态,针对你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工作安排,而不是传统式的模式,这是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期探索。而这家电厂的话在我离开之前,它评了电力工程协会一等奖,目前也是国内最智能化的电厂。去年的时候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习主席去年也参观了这家电厂,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相关的制造大国的新闻,整个建设过程当中是由神华信息来开展相应的建设工作,这是做的小广告。
基于人工智能,它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而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其实不可否认的是欧美国家是领先于我们很多的。虽然说我们会讲我们可以弯道超车,但在整个弯道超车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这种技术沉淀方面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尤其在数据这个领域,我们人工智能还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刚才领导也讲了,数据的重要性,其实人工智能也是跟数据息息相关。像我们在电厂也好还有我在中交这套体系当中,我们做数据一源一数都非常难。
我们基于这个看,人工智能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人工智能无外乎解决你现在和未来还有即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还有过去发生了什么?这个是在发电领域特别明显的,因为发电领域大多数都是重资产模式,通过阈值的分析能预测到哪个节点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这个节点出现的问题,它对整个系统有什么样的影响?而在这个影响过程当中,现在的软件也好技术也好都是针对于锅炉燃烧高了就调温度,很少人考虑原因是什么?所以说这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要结合的话一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是BI和BD数据的区别,我们要解决现在、未来要发生什么事情。
我们举个具体的实例,人工智能怎么来分析这些事情呢?以我为例,相对而言,我身高1.76米,体重90公斤,这是一个表象特征,当然也可以说有些内脏脂肪比较高的表象特征,但很少去关注我平时在这个状态下的话,怎么来保持我的健康状态?咱们以前看到抽象样本的时候都是看自身表象很少从内在去看。我要看早餐吃什么,什么时间要运动,什么时间要喝水,中午要吃什么,晚餐要吃什么?一连串综合调理才能解决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过程中要预测,同时要给数据赋予相应的特征值,针对我自身要画360度像,然后找到每个节点跟什么样的特征相关,才能解决体重的问题。这也可以说针对设备或者针对桥梁也可以做这些相关的东西。
我们看一下人工智能和企业怎么结合?人工智能在跟企业结合过程当中有很多结合点。像在管理层面,我们年初的时候在做的国资监管体系就是人工智能和管理有效的结合,我们集团打造的国资监管体系的过程当中去分析,疫情对我们企业影响很大,建筑企业业绩在5月份之前是直线下滑,很多领导看到的都是下滑的直线。通过国资监管体系,运营监管体系建设完以后,领导看到的不是直线式的,是它找到了哪个项目或者哪个公司由于业绩影响造成的下滑的趋势?我们集团公司及时采用单一措施减缓利润下滑,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怎么跟政府沟通,有针对性提高运营效果。这是人工智能和企业深度融合的主要的场景。
在这个过程当中,这是我们做的人工智能跟整个的园区、人、社会和我们的每一辆车、每个人之间的融合,这个特别好。我们虽然说大家有幸要能去这个地方,可以感受一下,进入港以后每个人会拿到一个ID,会在园区所有事情针对ID卡进行处理。当时他们也发生了疫情,但是他直接就能定位到这个人都跟谁接触过,接触的时间有多长?及时的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得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没扩散,这是我们在科伦坡港的应用,这是中交建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管网一套园区解决方案,这是比较好的尝试,就是人工智能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我们看一下人工智能都有什么样的应用场景?我们总结了一下人工智能一共是三个应用场景,一个是在企业端的智能企业发展的应用。像电信的客服机器人,还有运营监管体系的应用,还有传统智能制造的升级。在传统的智能制造升级领域,人工智能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像重资产的能源企业,无论化工还是发电,它起到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再就是新兴的产业当中,人工智能也有一些相应的好的尝试。基于这个尝试,重点介绍有我们和国外做的比较好的案例。
首先,人工智能在疫情方面的作用。这个案例看着挺简单的图形,我想分享的是邻国韩国的案例,韩国在控制疫情的时候,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3、4月份的时候韩国突然爆发了新冠疫情,它直线上升,也突然一下直线的下来了,这个原因后来我跟我爱人也做了一个了解,因为她是韩国籍的,她跟我讲他们整个的画像能力特别强。因为在韩国随时随地都是wifi,所有人使手机直接连到wifi。
比如田宁是病人,他把田宁14天所有接触的人、事和物做相应的公布,公布出来以后,剩下的人要干吗?就看看对号入座了,你是否碰到过这个人?你要碰到过这个人就得自己组织防疫措施了,该看病看病,该怎么着怎么着。但是一旦你是发烧,你还接触过像田宁这样的人,救护车就不会按照正常的模式去派,直接按照新冠救护车派相应的救护车把你拉到指定定点医院做新冠处理。它不会像我们询问是否接触过新冠病人?或者有没有接触史,而韩国999直接派相应的人和相应的车把你拉走。
去年我岳母在韩国生过病,她打999,医生直接指导我岳母应该吃什么药,你原来药的量是多少?问完之后,医生告诉她你要吃什么样的药能保证医生来之前你能有效的保证你的生命特征不会有大的变化,这就是他们的一个模式。包括各大医院的信息都是共享的,你在A医院照过片,B医院照样能用,医生全部是把信息共享,医生来之前还有之后上了救护车,医生会针对以前过往病历采取措施,保证生命有效的延续。这是他们的医疗和信息化的水平,决定了他们在防疫过程当中的一些作用,这是我理解的它在AI大数据这个领域的应用,在疫情当中起到的作用。
接下来再看看我们中交建,我们中交建也做了一个事情,就是我们去年跟长城工业合作,发射了两枚低轨卫星,低轨卫星要干吗?它是要做所有全国的桥梁,包括我们在非洲项目的桥梁的在线监测。通过低轨卫星和机器人结合,通过低轨卫星扫描所有桥梁结构有没有微小变化。大家都能看到咱们国家前年,哈尔滨倒了一次,无锡倒了一次城市的桥梁,其实这个桥梁最终总结都是重载汽车造成的。一开始我没去中交建的时候觉得他们在扯淡,后来跟领导沟通的时候确实是重载汽车造成的,但是为什么重载汽车造成的?是由于桥梁已经有微小的裂化了,而在这些微小裂化过程中,有些人眼发现不了的,只能通过这种卫星的方式或者机器人的方式不断的去循环拍照,他们去比对每一张照片的微小差异才能找到微小的变化。从量变到质量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是重卡汽车造成了它的坍塌,它本身已经裂化到一定程度了,所以它就塌了,这是他们之间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的过程。所以我们做了卫星在线桥梁的监测,我们要打造全国路网的卫星在线养护一体化运营体系,这是我们中交养护集团要干的事情,通过我们卫星把所有的路网的在线做一个监测,这样就能预防一些事故的发生。
通过卫星比对,我们会找到桥梁的某些细小微小的变化,我们提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延缓它衰减。比如它已经到了一定的歪曲程度,我们加一些水泥或者加一些技术的干预,延缓它继续的歪曲,只能做到这一点,不可能完全能保证它不塌,但是我们能延缓它坍塌,同时对重载汽车有相应的限制要求。比如它已经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坍塌的时候,我们会在限高、限重情况下,在桥梁周边不会让这些车辆有效的通过,这样就能保证桥梁还是有效的运转。
今年洪水使得很多桥梁坍塌了,尤其像历史文物保护桥梁也做了坍塌。我们以前的卫星已经对比出来它有一些问题,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工艺上的问题,我们没做保护性的措施,也是大洪水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这是我们讲的天地空一体化运营,国家未来会出一套标准体系,在全国公路养护体系来推广。
下一个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是船道处理、船舶调舶。这是我们通过人工智能+BIM+传感器+无人机来解决我们整个船舶调度的问题,这是由中交三航院来开展的相应的工作,这是我们在航道上的案例。
这是最先进的洋山港自动化项目码头,这个港口是直接由中交投资建设运营的,这个港口自动化水平基本上达到了96%,宁波港人员应该是在400多人,而它这里面是在50多号人就能运载整个码头。但这里头最难的是什么?神经网络算法。其实这种调配的算法、物联网的算法是最难的,我们当时听他们三航院讲是封装了国外的算法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应用达到了这样的效果,这是我们讲的人工智能在智慧港口上的应用。
而人工智能在整个的车联网上的应用,我们集团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这个领域也是做了很多的尝试。虽然我们在国内没做成,但是在科伦坡港(音)都做成了,科伦坡港所有车辆都是无人驾驶的,因为当地的人比较少、比较空旷,这个也是在国外第一个北斗的应用示范项目,就是科伦坡港整个北斗的应用,它使得我们自动驾驶是有效的实现。但是我听我们中交信科的讲,在国内这种无人驾驶我们实现起来难度还是蛮大的。
在发电领域,也有一些应用。我们在我们轨道交通像中交运营了上海的7号线还有天津的4号线,还有成都的2号线,我们就做了整个设备的在线监测运营。我们最近也吸纳一个技术,叫声波诊断技术。国内中科院有几个科学家他们做了声波的诊断,通过声波能提取出来这个设备震动的状态,基于这个状态可以分析出来设备现在的运行工狂是什么到什么程度需要采取什么干预措施保证设备有效运转。而我们也做了一些无人驾驶的尝试,就是地铁当中通过传感器的方式使得我们整个地铁减少了一些司机的操作,这是我们在整个机理与数据结合当中驱动工商预警。
再一个讲到了经营管理层面的应用,其实这就是数据算法、算力的尝试,这是我们国资在线监管体系当中,把我们的数据通过模型的训练做相应的分析,这个我们是在一线解决了我们松通高速运营的问题,松通高速不同标段由不同分子公司承担,有些公司建设快一些,有些公司建设慢一些,后来通过模拟数据运营改变了生产模式。由项目总经理部来统盘考虑,各个项目部按照我的节拍来生产,而非自由度非常大,我这边技术能力强干得快一些,那边技术能力差干得慢一点这样的模式,解决了很多数据不统一、信息不共享的问题,这是说人工智能的一些算法在整个经营过程当中有一定的帮助性作用。
以上是我整个的分享内容,但基于这个分享,应用场景我们看一下人工智能是怎么改变我们生活的?其实这个在北京是有这样的一个智慧交通模式,像西直门那有一个牌子告诉你前方有多少位。我们在科伦坡港不光解决了前方有多少停车位,还解决了我前方有没有人,这个人距离我车速有多大的距离?我应该怎么来办的问题?我们这个车到这儿摄象头会监测我们现在的车速,针对前面的人我们会及时提醒你路口有人,你要减速。保证这个人能过去,你也能过去,而不造成相应的伤害,而非到跟前踩急刹车让他,这是提前做了人工智能算法和预判,这是科伦坡港做的很重要的尝试。这是到科伦坡港自动停车,自动下来。
我们看一下人工智能到底怎么建的?刚才看的所有内容都是我们上面的这套体系。三类服务包括全景展示、智能运营、动态监测,都是我们看到的冰山上的一角。人工智能要想有效的应用要打造两个生态体系:技术生态和应用生态。最核心的是你的数据资产,数据资产是人工智能成与败的关键所在。能源行业讲叫动设备到元器件级别,才能真正实现一源一数的概念。一源一数解决的是解决数据原生的问题,进而才可以在上面做应用,这是我们讲的人工智能最核心的一块—数据。
基于数据,我们要把数据有效的画像。张总讲的那些观点,我是很赞同的,我们也在工业上做了很多尝试。包括我们科伦坡港基本上也是按照那个套路做数据资产的管理和治理体系。据说我原来的神华集团也在开展底层的数据清洗,针对原国电集团做数据清洗,数据是未来决胜的重中之重也是关键所在,这是我们讲的人工智能。
以上就是我整个的分享,人工智能未来是要影响我们整个人类的未来,其实人工智能已来,未来已来,以上是我的分享,感谢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