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泡沫为何反而有利于企业?

责任编辑:cres

作者:Nicholas

2025-09-09 10:45:24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尽管AI投资热潮被过度渲染、95%的GenAI试点项目无果而终,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应远离AI,相反,像互联网泡沫时期一样,能穿越周期的核心厂商和技术将推动下一轮增长。

最近有关“AI泡沫”的讨论此起彼伏,AI行业的内部人士纷纷辩解称“并不存在泡沫”,但事实是,泡沫确实已经出现,而且它对企业反而可能是利好。

8月中旬,OpenAI的CEO Sam Altman表示,尽管AI极其重要,但当前的投资热潮被严重高估,“总有人会在投资狂潮中受伤”。大约一周后,MIT发布《The GenAI Divide: State of AI in Business 2025》报告,指出95%的企业GenAI试点项目未能带来可量化的回报。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由AI驱动的指数级、不可预测的变革时代。

我从2024年初就提醒过AI炒作的风险,当时AI还处于“煤气灯时刻”。今年我们也见证了围绕自主式AI的过度炒作,并提出了“AI重置”的必要性。

虽然科技厂商努力控制舆论,强调没有所谓的“AI泡沫”,但对大多数企业CIO而言,理性地把握这种繁荣,其实才是利用AI推动业务增长的良机。

与互联网泡沫的相似之处

尽管投资热情被高估,但AI厂商格局中依然存在一些能够在“泡沫退潮”后存活下来的核心力量。作为CIO或CAIO(首席AI官),你可以抛开浮华,专注寻找那些能真正帮助企业的核心AI厂商。

MIT的报告指出,从专业厂商采购AI工具并建立合作关系的成功率约为67%,而内部自研的成功率仅三分之一,因此,与专业供应商合作能够大幅提升成功率。即便你的内部团队倾向于“自建”,你也需要警惕团队中的“非我发明”心态(Not Invented Here Syndrome),并鼓励他们在合适场景下采用外部工具。

大多数AI战略需要GRC重置

无论是否存在泡沫,大多数企业的AI战略都需要重置,以在一开始就融入治理(Governance)、风险(Risk)与合规(Compliance),否则,只会“前进一步、后退两步”。

当组织从传统AI/ML项目,走向GenAI,再到自主式AI时,风险水平会逐步上升。AI越来越深入核心应用与工作流程,且趋向自动化与自治化。特别是在自主式AI场景下,随着自动化与编排程度加深,风险被放大。因此,当前就应投入时间研究AI编排与治理,思考智能体将如何影响技术平台、卓越中心以及治理体系,这将帮助企业更快扩展规模,并提升未来的AI成熟度。

企业AI项目依然离不开IT

在“AI颠覆咨询与IT”的炒作下,有人认为AI将取代咨询服务、系统集成,甚至整个IT团队,但现实是,很多AI驱动的建站工具看似炫酷,却产出远不如预期。

这对CIO和CAIO意味着,你的IT团队比以往更重要。你可以利用他们的专业能力,在合适场景中用AI提升生产力,并在项目中增加必要的增强措施,确保AI项目足够稳健可靠,同时,允许AI试点失败也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有助于推动企业AI技术栈的成熟。

AI失败的“甩锅”游戏

AI厂商往往把AI项目失败归咎于企业自身,认为是愿景不足、领导力缺乏或变革管理不力。他们强调,企业需要通过AI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单纯将AI套用到已有的低效流程或仅仅寻求成本节约。

这固然没错,但只是部分原因,AI技术本身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准确性、幻觉、隐私、安全与合规等问题,已让GenAI跌入Gartner所谓的“幻灭低谷”。

不过,这对CIO和CAIO而言未必是坏消息,因为从现在起,AI技术改进与生产力提升只会越来越好。你需要持续审视企业在AI落地中的愿景、领导力与变革管理,但同时也要保持技术尽调,警惕潜在问题。

泡沫不是重点,理性创新才是

经历过互联网泡沫的人都明白:我们往往高估新兴技术的短期潜力,却低估其长期变革价值。AI毫无疑问是颠覆性的,未来市场也将持续创新,使其更加稳健可靠。比如,组合式AI已被应用,将多种AI技术结合,优势叠加,弥补单一模型的局限。

因此,AI是否存在“泡沫”其实无关紧要。关键在于:聚焦核心价值、保持尽职调查、善用合作伙伴与团队智慧,并在技术演进中持续测试、学习与优化。

企业网D1net(www.d1net.com):

国内头部to B IT门户,旗下运营国内最大的甲方CIO专家库和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信众智(www.cioall.com)。旗下运营19个IT行业公众号(微信搜索D1net即可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为:企业网D1Net,如果不注明出处,企业网D1Net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