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打破垄断 中国向芯片三巨头亮剑

责任编辑:zsheng 作者:毕淑娟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6-11 22:18:33 本文摘自:中国联合商报

继对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发起反垄断调查并处以60.88亿元人民币罚款后,时隔三年,中国再次发起对韩国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国美光三大芯片巨头反垄断调查。

韩国《中央日报》6月4日报道称,5月31日,中国的反垄断机构突然前往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国美光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办公室展开调查。

中国政府怀疑在过去两年间存储芯片(DRAM)的价格暴涨一倍以上的原因,是这三家公司恶意利用供给不足违法进行捆绑销售。一旦嫌疑被确认,这三家公司将面临中国政府8亿至80亿美元的罚款。

DRAM价格两年暴涨一倍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自2016年三季度以来,存储芯片(DRAM)价格上涨周期已经持续了近两年时间,且仍没有停止的迹象。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这三家公司是全球存储芯片(DRAM)最大的供应商,此次中方调查人员造访,正值DRAM芯片价格显著上涨之际。

今年4月,一起美国消费者起诉三星电子、SK 海力士、美光等企业人为操控零售价格,诉讼人表示上述三家公司的行动导致DRAM芯片价格在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内上涨了130%。

《中央日报》报道称,DRAM价格现在依然在持续“高空飞行”。

4GB DRAM的价格从2016年6月的1.31美元上涨至今年4月的3.94美元,增长了三倍左右。据推测,下半年DRAM的价格还将持续上涨。

记者梳理发现,仅2017年初至年尾,国内的内存条价格就持续飙升了近三倍,一度被人们吐槽为“年度理财产品”。以一款电脑上最常用的8GB金士顿内存条为例,目前网上最新售价为899元,相比去年200元至300元的价格,上涨了近三倍。

由于DRAM价格的疯狂上涨,三星和海力士2017年可谓大赚特赚:凭借DRAM的“神助攻”,三星不仅没有因为Note7手机自燃事件亏损,反而利润疯涨。2017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三星净利润高达98.7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季度净利润直逼苹果公司。海力士净利润也同比增长411%至27亿美元。

据韩国《亚洲经济》报道,三星电子、SK 海力士、美国美光三家公司的半导体芯片业务2017年在中国营收依次为253.86亿美元、89.08亿美元、103.88亿美元,总计446.8亿美元,同比2016财年的321亿美元增长39.16%。

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半导体研究部门的调查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在DRAM产业的市占率分别为44.9%、27.9%、22.6%,三巨头加起来95.4%的份额显示出DRAM市场明显已呈寡占格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DRAM的价格持续上涨是不合理的市场状态,一般价格波动周期是半年或者三个季度,价格持续上涨三个季度一般会下跌,波峰波谷交替是正常规律,即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但从2016年至今两年里,DRAM的价格持续上涨,有明显的操控迹象。

中国电信行业专家马继华告诉记者,DRAM价格在去年经历的暴涨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市场定价范畴,这直接导致了位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国各大手机厂商、电脑厂商利润下降,甚至面临着拿钱也买不到货的尴尬局面,一些小企业被迫退出了市场。

三巨头或面临80亿美元罚款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存储芯片消费国。TrendForce旗下的半导体研究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消耗了全球20%的DRAM内存芯片和25%的NAND闪存芯片。

《中央日报》分析称,由于DRAM价格的暴涨与供给不足,中国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企业正在面临困境。报道称,中国企业对这三家企业的依赖度很高。除华为、小米、OPPO、vivo等智能手机企业及联想等电脑企业之外,连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为构筑数据中心而大量使用芯片。仅去年从韩国进口的该类产品就超过42万亿韩元(约合2500亿元人民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董虹认为,由于中国企业严重依赖进口,为三巨头操纵价格提供了机会。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高速增长多年后,自2017年起已经进入下降通道。按理说,手机出货量的减少必将引起存储芯片进口金额的同比降低。但让外界诧异的是,2017年中国进口存储芯片金额不降反增,从2016年的637.14亿美元增长39.56%至889.21美元。“究其原因,三巨头凭借高度垄断的市场地位,人为操纵市场价格谋取高额利润。”

“有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至今,这三家公司的DRAM芯片销售额翻了不止一倍,但同期生产成本、工艺技术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也在萎缩,价格大幅上涨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董虹说,“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监管部门早在2017年12月就约谈过三星。但被高额利润蒙蔽了双眼的三星并没有重视。2018年三星继续维持芯片价格高位运行,并助推其第一季度的运营利润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47亿美元,同比增长57.58%”

常言道:多行不义必自毙。5月31日,中国反垄断机构派出多个工作小组,分别对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三家公司位于北京、上海、深圳的办公室展开“突袭调查”和现场取证,标志着中国反垄断机构正式对三家企业展开立案调查。目前,三星电子、SK海力士表示正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按照中国《反垄断法》,如果监管部门最终裁定三巨头存在价格垄断行为,以2016-2017年度销售额进行处罚,三家公司将面临8亿至80亿美元的罚款。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反垄断的调查可以参考此前高通案,2015年2月,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反垄断调查后,国家发改委宣布对高通处以人民币60.88亿元的罚款。此次反垄断调查对于三家公司的半导体芯片业务会有一定影响,但最终影响如何还要看监管机构的调查结果。

打破垄断要跨“两座大山”

董虹表示,对国内市场而言,反垄断调查的介入自然有大快人心之意,但留给我们更多的却是思考。为何三巨头能肆无忌惮的涨价?为何我们的电子通讯产业在承担了大部分成本后,利润却被他们剥削的所剩无几?说到底,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建立强大的芯片产业,提高国产芯片自给率,我们才有真正的话语权,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受制于人。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看来,中国芯片产业在核心的环节上还是依赖于国外企业。比如,国内企业一般都是使用国外企业的芯片设计工具EDA,流片也很少在国内做。但是,中国科技企业一些原创的技术发明是可以突破国外企业的垄断的,所以本土科技企业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后面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据倪光南介绍,当前我国台式电脑和笔记本所用的电脑芯片,国产水平离进口芯片有三五年的距离;手机和服务器上使用的芯片有些已与进口芯片旗鼓相当;但在一些特殊领域,差距则比较大。此外,在芯片产业的设计和制造两大块中,中国的短板主要在制造,距离美国水平大约八到十年。

“芯片制造是个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需要国家下决心,吸收社会资金进行大投入来追赶。同时,芯片制造跟传统产业相比也有特殊性,它的规模效益特别明显。比如传统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可以靠生产一两个零部件来生存,但芯片制造只有大企业才能活下去。”倪光南以京东方为例说,它属于芯片制造业的一个分支,也是在持续投入10年后才开始盈利。

此外,倪光南说,“生态”建设也非常重要。很多大的跨国公司都没有过“生态”这一关,比如Wintel体系在PC上占统治地位,但在移动领域却被苹果和安卓打败。越没人用就越无法获得应用支持,越没有应用支持就越没人用,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生态”一旦形成,那就是既成事实,垄断就是一种“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垄断者地位很难被撼动。

面对制造和生态“两座大山”,中国芯片产业出路在哪里?对此,倪光南表示,要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和市场化引导。研发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那为什么要“市场化引导”呢?对于“生态”建设来说,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商业授权来兼容国际上比较通用的“生态”,但很多时候由不得你,比如Wintel “生态”是买不到的,幻想用Wintel很容易被人家一个“301调查”给搞掉。那么,另一条路就是先有一个市场,让这个“生态”在市场中得到良性循环:有人用,用的过程中改进,改进后有更多人用,然后更多人做应用支持促使它改进。但这条路始终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软件,谁来第一个用?

“我认为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可以拿出来,这是我们加入WTO还没开放的市场。我们自己的软件,政府自己先用。中国体量大,仅政府采购的电脑,两三千万台是有的,其市场规模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这个优势利用起来,‘生态’建设就可以有起色。”倪光南说。

他告诉记者,“在需要打破垄断的时候,不能全靠市场规律,否则你就不可能进入了。”根据经验,芯片产业需要资金集中,如果分散开发,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大家都不够强。所以应该更好地整合和统筹资源,不要遍地开花,分散力量。我们国家本来是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的,这个优势应该利用好。

关键字:巨头芯片中国垄断

本文摘自:中国联合商报

x 打破垄断 中国向芯片三巨头亮剑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芯片市场动态 → 正文

打破垄断 中国向芯片三巨头亮剑

责任编辑:zsheng 作者:毕淑娟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6-11 22:18:33 本文摘自:中国联合商报

继对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发起反垄断调查并处以60.88亿元人民币罚款后,时隔三年,中国再次发起对韩国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国美光三大芯片巨头反垄断调查。

韩国《中央日报》6月4日报道称,5月31日,中国的反垄断机构突然前往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国美光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办公室展开调查。

中国政府怀疑在过去两年间存储芯片(DRAM)的价格暴涨一倍以上的原因,是这三家公司恶意利用供给不足违法进行捆绑销售。一旦嫌疑被确认,这三家公司将面临中国政府8亿至80亿美元的罚款。

DRAM价格两年暴涨一倍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自2016年三季度以来,存储芯片(DRAM)价格上涨周期已经持续了近两年时间,且仍没有停止的迹象。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这三家公司是全球存储芯片(DRAM)最大的供应商,此次中方调查人员造访,正值DRAM芯片价格显著上涨之际。

今年4月,一起美国消费者起诉三星电子、SK 海力士、美光等企业人为操控零售价格,诉讼人表示上述三家公司的行动导致DRAM芯片价格在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内上涨了130%。

《中央日报》报道称,DRAM价格现在依然在持续“高空飞行”。

4GB DRAM的价格从2016年6月的1.31美元上涨至今年4月的3.94美元,增长了三倍左右。据推测,下半年DRAM的价格还将持续上涨。

记者梳理发现,仅2017年初至年尾,国内的内存条价格就持续飙升了近三倍,一度被人们吐槽为“年度理财产品”。以一款电脑上最常用的8GB金士顿内存条为例,目前网上最新售价为899元,相比去年200元至300元的价格,上涨了近三倍。

由于DRAM价格的疯狂上涨,三星和海力士2017年可谓大赚特赚:凭借DRAM的“神助攻”,三星不仅没有因为Note7手机自燃事件亏损,反而利润疯涨。2017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三星净利润高达98.7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季度净利润直逼苹果公司。海力士净利润也同比增长411%至27亿美元。

据韩国《亚洲经济》报道,三星电子、SK 海力士、美国美光三家公司的半导体芯片业务2017年在中国营收依次为253.86亿美元、89.08亿美元、103.88亿美元,总计446.8亿美元,同比2016财年的321亿美元增长39.16%。

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半导体研究部门的调查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在DRAM产业的市占率分别为44.9%、27.9%、22.6%,三巨头加起来95.4%的份额显示出DRAM市场明显已呈寡占格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DRAM的价格持续上涨是不合理的市场状态,一般价格波动周期是半年或者三个季度,价格持续上涨三个季度一般会下跌,波峰波谷交替是正常规律,即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但从2016年至今两年里,DRAM的价格持续上涨,有明显的操控迹象。

中国电信行业专家马继华告诉记者,DRAM价格在去年经历的暴涨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市场定价范畴,这直接导致了位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国各大手机厂商、电脑厂商利润下降,甚至面临着拿钱也买不到货的尴尬局面,一些小企业被迫退出了市场。

三巨头或面临80亿美元罚款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存储芯片消费国。TrendForce旗下的半导体研究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消耗了全球20%的DRAM内存芯片和25%的NAND闪存芯片。

《中央日报》分析称,由于DRAM价格的暴涨与供给不足,中国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企业正在面临困境。报道称,中国企业对这三家企业的依赖度很高。除华为、小米、OPPO、vivo等智能手机企业及联想等电脑企业之外,连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为构筑数据中心而大量使用芯片。仅去年从韩国进口的该类产品就超过42万亿韩元(约合2500亿元人民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董虹认为,由于中国企业严重依赖进口,为三巨头操纵价格提供了机会。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高速增长多年后,自2017年起已经进入下降通道。按理说,手机出货量的减少必将引起存储芯片进口金额的同比降低。但让外界诧异的是,2017年中国进口存储芯片金额不降反增,从2016年的637.14亿美元增长39.56%至889.21美元。“究其原因,三巨头凭借高度垄断的市场地位,人为操纵市场价格谋取高额利润。”

“有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至今,这三家公司的DRAM芯片销售额翻了不止一倍,但同期生产成本、工艺技术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也在萎缩,价格大幅上涨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董虹说,“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监管部门早在2017年12月就约谈过三星。但被高额利润蒙蔽了双眼的三星并没有重视。2018年三星继续维持芯片价格高位运行,并助推其第一季度的运营利润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47亿美元,同比增长57.58%”

常言道:多行不义必自毙。5月31日,中国反垄断机构派出多个工作小组,分别对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三家公司位于北京、上海、深圳的办公室展开“突袭调查”和现场取证,标志着中国反垄断机构正式对三家企业展开立案调查。目前,三星电子、SK海力士表示正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按照中国《反垄断法》,如果监管部门最终裁定三巨头存在价格垄断行为,以2016-2017年度销售额进行处罚,三家公司将面临8亿至80亿美元的罚款。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反垄断的调查可以参考此前高通案,2015年2月,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反垄断调查后,国家发改委宣布对高通处以人民币60.88亿元的罚款。此次反垄断调查对于三家公司的半导体芯片业务会有一定影响,但最终影响如何还要看监管机构的调查结果。

打破垄断要跨“两座大山”

董虹表示,对国内市场而言,反垄断调查的介入自然有大快人心之意,但留给我们更多的却是思考。为何三巨头能肆无忌惮的涨价?为何我们的电子通讯产业在承担了大部分成本后,利润却被他们剥削的所剩无几?说到底,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建立强大的芯片产业,提高国产芯片自给率,我们才有真正的话语权,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受制于人。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看来,中国芯片产业在核心的环节上还是依赖于国外企业。比如,国内企业一般都是使用国外企业的芯片设计工具EDA,流片也很少在国内做。但是,中国科技企业一些原创的技术发明是可以突破国外企业的垄断的,所以本土科技企业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后面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据倪光南介绍,当前我国台式电脑和笔记本所用的电脑芯片,国产水平离进口芯片有三五年的距离;手机和服务器上使用的芯片有些已与进口芯片旗鼓相当;但在一些特殊领域,差距则比较大。此外,在芯片产业的设计和制造两大块中,中国的短板主要在制造,距离美国水平大约八到十年。

“芯片制造是个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需要国家下决心,吸收社会资金进行大投入来追赶。同时,芯片制造跟传统产业相比也有特殊性,它的规模效益特别明显。比如传统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可以靠生产一两个零部件来生存,但芯片制造只有大企业才能活下去。”倪光南以京东方为例说,它属于芯片制造业的一个分支,也是在持续投入10年后才开始盈利。

此外,倪光南说,“生态”建设也非常重要。很多大的跨国公司都没有过“生态”这一关,比如Wintel体系在PC上占统治地位,但在移动领域却被苹果和安卓打败。越没人用就越无法获得应用支持,越没有应用支持就越没人用,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生态”一旦形成,那就是既成事实,垄断就是一种“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垄断者地位很难被撼动。

面对制造和生态“两座大山”,中国芯片产业出路在哪里?对此,倪光南表示,要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和市场化引导。研发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那为什么要“市场化引导”呢?对于“生态”建设来说,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商业授权来兼容国际上比较通用的“生态”,但很多时候由不得你,比如Wintel “生态”是买不到的,幻想用Wintel很容易被人家一个“301调查”给搞掉。那么,另一条路就是先有一个市场,让这个“生态”在市场中得到良性循环:有人用,用的过程中改进,改进后有更多人用,然后更多人做应用支持促使它改进。但这条路始终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软件,谁来第一个用?

“我认为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可以拿出来,这是我们加入WTO还没开放的市场。我们自己的软件,政府自己先用。中国体量大,仅政府采购的电脑,两三千万台是有的,其市场规模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这个优势利用起来,‘生态’建设就可以有起色。”倪光南说。

他告诉记者,“在需要打破垄断的时候,不能全靠市场规律,否则你就不可能进入了。”根据经验,芯片产业需要资金集中,如果分散开发,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大家都不够强。所以应该更好地整合和统筹资源,不要遍地开花,分散力量。我们国家本来是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的,这个优势应该利用好。

关键字:巨头芯片中国垄断

本文摘自:中国联合商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