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应用软件ERP → 正文

流程,ERP软件的死穴?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4-27 14:58:40 本文摘自: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这些年,接触了不少ERP软件,听了不少关于ERP软件的推广说明会,自己也尝试了好几种软件模块的实际运用,但效果一直不如人意,专家对此也评论不同。说什么的都有,但几乎没人点出ERP的死穴。

有几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理清。

一、任何一种ERP软件都有其适用范围,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软件可以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软件。即使,某些声称自己是通用软件的公司也不行。

二、任何一种ERP软件都是建立在一种管理思想或者管理结构上的。我们知道,管理本无定法,也没有优劣之分,主要看其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软件不过是这些思想的一种体现形式,同样也摆脱不了这个约束。

三、实施ERP不是目的,ERP只是一个系统工具。这几乎已成共识。我们试图用一个系统思考的办法来解决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资源共享,以达到企业整体经营绩效的目的。

四、多数情况下,ERP都有个在实际运用中进行二次开发的问题。如果说,实际ERP表现有好、坏之分的话,主要还是看软件公司二次开发的能力。

但是,以上这四点观念,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现在的ERP是建立在流程基础之上的。因为,有“业务流程重组”做理论指导,这方面还有6西格玛做旁证。

而我的观点是,建立在流程基础上的ERP软件会被流程所困住,流程思路便成了ERP的死穴。如果我要界定一下我说的论点的适用范围的话,那么,我要说,对中国,对民营企业,ERP还很遥远。因为,我无法穷举,所以,为防止招来批评,我不得不界定成上述的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

为什么?这是中国的客观现实所然。

今天的中国市场变化太大了,昨天的英雄,今天可能就成为了失败者。中国的企业外部环境是多变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想要经营良好,没有多变的机制或者更准确说,具备灵活的应对机制,恐怕是很难持久的。进一步讲,由于企业经营机制多变,那就要求企业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这种能力从企业实际来讲,就是:组织结构多变、权责多变(也是权责不清的一个原因)、人员多变、流程多变等等。

有人讲: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

那么,作为ERP软件开发的公司来讲,是不希望你变来变去的,一是软件设计师在模块规划时很难协调,二是二次开发可能因为多变而成了多次开发,软件公司也受不了。有的软件公司为逃避这种责任,干脆把源代码交给企业,由企业去自行修订。可是,有多少企业有这样的强大开发能力呢?

其实,问题既不在于企业多变,也不在于软件公司不负责任,而是建立在流程基础上的框架是个死穴。

包括四川维尼纶公司在内一些早期应用过ERP的企业曾经谈过:“...我们不得不加班登录数据,否则第二天其它部门上班便没法运作...”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情况。由于流程的限制,上、下部门之间的数据库是被流程捆绑起来的,所以,流程要求这样,你不得不先行一步。但是,我们似乎应该思考一下,我们真的应该这样吗?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看。如果,我们不把流程作为数据库链接的基础,而是把流程所产生的结果作为基础,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关注结果而不是关注流程,那么无论流程如何多变,均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

只要结果能够反应企业的整体经营需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可以动态调整自己的组织结构、调整自己的运作流程。需要说明的是人员的调整也同样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而现在的关注流程的方式,倒要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使得企业不得不再行投入成本进行培训。

只有三种情况是例外:企业流程本身比较稳定或变革后流程重新稳定的能力很强;软件公司的后续开发能力很强(往往有管理顾问做后盾);企业自身的软件开发调整能力超强。

否则,应用ERP,真应该小心了。

关键字:软件公司软件设计师

本文摘自: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x 流程,ERP软件的死穴?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企业应用软件ERP → 正文

流程,ERP软件的死穴?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4-27 14:58:40 本文摘自: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这些年,接触了不少ERP软件,听了不少关于ERP软件的推广说明会,自己也尝试了好几种软件模块的实际运用,但效果一直不如人意,专家对此也评论不同。说什么的都有,但几乎没人点出ERP的死穴。

有几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理清。

一、任何一种ERP软件都有其适用范围,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软件可以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软件。即使,某些声称自己是通用软件的公司也不行。

二、任何一种ERP软件都是建立在一种管理思想或者管理结构上的。我们知道,管理本无定法,也没有优劣之分,主要看其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软件不过是这些思想的一种体现形式,同样也摆脱不了这个约束。

三、实施ERP不是目的,ERP只是一个系统工具。这几乎已成共识。我们试图用一个系统思考的办法来解决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资源共享,以达到企业整体经营绩效的目的。

四、多数情况下,ERP都有个在实际运用中进行二次开发的问题。如果说,实际ERP表现有好、坏之分的话,主要还是看软件公司二次开发的能力。

但是,以上这四点观念,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现在的ERP是建立在流程基础之上的。因为,有“业务流程重组”做理论指导,这方面还有6西格玛做旁证。

而我的观点是,建立在流程基础上的ERP软件会被流程所困住,流程思路便成了ERP的死穴。如果我要界定一下我说的论点的适用范围的话,那么,我要说,对中国,对民营企业,ERP还很遥远。因为,我无法穷举,所以,为防止招来批评,我不得不界定成上述的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

为什么?这是中国的客观现实所然。

今天的中国市场变化太大了,昨天的英雄,今天可能就成为了失败者。中国的企业外部环境是多变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想要经营良好,没有多变的机制或者更准确说,具备灵活的应对机制,恐怕是很难持久的。进一步讲,由于企业经营机制多变,那就要求企业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这种能力从企业实际来讲,就是:组织结构多变、权责多变(也是权责不清的一个原因)、人员多变、流程多变等等。

有人讲: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

那么,作为ERP软件开发的公司来讲,是不希望你变来变去的,一是软件设计师在模块规划时很难协调,二是二次开发可能因为多变而成了多次开发,软件公司也受不了。有的软件公司为逃避这种责任,干脆把源代码交给企业,由企业去自行修订。可是,有多少企业有这样的强大开发能力呢?

其实,问题既不在于企业多变,也不在于软件公司不负责任,而是建立在流程基础上的框架是个死穴。

包括四川维尼纶公司在内一些早期应用过ERP的企业曾经谈过:“...我们不得不加班登录数据,否则第二天其它部门上班便没法运作...”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情况。由于流程的限制,上、下部门之间的数据库是被流程捆绑起来的,所以,流程要求这样,你不得不先行一步。但是,我们似乎应该思考一下,我们真的应该这样吗?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看。如果,我们不把流程作为数据库链接的基础,而是把流程所产生的结果作为基础,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关注结果而不是关注流程,那么无论流程如何多变,均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

只要结果能够反应企业的整体经营需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可以动态调整自己的组织结构、调整自己的运作流程。需要说明的是人员的调整也同样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而现在的关注流程的方式,倒要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使得企业不得不再行投入成本进行培训。

只有三种情况是例外:企业流程本身比较稳定或变革后流程重新稳定的能力很强;软件公司的后续开发能力很强(往往有管理顾问做后盾);企业自身的软件开发调整能力超强。

否则,应用ERP,真应该小心了。

关键字:软件公司软件设计师

本文摘自:e-works数字化企业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