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技术探讨 → 正文

数字经济时代下农业价值互联网的建设之路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0-09-25 12:49:12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9月24日,由主流企业级IT媒体企业网D1Net、CIO智力分享平台信众智联合主办的2020 CIOC全国CIO大会于云南·香格里拉市隆重召开。大会汇集国药集团、国家信息中心、戴尔科技集团、浪潮信息、微软、中国石化、京东智联云、新凤鸣集团、雪松控股集团、Commvault、美云智数、销售易、蒙牛集团、万华化学、易路、乐宜嘉、石墨文档、罗牛山集团、永高集团、平安保险集团、北大方正等众多全国各大行业大中型企业信息主管、企业信息化一线厂商和服务提供商,以“后疫情时代的数字化转型”为主题,分享交流CIO在工作中的经验和困惑,探讨新基建,云计算,大数据,AI,信息安全,远程协作,开源、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升级, RPA,区块链,私域流量运营,职业发展方向等相关话题。
 
以下是现场速记。
 

原罗牛山集团CIO 张志强
 
张志强:大家中午好!快到吃饭点了,谈谈猪肉的事情,不知道大家会不会饿。
 
我今天的分享分两个部分:
 
1.我这么多年在CIO岗位上,以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历程,一个述职的历程。
 
2.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生猪行业做了哪些数字化的转变,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探讨。
 
一、新压力、新挑战、新模式
 
我是2010年从美国回来,回来以后,作为海南的人才引进进到了海南,然后进入了罗牛山这家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农业公司,这家公司是致力于生猪养殖及多元化、多业态的综合性上市公司。我进到这个公司时,面临的新压力、新挑战、新模式,就像前面刘总讲过的一些问题,讲IT的价值,讲商业模式,讲蓝图规划,每个步骤都是很艰辛的。
 
记得一开始,我进去时只是IT部门经理,跟高层讲IT的价值如何赋能生产,如何赋能农业,我觉得那个时候他们还在原始和传统的情况下洗脑的过程。
 
第二阶段我就变成了罗牛山CIO,主管农业、地产、教育、银行等方面信息化建设,又面临技术方面的挑战,新的技术、新的应用场景以及新的业务诉求,这时候我们的团队从几个人变成几十个人,从自主开发向SaaS模式的转变,经历了很多既痛苦又觉得很沉迷的一个过程。
 
到了第三阶段,随着整个过程的发展,2018年,对于我们来说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灾难,就是非洲猪瘟。2018年2月14日,刚好过情人节,在东北传来一个消息,90万头猪全部活埋。第二天所有农业股大盘时迅速下跌,第三天整个终端生猪价格开始下降。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做了生猪B2B的交易平台,从2013年到2018年的累积交易量达到400多亿,占全国生猪交易量不到2%,因为全国生猪交易量大约在7亿头左右,平均每头猪的价值在2500元-3000元区间。
 
到了2018年,就像2019年非典时成就了阿里巴巴一样,我们的产量迅速往上增,为什么会增加呢?有两个因素,就是我们赶上了2018年生猪界的新时代。这时候大家都需要由一个最直接透明的交易去看到我们交易的生猪是不是染上非洲猪瘟的猪,是不是从疫情区向非疫情区流转的猪。所以这时候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机会。
 
但是因为国家生猪交易平台挂着“国家”,实质上当时还没有真正形成对外的公益性,背后几个股东显然看到了,各大规模厂不愿上线,所以导致了我们猪源不够,导致B2B平台全面受到了猪源的阻碍,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记得2019年年底开董事会时,强烈争论了一个问题,在数字化经济时代,遭受到非连续性变革时,是不是由组织内的协同变成组织间的协同,从体内循环变成体外循环,从一个圈层变成一个更大的圈层,但是我们面对这样一个传统的企业,遇到的问题和阻碍是非常大的。所以那时候我的身份又发生了变化,我们在内部成立了一个运营公司——海南农数信息科技,想以一个独立化运作的公司去完成这个事情,但是很显然,我们的结果并不是很好。
 
当我们在焦虑时,疫情全面爆发,记得当时我们还在研究2019年年底时计划去武汉、湖南、长沙、江西设立各种各样的分级市场,全面开花,以总部带分级市场的形式来做这个事情。这个时候我的身份又发生了变化,一个运营公司的董事变成篮球国家生猪交易市场的首席架构师和COO运营官。但当我们把所有计划都做好的时候,疫情来临了,所有的计划全部被我们打碎了。
 
这个时候集团以及上层的高层又提出了新的东西,我们要保供给,我们要支持当地民生,这时候我们的组织、商业模式,以及原来所要坚持和既定的方式全部被打破了,人不能行走了,会议从线下变成了线上,经营模式是否都可以变成线上?那时候我们团队就开始变成了社区营销小程序平台的开发,只是用一些已经有的大的平台快速迭代一些能保供给、保应用、保供应的小程序。
 
我们从2月份开始,过年后这段时间,在海南、在重庆开始遍布各种小程序开始做这个事情。做到7、8月份,2020年8月12号,海南有一个新的政策,自贸区智慧岛政策,包括之前中央出台的新基建政策。我们原来认为没有办法说服高层和投资者去完成的从体内循环向体外循环的过程,疫情加速了改变,加速了领导者和决策者认知的变化,从一个连续性的产业打破了这种连续,在传统产业当中找到了第二曲线,我们似乎觉得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包括海南自贸区、自贸港政策出来时,我们又发生了严重的变化,而这个严重的变化导致着我们开始要向更高的要求、更高的目标去迈进,所以我们成立了基于区块链、基于质量溯源的企业,我的身份又发生了变化。
 
7月份,我们成立这个公司时,团队就开始在总结过往所有的经历,似乎想在过往当中去寻找到一个规律,我们尝试着不去走寻常路,但我们所有的创新、所有的改变都应该长在传统的行业当中。所以我们总结了一下我们做的这几步和未来做的东西。
 
企业数字化从企业内部向整个行业贯穿,从一个小圈层向大圈层转变的过程当中,无非就是两点,就是企业的数字化能力以及降本增效的效果,同时要考验的就是数据的获取能力。我们原来总是讲大数据、数据分析、营销用户画像等等,却忽略了数据从哪儿来,是自觉的,还是非自觉的。
 
在生猪行业非常有体会的一件事情,我们面临着三种数据:1.国家统计数据。2.政府监管数据。3.行业和企业数据。我在这三个数据对比当中,每一年都是同样一个产值指标会形成三份数据,而这三份数据产生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被动性获取数据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利用传统的互联网经营模式+数字化改造的技术,加大自身数据获取能力,被动性变成主动性,从而才解决效率和成本问题。
 
记得在2016年,我做一个10万头智慧化猪场,要全自动化无人猪场,从养殖、种猪到仔猪,到出栏,年出栏10万头猪场,要花费成本是2个亿,而现在经过对比,要花费的成本大约在3000万左右,而这个变化的原因来自于从企业内部信息化的改造向全行业信息化改造的贯穿,从原来摄像头的非智能化到智能化,从智能化到数据化,包括生猪耳标等等,有更多人参与和应用到这里,才导致了成本的降低,这就是我一直在宣扬的,任何一个产业的生态刚开始是从企业内部长出来的,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向企业外部去寻找,一定是要做体外循环才更有出路。
 
罗牛山团队这么多年经历三个步骤或正在深化四个步骤的东西:
 
业务数字化。通过信息化软件,包括上SAP,上更多ERP,实现了业务数字化,也就是从线下把业务搬到了线上,从非结构化的企业管理数据变成结构化的数据。
 
数据资产化。在这个阶段的业务数字化中,今天为什么要成立一家专门数据公司来完成这样的事情,就是要形成数据资产化,特别在农业方面表现的几个特点,品牌的溢价,质量的保证,以及农业共享经济的前提。
 
在数据资产化当中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分析,从一个仔猪到在座各位吃到的那块猪肉,中间的差值翻了两倍,也就是说一头出栏的生猪价值在2500元左右,等到我们吃到那块肉再还原到生猪当中,已经变成了6000元,中间各种环节加价上去,导致了养猪的人并没有多赚一分钱,生产加工者并没有多赚一分钱,损失的还是农民的积极性。所以当数字资产化,一定催生农业共享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认为的第一个在业务数字化进程当中,从业务的数字化变成数字资产化迈进的过程。
 
之前我们做的都是数据驱动场景,通过数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让原来用10个人干得事情变成5个人干,用原来不能用科技手段完成的事情用软件、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必然会形成更多一些平台之间的数据壁垒,也会存在很多当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建一个猪场为什么要2个亿,我们要自建猪房,要自建通讯管道,要自建数据分析模型等等,但是今天我们会向场景的智能化转变,这时候我们会利用视频,可以利用大华、海康、威视,他们已经深入到了边缘计算,如石墨文档,一个农民可能不会用高深的信息化软件,但是一个文档的在线化就可以帮助他实现,这些智能化产品背后,包括B2B的交易平台,我们现在的生猪国家级交易平台,这些最终得到的结果是我们形成了一个根本性从被动去收集数据,让数据变成自增长,只有数据变成自增长,加上数字资产化的变革,以及加上商业模式的创新,几个联动在一起,才能形成我个人认为的在农业行业,在新型经济下一个新的模式的转变。这时候可能会降低各种决策者的决策风险。
 
原来决策者都会认为这是好东西,我也认为这是好东西,但是投入这么大的资产,风险怎么可控,将来是否能达到收益?现在这些场景智能化,数据资产化,以及可以有能力创造最小的MVP、最小的可视化的商业模式的单元里交给投资者、决策者,加速了信息化在传统农业当中快速的迭代和转变。
 
这是通过我的职场变革,以及发展的心理历程中的总结,也是我团队的总结。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边学习、边感悟,跟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这个过程,未来整个路子还很长,数字经济刚刚开始,疫情也好,新基建也好,危机也好,机会也好,都是刚刚开始,
 
昨天有人说起点既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这好像就是从事IT者的一个心理历程。
 
二、猪——现状
 
我们做这件事情之前对整个行业进行了深度的分析,2013年跑了将近十个省,跟很多专家、行业人员进行沟通,从重庆荣昌开始去调研、总结这些东西,最终第一步成立了一个国家生猪交易平台。我们在总结过程中,随着这个阶段的变化,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之前,我认为生猪的供应其实是不够的,所以有得吃是最好的,特别是在2018年,我们走访了很多农民工,他们说了一个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他说:“我一个星期不吃猪肉,身上会没劲的。”我突然理解到一个问题,就是我在2017年在农业部向相关领导汇报时,韩副部长说了一句话“猪粮安天下”,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了猪肉的重要性。我们一直以来在1.0,有得吃就好。
 
刚才我说这话时,在座有一些朋友在笑,为什么我们没有这个体会呢?因为我们吃得好。我们从第一步有得吃到吃得好,这是一个经济体制往上发展的变化。到了2018年非洲猪瘟开始的时候,在某一个省某一个市,我亲眼见到一个猪栏3000头猪被宣布染上了非洲猪瘟,在检疫部门监督下把猪活埋,因为焚烧解决不了猪瘟问题,大部分采用原始方法就是活埋,而活埋间隔三个小时以后,检疫部门走了,猪场老板又把它挖出来了,连夜推到屠宰场做成了白条,推向了市场。而非洲猪瘟为什么没有引起社会的恐慌呢?因为在中国饮食习惯当中不吃生猪肉,不像国外吃生牛肉或几分熟的牛肉,非洲猪瘟这个病毒的特点是在高温100摄氏度下就消失了。但是大家想想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经过这样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这时候就变成了从2.0向3.0迈进的过程,就是要吃品质,什么是好的品质?怎么样才算好的品质?这是我们在这几年过程当中总结的对于生猪行业的第一个历程。
 
从养殖效率的过程中也看到了,生产在短期当中看的是效率,看肉料比、PSY。什么是肉料比?就是养一头猪,最终宰杀完了以后,净猪肉的公斤数和毛猪公斤数之间的比例,就带来了成本意识。只要肉料比增高、成本降低、出肉率增高,这时候就能多赚钱。中期我们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要看产品,主要看的是猪肉的安全和品质。长期看什么?没有共享经济的情况下,受损失的永远是养猪户,宰猪户,长期要看品牌的溢价,现在可以数出来很多小众品牌,比如达瓦山黑猪,丁磊师兄建的黑猪等等。
 
我们为了追求这个目标,就是要破解猪周期的现象,而猪周期的现象其实就是供需关系平衡的关系,这个数据可以看到为什么有猪肉涨和跌,但是无论生猪交易涨与跌,我们买肉永远都是那么贵,这就是一个不平衡的现象。所以猪周期很讨厌,让养猪变成了一种赌博,不知道今年生猪是涨还是跌,反正凭运气吧,反正农民也不能干别的,也没有能力干别的。所以通过总结,建立了国家生猪交易市场,建立了数字化生产转变的一些东西。
 
我们做了哪些事情?
 
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以猪价为基础的B2B互联网的商业平台,这是我们第一个建立的商业模式,我们建立了一套整体的生猪线上生产管理以及交易管理平台,我们跟很多家合作所建立的一些手段,智能环控、电子耳标、电子笔,把所有的生产环节很多东西变成了智能化,让数据在无形当中进行自动的采集,达到准确、及时、全面的过程,最终形成数据的闭环。这是我们过往要做的一些事情,我们收集完数据、整理过程中,再把这些数据推给猪场,最终形成无人化的智慧猪场。这个成本可能降低到多少?原来一个10万头猪场,要用饲养员+技术人员达45人左右,而现在5个人就可以完成了,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我们建立了第二个商业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生产源头的模式,也是建立了以数据为中心、以猪联网为中心、以猪场为圆心的一整套一站式服务平台,但仅限于企业内部的循环。
 
接下来要做什么?
 
有了这些数据,目前正在把这五个关键环节,去掉中间冗余环节,最终形成一个链条,形成一个生猪产业交易的联盟链,在这个联盟链下面,最终实现交易透明、数据不可篡改,账本分享的真正共享经济,从源头和到终端之间的所有产生的价值按劳进行分配,让农民从原来得不到销售环节的收益最终可以得到,让老百姓可以得到真正的可溯源的东西,可查询、可看。目前已经收集和整理了检测数据、交易过程数据、品牌物流补货数据,最终形成一个报告,这张报告就会贴在每一个产品商标上,每个用户买到的肉就知道是哪个猪场、屠宰场、养殖户在哪天运来的,所有的数据都可以产生,而且这个数据是不可篡改的。
 
品牌猪价值传导链。
 
从原始信息化改造到最后品牌猪价值链的传导,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汇报的从一个传统的信息化转型到数字化转型,再到价值互联网建设的整体心里历程。相信未来在数字经济下,用互联网的方法论、数字经济科技技术的手段,可以重新定义生猪产业,真正让大家吃到放心的猪肉。
 
谢谢大家!

关键字:CIO数字化转型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数字经济时代下农业价值互联网的建设之路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技术探讨 → 正文

数字经济时代下农业价值互联网的建设之路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0-09-25 12:49:12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9月24日,由主流企业级IT媒体企业网D1Net、CIO智力分享平台信众智联合主办的2020 CIOC全国CIO大会于云南·香格里拉市隆重召开。大会汇集国药集团、国家信息中心、戴尔科技集团、浪潮信息、微软、中国石化、京东智联云、新凤鸣集团、雪松控股集团、Commvault、美云智数、销售易、蒙牛集团、万华化学、易路、乐宜嘉、石墨文档、罗牛山集团、永高集团、平安保险集团、北大方正等众多全国各大行业大中型企业信息主管、企业信息化一线厂商和服务提供商,以“后疫情时代的数字化转型”为主题,分享交流CIO在工作中的经验和困惑,探讨新基建,云计算,大数据,AI,信息安全,远程协作,开源、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升级, RPA,区块链,私域流量运营,职业发展方向等相关话题。
 
以下是现场速记。
 

原罗牛山集团CIO 张志强
 
张志强:大家中午好!快到吃饭点了,谈谈猪肉的事情,不知道大家会不会饿。
 
我今天的分享分两个部分:
 
1.我这么多年在CIO岗位上,以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历程,一个述职的历程。
 
2.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生猪行业做了哪些数字化的转变,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探讨。
 
一、新压力、新挑战、新模式
 
我是2010年从美国回来,回来以后,作为海南的人才引进进到了海南,然后进入了罗牛山这家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农业公司,这家公司是致力于生猪养殖及多元化、多业态的综合性上市公司。我进到这个公司时,面临的新压力、新挑战、新模式,就像前面刘总讲过的一些问题,讲IT的价值,讲商业模式,讲蓝图规划,每个步骤都是很艰辛的。
 
记得一开始,我进去时只是IT部门经理,跟高层讲IT的价值如何赋能生产,如何赋能农业,我觉得那个时候他们还在原始和传统的情况下洗脑的过程。
 
第二阶段我就变成了罗牛山CIO,主管农业、地产、教育、银行等方面信息化建设,又面临技术方面的挑战,新的技术、新的应用场景以及新的业务诉求,这时候我们的团队从几个人变成几十个人,从自主开发向SaaS模式的转变,经历了很多既痛苦又觉得很沉迷的一个过程。
 
到了第三阶段,随着整个过程的发展,2018年,对于我们来说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灾难,就是非洲猪瘟。2018年2月14日,刚好过情人节,在东北传来一个消息,90万头猪全部活埋。第二天所有农业股大盘时迅速下跌,第三天整个终端生猪价格开始下降。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做了生猪B2B的交易平台,从2013年到2018年的累积交易量达到400多亿,占全国生猪交易量不到2%,因为全国生猪交易量大约在7亿头左右,平均每头猪的价值在2500元-3000元区间。
 
到了2018年,就像2019年非典时成就了阿里巴巴一样,我们的产量迅速往上增,为什么会增加呢?有两个因素,就是我们赶上了2018年生猪界的新时代。这时候大家都需要由一个最直接透明的交易去看到我们交易的生猪是不是染上非洲猪瘟的猪,是不是从疫情区向非疫情区流转的猪。所以这时候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机会。
 
但是因为国家生猪交易平台挂着“国家”,实质上当时还没有真正形成对外的公益性,背后几个股东显然看到了,各大规模厂不愿上线,所以导致了我们猪源不够,导致B2B平台全面受到了猪源的阻碍,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记得2019年年底开董事会时,强烈争论了一个问题,在数字化经济时代,遭受到非连续性变革时,是不是由组织内的协同变成组织间的协同,从体内循环变成体外循环,从一个圈层变成一个更大的圈层,但是我们面对这样一个传统的企业,遇到的问题和阻碍是非常大的。所以那时候我的身份又发生了变化,我们在内部成立了一个运营公司——海南农数信息科技,想以一个独立化运作的公司去完成这个事情,但是很显然,我们的结果并不是很好。
 
当我们在焦虑时,疫情全面爆发,记得当时我们还在研究2019年年底时计划去武汉、湖南、长沙、江西设立各种各样的分级市场,全面开花,以总部带分级市场的形式来做这个事情。这个时候我的身份又发生了变化,一个运营公司的董事变成篮球国家生猪交易市场的首席架构师和COO运营官。但当我们把所有计划都做好的时候,疫情来临了,所有的计划全部被我们打碎了。
 
这个时候集团以及上层的高层又提出了新的东西,我们要保供给,我们要支持当地民生,这时候我们的组织、商业模式,以及原来所要坚持和既定的方式全部被打破了,人不能行走了,会议从线下变成了线上,经营模式是否都可以变成线上?那时候我们团队就开始变成了社区营销小程序平台的开发,只是用一些已经有的大的平台快速迭代一些能保供给、保应用、保供应的小程序。
 
我们从2月份开始,过年后这段时间,在海南、在重庆开始遍布各种小程序开始做这个事情。做到7、8月份,2020年8月12号,海南有一个新的政策,自贸区智慧岛政策,包括之前中央出台的新基建政策。我们原来认为没有办法说服高层和投资者去完成的从体内循环向体外循环的过程,疫情加速了改变,加速了领导者和决策者认知的变化,从一个连续性的产业打破了这种连续,在传统产业当中找到了第二曲线,我们似乎觉得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包括海南自贸区、自贸港政策出来时,我们又发生了严重的变化,而这个严重的变化导致着我们开始要向更高的要求、更高的目标去迈进,所以我们成立了基于区块链、基于质量溯源的企业,我的身份又发生了变化。
 
7月份,我们成立这个公司时,团队就开始在总结过往所有的经历,似乎想在过往当中去寻找到一个规律,我们尝试着不去走寻常路,但我们所有的创新、所有的改变都应该长在传统的行业当中。所以我们总结了一下我们做的这几步和未来做的东西。
 
企业数字化从企业内部向整个行业贯穿,从一个小圈层向大圈层转变的过程当中,无非就是两点,就是企业的数字化能力以及降本增效的效果,同时要考验的就是数据的获取能力。我们原来总是讲大数据、数据分析、营销用户画像等等,却忽略了数据从哪儿来,是自觉的,还是非自觉的。
 
在生猪行业非常有体会的一件事情,我们面临着三种数据:1.国家统计数据。2.政府监管数据。3.行业和企业数据。我在这三个数据对比当中,每一年都是同样一个产值指标会形成三份数据,而这三份数据产生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被动性获取数据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利用传统的互联网经营模式+数字化改造的技术,加大自身数据获取能力,被动性变成主动性,从而才解决效率和成本问题。
 
记得在2016年,我做一个10万头智慧化猪场,要全自动化无人猪场,从养殖、种猪到仔猪,到出栏,年出栏10万头猪场,要花费成本是2个亿,而现在经过对比,要花费的成本大约在3000万左右,而这个变化的原因来自于从企业内部信息化的改造向全行业信息化改造的贯穿,从原来摄像头的非智能化到智能化,从智能化到数据化,包括生猪耳标等等,有更多人参与和应用到这里,才导致了成本的降低,这就是我一直在宣扬的,任何一个产业的生态刚开始是从企业内部长出来的,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向企业外部去寻找,一定是要做体外循环才更有出路。
 
罗牛山团队这么多年经历三个步骤或正在深化四个步骤的东西:
 
业务数字化。通过信息化软件,包括上SAP,上更多ERP,实现了业务数字化,也就是从线下把业务搬到了线上,从非结构化的企业管理数据变成结构化的数据。
 
数据资产化。在这个阶段的业务数字化中,今天为什么要成立一家专门数据公司来完成这样的事情,就是要形成数据资产化,特别在农业方面表现的几个特点,品牌的溢价,质量的保证,以及农业共享经济的前提。
 
在数据资产化当中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分析,从一个仔猪到在座各位吃到的那块猪肉,中间的差值翻了两倍,也就是说一头出栏的生猪价值在2500元左右,等到我们吃到那块肉再还原到生猪当中,已经变成了6000元,中间各种环节加价上去,导致了养猪的人并没有多赚一分钱,生产加工者并没有多赚一分钱,损失的还是农民的积极性。所以当数字资产化,一定催生农业共享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认为的第一个在业务数字化进程当中,从业务的数字化变成数字资产化迈进的过程。
 
之前我们做的都是数据驱动场景,通过数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让原来用10个人干得事情变成5个人干,用原来不能用科技手段完成的事情用软件、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必然会形成更多一些平台之间的数据壁垒,也会存在很多当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建一个猪场为什么要2个亿,我们要自建猪房,要自建通讯管道,要自建数据分析模型等等,但是今天我们会向场景的智能化转变,这时候我们会利用视频,可以利用大华、海康、威视,他们已经深入到了边缘计算,如石墨文档,一个农民可能不会用高深的信息化软件,但是一个文档的在线化就可以帮助他实现,这些智能化产品背后,包括B2B的交易平台,我们现在的生猪国家级交易平台,这些最终得到的结果是我们形成了一个根本性从被动去收集数据,让数据变成自增长,只有数据变成自增长,加上数字资产化的变革,以及加上商业模式的创新,几个联动在一起,才能形成我个人认为的在农业行业,在新型经济下一个新的模式的转变。这时候可能会降低各种决策者的决策风险。
 
原来决策者都会认为这是好东西,我也认为这是好东西,但是投入这么大的资产,风险怎么可控,将来是否能达到收益?现在这些场景智能化,数据资产化,以及可以有能力创造最小的MVP、最小的可视化的商业模式的单元里交给投资者、决策者,加速了信息化在传统农业当中快速的迭代和转变。
 
这是通过我的职场变革,以及发展的心理历程中的总结,也是我团队的总结。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边学习、边感悟,跟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这个过程,未来整个路子还很长,数字经济刚刚开始,疫情也好,新基建也好,危机也好,机会也好,都是刚刚开始,
 
昨天有人说起点既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这好像就是从事IT者的一个心理历程。
 
二、猪——现状
 
我们做这件事情之前对整个行业进行了深度的分析,2013年跑了将近十个省,跟很多专家、行业人员进行沟通,从重庆荣昌开始去调研、总结这些东西,最终第一步成立了一个国家生猪交易平台。我们在总结过程中,随着这个阶段的变化,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之前,我认为生猪的供应其实是不够的,所以有得吃是最好的,特别是在2018年,我们走访了很多农民工,他们说了一个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他说:“我一个星期不吃猪肉,身上会没劲的。”我突然理解到一个问题,就是我在2017年在农业部向相关领导汇报时,韩副部长说了一句话“猪粮安天下”,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了猪肉的重要性。我们一直以来在1.0,有得吃就好。
 
刚才我说这话时,在座有一些朋友在笑,为什么我们没有这个体会呢?因为我们吃得好。我们从第一步有得吃到吃得好,这是一个经济体制往上发展的变化。到了2018年非洲猪瘟开始的时候,在某一个省某一个市,我亲眼见到一个猪栏3000头猪被宣布染上了非洲猪瘟,在检疫部门监督下把猪活埋,因为焚烧解决不了猪瘟问题,大部分采用原始方法就是活埋,而活埋间隔三个小时以后,检疫部门走了,猪场老板又把它挖出来了,连夜推到屠宰场做成了白条,推向了市场。而非洲猪瘟为什么没有引起社会的恐慌呢?因为在中国饮食习惯当中不吃生猪肉,不像国外吃生牛肉或几分熟的牛肉,非洲猪瘟这个病毒的特点是在高温100摄氏度下就消失了。但是大家想想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经过这样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这时候就变成了从2.0向3.0迈进的过程,就是要吃品质,什么是好的品质?怎么样才算好的品质?这是我们在这几年过程当中总结的对于生猪行业的第一个历程。
 
从养殖效率的过程中也看到了,生产在短期当中看的是效率,看肉料比、PSY。什么是肉料比?就是养一头猪,最终宰杀完了以后,净猪肉的公斤数和毛猪公斤数之间的比例,就带来了成本意识。只要肉料比增高、成本降低、出肉率增高,这时候就能多赚钱。中期我们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要看产品,主要看的是猪肉的安全和品质。长期看什么?没有共享经济的情况下,受损失的永远是养猪户,宰猪户,长期要看品牌的溢价,现在可以数出来很多小众品牌,比如达瓦山黑猪,丁磊师兄建的黑猪等等。
 
我们为了追求这个目标,就是要破解猪周期的现象,而猪周期的现象其实就是供需关系平衡的关系,这个数据可以看到为什么有猪肉涨和跌,但是无论生猪交易涨与跌,我们买肉永远都是那么贵,这就是一个不平衡的现象。所以猪周期很讨厌,让养猪变成了一种赌博,不知道今年生猪是涨还是跌,反正凭运气吧,反正农民也不能干别的,也没有能力干别的。所以通过总结,建立了国家生猪交易市场,建立了数字化生产转变的一些东西。
 
我们做了哪些事情?
 
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以猪价为基础的B2B互联网的商业平台,这是我们第一个建立的商业模式,我们建立了一套整体的生猪线上生产管理以及交易管理平台,我们跟很多家合作所建立的一些手段,智能环控、电子耳标、电子笔,把所有的生产环节很多东西变成了智能化,让数据在无形当中进行自动的采集,达到准确、及时、全面的过程,最终形成数据的闭环。这是我们过往要做的一些事情,我们收集完数据、整理过程中,再把这些数据推给猪场,最终形成无人化的智慧猪场。这个成本可能降低到多少?原来一个10万头猪场,要用饲养员+技术人员达45人左右,而现在5个人就可以完成了,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我们建立了第二个商业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生产源头的模式,也是建立了以数据为中心、以猪联网为中心、以猪场为圆心的一整套一站式服务平台,但仅限于企业内部的循环。
 
接下来要做什么?
 
有了这些数据,目前正在把这五个关键环节,去掉中间冗余环节,最终形成一个链条,形成一个生猪产业交易的联盟链,在这个联盟链下面,最终实现交易透明、数据不可篡改,账本分享的真正共享经济,从源头和到终端之间的所有产生的价值按劳进行分配,让农民从原来得不到销售环节的收益最终可以得到,让老百姓可以得到真正的可溯源的东西,可查询、可看。目前已经收集和整理了检测数据、交易过程数据、品牌物流补货数据,最终形成一个报告,这张报告就会贴在每一个产品商标上,每个用户买到的肉就知道是哪个猪场、屠宰场、养殖户在哪天运来的,所有的数据都可以产生,而且这个数据是不可篡改的。
 
品牌猪价值传导链。
 
从原始信息化改造到最后品牌猪价值链的传导,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汇报的从一个传统的信息化转型到数字化转型,再到价值互联网建设的整体心里历程。相信未来在数字经济下,用互联网的方法论、数字经济科技技术的手段,可以重新定义生猪产业,真正让大家吃到放心的猪肉。
 
谢谢大家!

关键字:CIO数字化转型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