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CIOCIO联盟 → 正文

后疫情时代企业的数字化建设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0-08-22 11:21:1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8月22日,2020京津冀CIO大会暨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京津冀三地大咖和精英齐聚,共话新基建与数字化转型,分享实践经验,探索危机中的机会,共谋发展。
 
以下是现场速记。
 


西云数据制造业资深行业顾问 盛涛
 
西云数据制造业资深行业顾问盛涛: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于西云数据的盛涛。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后疫情时代,我们企业的数字化建设这样的话题。
 
我刚才突然发现今天的这个大会是我在疫情之后参加的第一个线下的大规模的活动。所以刚才嘉宾也提到了很多,对整个疫情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疫情的突然的出现和爆发,对整个社会和我们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其实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也导致了我们很多的企业现在开始在重新对于之前可能没有想去做的事情,或者没有急于去做的事情有了重新的思考。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在去思考,我怎么能够去提高企业运营的弹性?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在右侧有一个图,这个图是我们一个企业,我们业务发展的趋势的变化的图,这个是很理想的曲线,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个不断的增长的业务情况。
 
我们也看到了在疫情之下,虽然我们的经济受到影响,但是仍然有非常多的企业走出了这样的曲线。比如刚才提到了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等这样的一些在线的企业,其实他们在疫情爆发情况下,同时他们的业务也有了非常大的增长。
 
大家我们也会发现,这些企业很快就找到曲线的右上角的地方。他们会遇到很大的瓶颈,这个瓶颈就是我的业务量快速的超出了企业的运营能力。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的在线教育平台,在我们疫情的初期,我们的小朋友们都开始去上网课的时候,很多的教育平台崩了,所以这个是我们很多人遇到的一个情况,它的背后是我们企业的运营的弹性不够。当我们在任何的外界的外力的促动下,我们的业务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企业运营能力没有能够随之而产生变化。
 
其实我们还看到在疫情之下很多企业业务情况是走了相反的曲线,也就是由于疫情的出现,它的业务量有了大幅度的萎缩。比如航空业、酒店业、旅游业,它正好走了相反的曲线。所以在这个疫情之下,很多他们快速的走到了左下角的位置,也就是说企业运营能力还在,但是我的业务量已经萎缩的很小,所以我的企业的运营的资产,它的利用率已经非常的低,但我还要为之去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我并没有随着业务量的变化,我企业的运营的能力而随之变化。
 
正是由于这两种情况的出现,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去探讨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让我的企业运营能力更具弹性?可以随着业务的变化而增加或者降低。所以这是我们在疫情之下,看到很多企业的思考。
 
另外一种,我们可以看到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很大的变化。我们都开始居家办公了,我们员工没有办法回到办公岗位,没有办法去到客户的现场。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怎么能够保证我企业的业务的连续性?这个也是摆在很多企业面前的挑战。
 
另外一个是随着疫情的变化,我们的经济还是有了蛮大的影响,刚才的嘉宾里面也有一些数据,全球来看整个的经济都属于下降的趋势,当然现在在慢慢恢复。对于我们企业来讲,给我们的企业的竞争的压力带来非常大的挑战。
 
竞争在越来越加剧的情况下,企业怎样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去保证或者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是摆在很多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在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企业在采取一些措施,在这些采取措施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趋势就是它的解决之道在于迁移到云端,这是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疫情的催化之下,很多企业所采取的措施或者说我们看到的这样的趋势的变化。
 
企业在不断的将它的业务系统,将它的IT系统迁移到云端,从而来去释放它的IT的资源。这样的话,可以帮助它去削减整个基础设施运营的成本,能够帮助它去减少这种成本非常高昂的停机的时间,可以帮助企业去释放我们的人员的生产力,提高我们生产效率,可以帮助我们去加速我们交付的速度,加速我们创新的速度。这是我们看到一些趋势和这个趋势可以带给我们的价值和好处。
 
下面我们可以具体的看一下。通过迁移到云端,我们可以做什么?
 
第一,可以实现更低的运营成本。这里面有一个分析,这个分析是我们在帮一个全球跨国的集团在做的整体上云的迁移的评估跟分析。这个迁移和评估的分析,我们是整理了这个企业内部目前在运营的IT的基础设施和它的IT系统运营的情况,我们比较了三个场景:第1个场景,企业仍然延续目前本地数据中心的模式;第2个是通过18个月的时间将我的系统迁移云端;第3个场景通过36个月将企业系统迁移到云端。
 
通过这三个场景比较和分析得出结果,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直观的看到。通过我们将企业IT系统迁移到云端,我们可以有非常大的回报,我们可以节省大量的投资。这里有一些具体的数据,不具体来讲,这是针对于这个企业实际情况得出的具体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样的数据,五年下来可以帮助企业节省25%的成本。相比较于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投资来讲,投资回报率大概在23%左右,而且这种回报是可以立即见效的。而不是说有些系统需要一段时间或者需要相应的组织结构的管理体系的变化才能看到成效。这种模式是可以立即去见效的。我们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给这个企业很明确的体检的结果,做这件事情对你带来的好处是怎么样。
 
现在我们是通过专业咨询服务团队,他们有很大的比重的工作在帮企业去做这样的迁移的分析和评估。针对疫情之下越来越企业考虑做这件事情,我们也是拿出了免费的额度可以帮助部分企业能够去帮它免费做这件事情,所以如果说有企业希望能够对于目前的资产的情况,对于目前的IT的架构,如果未来我要迁移到云端,我有什么样的提升?我有什么样的回报?我希望能够去做一些评估,做一些分析,也可以找到我们。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帮助企业去实现更低的运营成本!
 
第二个,通过迁移到云端帮助企业提升业务的连续性。刚才我们也讲了,特别是在疫情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我怎么能够有更好的、更安全的一种机制来去支持我的灵活办公?我的远程办公?其实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不同角色的人对于业务连续性需求不一样。
 
对于我们的高管来讲,他们可能更多的是关注,当我遇到重大灾难的时候,当我遇到重大变化的时候,我企业的风险在哪里?我如何去采取措施,我有没有相应的机制去应对这样的变化?如果对于一些高监管的行业,比如像金融、医疗等等像这样的一些行业,我是不是有足够合规的机制去应对这样的变化?所以这是可能在高管层面他们所关注的一些保证企业业务连续性的问题。
 
从业务层面,比如对外销售服务人员或者对这些人力或者培训的人员,他们可能更多的关注是说当员工没有办法到达客户的现场,没有办法近距离跟客户沟通,怎么能保证我还可以持续的给我的客户去提供良好的服务?怎么能够在我的员工没有办法回到企业办公室的时候,我还能够保证对他们去进行持续的能力的提升和内部的培训?所以他们可能更多会关注在业务层面,怎么保证业务连续性?
 
对于我们IT或者CIO来讲,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这些业务的目标怎么通过我们IT的系统去实现?以及我们根据业务目标我们的RPO、RTO具体的参数。这是企业内部不同角色的人对于保证业务连续性,他有一些不同的诉求。
 
针对于这些不同的诉求,西云数据从三个维度提供给企业客户。首先针对规划和咨询的维度,可以利用专业咨询的团队从对企业风险的评估,我们组织机构的建立,包括我们技术架构,比如我们这些灾备的技术平台的构建,甚至双核架构的构建,从这些维度,从这些不同的业务部门的需求,我们可以从规划和咨询的维度来给我们的客户提供支持。
 
对于业务部门来讲,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全托管的云计算的服务。比如说我们的远程云桌面的服务,比如远程的共享文档管理的服务,包括远程的呼叫中心的服务。通过这样的一些云托管的服务,可以帮助我们安全的、容易的、快速的去实现业务的连续性。
 
对于我们IT人员来讲,我们可以有很完善的,针对于不同场景的容灾备份的解决方案。这个容灾备份的解决方案是满足于客户不同业务的需求。从简单只是数据备份和恢复到热备甚至双活的解决方案,他们会满足我们不同的RTO、RPO的需求,同时也是提供了不同的成本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我们自身业务的需求和我们对成本的考量,我们可以经过这样的权衡去选择一个最适合我们的方案。当然,如果说我们的性能要求很高,比如我们的RTO、RPO要求实时恢复,我们可以去采用我们的热备或者双活的解决方案,可以实时进行切换。当我们业务的恢复的时间要求没有那么高,我们只是做数据的备份,或者我只是在我的云端保留我恢复系统最小的资源。当它遇到灾难的时候,仍然可以把全量系统拉起,只是说这个拉起可能会需要分钟级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案的组合去进行选择。
 
在AWS云平台上我们去构建业务连续性,它有些什么样的好处?
 
首先,我们可以不用自己去建立灾备中心。所以这样的话,对于我们去建立灾备中心所需要的地皮、建筑物以及到我们所需要的软硬件的资源,这些投资都可以省掉。
 
同时在云上,全部采用刚才讲的这些解决方案,全部都是采用的代码拉起的方式,所以它可以快速的部署。即便是很庞大的系统,我们仍然可以快速的拉起和部署,可以帮助我们去节省我们容灾的成本。
 
同时在容灾切换时,我们刚才讲的几个方案都是自动化切换,可以提高效率,避免切换过程中人工干预带来的失误和误操作。
 
同时在云平台上采用按需计费的模式,我们只需要根据我们使用的资源进行付费,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大量的初期投资的成本,帮助我们优化我们整个结构化的成本。
 
同时在云上面提供了非常多的管理工具,包括开发的工具,也可以帮助我们去降低IT管理的成本。
 
同时在云上可以非常方便的做数据验证或者是我们灾备的演练。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实时的去通过这样的验证和演练保证我所希望的RTO、RPO的指标,我们是可以满足的。
 
这是我们基于AWS云平台构建业务连续性、解决方案,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好处。
 
刚刚我们讲了怎么去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接下来我们只是保证我们这个企业能够运营,有一个弹性的平台可能还不够,我们更多的还是希望基于云平台做快速的创新。创新其实很多时候它不只是一个技术的概念,更多它是创新文化的构建。
 
所以AWS每年也会给我们很多客户组织创新训练营的活动,通过我们的专业咨询的团队,帮助我们企业一起构建这样创新的文化。因为我们知道亚马逊本身自己是创新型的企业,所以它在创新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方法论。我们也希望把这些经验和方法论能够赋能给我们国内客户,所以我们通过这样的创新训练营方式对我们客户进行赋能,帮助我们的客户一起去构建我们刚要去创建创新文化的时候,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组织,需要什么样的机制,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平台去支撑企业创新文化。在这一块如果大家对于创新,从文化的建立上面有一些需求也可以找到我们,从文化赋能上可以帮助大家。
 
除了创新文化上面,我们还有基础架构上面的需要。我们说怎么能够做快速的创新?它的敏捷很重要,就是我的基础架构是否敏捷?非常的重要。对于一个企业它的创新有非常大的一块是来自于企业的研发和设计部分,特别是对于传统制造业的企业。我们要创新,一定是在产品和业务上的创新,尤其是以产品创新为主。在产品创新过程中,我们是不是能够有一个敏捷的架构来支撑我去做产品设计,去做产品的仿真计算非常的重要。
 
这里面举了一个例子,当我们要做产品的开发,这里有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企业的仿真计算。我们这里面有个曲线,这个曲线就是我的开发设计部门,他们对于算力,对于计算资源需求的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常规的企业来讲,它平均对于计算算力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比如像这个例子里面,大概有只有200核左右,但是我们很多时候会遇到新产品发布的节点,也就是说我们黄线的节点。当我们研发好一个产品,我们需要去考虑是不是现在要把它推向市场?我们在这个时候要去做一个全量模型的仿真,我们要最后的来去验证一下,所有和这个产品相关的这些设计,它是不是全部能够满足我应用的需求?所以这时候我要用全量的模型去跑一下,通过仿真过程做计算、做验证。
 
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开始,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对于计算资源的激增,因为我们知道仿真计算对于算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说我们企业的设计研发的资源不够敏捷,不够弹性,这个时候我只能把我的这个过程的时间延长,我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情。这就会影响我的新产品上市的速度。
 
在云上,我们可以瞬间去获取我所需要的极限的资源,快速完成这样的工作。可以很快的走到绿色曲线的这一部分,绿线就是我已经经过了这样的仿真的验证,我已经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我,我现在是不是要发布这个新产品?可以看一下通过这样敏捷的方式,我们可以支撑企业去快速的做新产品的研发和新产品的上市。
 
我们基于AWS的服务,我们提供了端到端弹性的高性能计算的平台的解决方案,可以支持到我们企业的客户去做我们的设计和研发。当然,其实对于我们企业来讲,高性能计算即我们讲的HPC计算应用场景不止在研发,包括刚才讲到了气象预测,我们现在在全球包括在国内也都有非常多的做气象预测的客户,基于我们高性能计算的平台在做一些实时气象的预测。也包括了我们做金融的研发,比如说做金融的分析,这些分析里面都会应用计算。
 
我们基于AWS服务提供端到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提供了一个外部的控制台,我们所有对于这些集群的管理,计算任务的管理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外部平台,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进行操作。在后台会通过调度管理器配置底层自计算和存储的资源。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去实现我们对于计算资源要求较高的应用的场合。
 
我们通过这样平台的搭建,我们给企业提供了无限算力的可能,但是我们企业要去发展不止要快,成本要在可接受范围内。刚才我们讲的解决方案,同时它也集成了我们今年在中国刚推出的成本管理的方案,我们通过成本管理去把计算和存储资源所耗费的成本,可以给它做很好的规划和监控,我们可以把预算监控到部门级,监控到任务级,监控到作业级。所以我们可以给不同的部门,我们可以给不同的项目,甚至给不同的作业指定相应的预算。这样的话,既保证了我们拥有足够的计算资源,同时又让我们的计算资源的获取是在我的成本可控范围之内。
 
我们讲创新除了在产品的研发,也包括了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在这些新技术应用里,也包括了时下在国内特别火的机器学习。所以现在可以看到有很多创新的场景是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在实际的工作和实际产品之中。对于AWS来讲,它有一个愿景,将机器学习交付到每一位开发人员的手里,这个开发人员可能是一个专门去做机器学习底层开发的资深的发烧友,也有可能只是数据分析师或者大数据专家,甚至可能只是我的业务部门或者普通的程序开发的人员,他们未来都有足够的能力去应用机器学习的技术。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机器学习覆盖的领域在不断的扩大,从传统的制造业到医疗、到金融到各行各业都有非常多的机器学习的场景。
 
亚马逊在机器学习方面有20多年应用的经验,亚马逊平台上可以看到个性化产品推荐,物流中心里面可以看到大量自动运转的机器人,甚至我们的这些无人机。包括在前几年特别火的,比较网红的我们的amazon go无人超市,在它背后都是大量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
 
所以亚马逊也把它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包装起来,赋能给我们的企业,通过我们AWS服务的方式。所以我们构建了一个三层的基础学习的服务站,从底层只是提供最新、性能最高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以及我们预置好的深度机器学习框架的镜像,可以让机器学习发烧友或者深度玩家快速的搭建机器学习的平台去进行机器学习的任务的执行。到中间这一层,我们把机器学习这一平台封装好,提供图形化,操作更灵活的全托管的机器学习服务平台的服务,来将我们要进行机器学习所需要的数据的处理、模型的选择、训练部署等等所有的这些全流程的工作可以在这一个平台上进行构建,同时它把底层的资源做了封装,我们只是需要选择我们需要多大计算存储资源来进支撑机器学习的流程。这样又进一步减少了我们对于机器学习底层的工作。
 
在第二层,我们很多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师就可以在这一层进行完整的机器学习的业务流程。上面还有第三层,我们会针对非常通用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比如对于语音、文本、预测的处理等等,对于很常见的人工智能的场景,我们把它做成了SaaS的服务。未来如果你有一个产品,不管APP也好还是外部的服务也好,你只是需要调用相关的API,你的产品就已经具备了人工智能的能力、机器学习的能力,我们甚至都不需要去做这些训练,甚至不需要去研究这些模型和算法,我就可以让我的产品集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能力。
 
我们通过这三个平台也好或者这三层的服务的堆栈,我们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企业或者客户的需求。
 
同时,西云数据和AWS中国开发团队,我们也针对于更具体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场景,我们又做了进一步端到端的开发。针对于比如说我们列出来有一些OCR的识别,包括有些身份证的识别,包括有一些单据的识别,我们会更聚焦更具体的业务场景,我们提供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都是作为开源,用户可以免费去使用。比如在这里面,我们有OCR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自动的帮助我们客户快速的基于单据生成模板,快速的基于这些模板去把我们的图片或者把我们的单据,这些图像数据转换成结构化的数据,同时它是一个开源的免费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在很多的这些物流、医疗这样的客户里面现在有了非常多的应用,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的来支持到我们国内客户对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这样的应用。
 
虽然现在世界的政治格局变化很大,但是仍然挡不住我们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客户向全球出发的脚步。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利用AWS全球的资源和基础架构,更好的来支撑我们国内的客户去走向世界。同时可以更安全、更稳健的去进行全球业务的拓展。
 
现在AWS全球是有24个区域,大概有69个可用区为我们的全球客户提供云计算的服务。在这个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国内的企业出海的非常集中的,比如一带一路的范围,我们有非常密集的可用区,可以直接就近的给我们国内客户提供支持。
 
我们可以借助AWS全球基础设施实现快速的全球业务拓展,我们可以在数分钟之内就把你的应用去进行全球部署。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很方便、很简单的去实现全球业务的扩张。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很多的国内客户,也有越来越多的当它走向国外的时候,走向海外的时候也面临全球组网的需求。我们也利用AWS全球的网络资源,可以帮助我们的用户实现一点接入,连通全球的能力。因为在AWS全球所有的除了中国两个区域之外,所有的这些可用区,所有的区域都是全部通过它内部的这些骨干网连在一起。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网络资源,快速的实现全球的组网。
 
刚才我们提了很多AWS,但是我的名头其实是西云数据。这两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西云数据是AWS目前在中国宁夏区域运营服务商。我们是一个纯内资的企业,这是什么概念?我们可以不管全球的政治格局如何的变化,我们可以持续的、安全的、稳定的来为我们国内的客户提供云计算的服务。同时,所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是AWS全球最领先、服务最完善的云计算的服务的体系。
 
这样的话,其实是给我们国内的客户有了双重的保障。一方面我们是纯内资企业,在全球政治格局变化下,我们可以持续的为中国的客户服务。同时我们提供的服务都是基于AWS最先进云计算的服务。特别是在今年我们从全球引入新服务的速度其实不是在减慢其实是在加快。
 
很多用户在问AWS在中美关系下,是什么样的情况?没有停,甚至是在加快。包括我刚才在讲我们机器学习服务平台,就是在今年引入到中国来的,同时还有很多新的服务,目前也仍然在计划之中。所以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能够持续、安全、稳定的为我们客户提供最好的云计算的资源和服务。所以也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未来有机会可以去和AWS和西云数据进行合作,谢谢大家!

关键字:CIO数字化转型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后疫情时代企业的数字化建设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CIOCIO联盟 → 正文

后疫情时代企业的数字化建设

责任编辑:cres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0-08-22 11:21:1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8月22日,2020京津冀CIO大会暨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京津冀三地大咖和精英齐聚,共话新基建与数字化转型,分享实践经验,探索危机中的机会,共谋发展。
 
以下是现场速记。
 


西云数据制造业资深行业顾问 盛涛
 
西云数据制造业资深行业顾问盛涛: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于西云数据的盛涛。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后疫情时代,我们企业的数字化建设这样的话题。
 
我刚才突然发现今天的这个大会是我在疫情之后参加的第一个线下的大规模的活动。所以刚才嘉宾也提到了很多,对整个疫情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疫情的突然的出现和爆发,对整个社会和我们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其实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也导致了我们很多的企业现在开始在重新对于之前可能没有想去做的事情,或者没有急于去做的事情有了重新的思考。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在去思考,我怎么能够去提高企业运营的弹性?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在右侧有一个图,这个图是我们一个企业,我们业务发展的趋势的变化的图,这个是很理想的曲线,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个不断的增长的业务情况。
 
我们也看到了在疫情之下,虽然我们的经济受到影响,但是仍然有非常多的企业走出了这样的曲线。比如刚才提到了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等这样的一些在线的企业,其实他们在疫情爆发情况下,同时他们的业务也有了非常大的增长。
 
大家我们也会发现,这些企业很快就找到曲线的右上角的地方。他们会遇到很大的瓶颈,这个瓶颈就是我的业务量快速的超出了企业的运营能力。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的在线教育平台,在我们疫情的初期,我们的小朋友们都开始去上网课的时候,很多的教育平台崩了,所以这个是我们很多人遇到的一个情况,它的背后是我们企业的运营的弹性不够。当我们在任何的外界的外力的促动下,我们的业务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企业运营能力没有能够随之而产生变化。
 
其实我们还看到在疫情之下很多企业业务情况是走了相反的曲线,也就是由于疫情的出现,它的业务量有了大幅度的萎缩。比如航空业、酒店业、旅游业,它正好走了相反的曲线。所以在这个疫情之下,很多他们快速的走到了左下角的位置,也就是说企业运营能力还在,但是我的业务量已经萎缩的很小,所以我的企业的运营的资产,它的利用率已经非常的低,但我还要为之去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我并没有随着业务量的变化,我企业的运营的能力而随之变化。
 
正是由于这两种情况的出现,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去探讨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让我的企业运营能力更具弹性?可以随着业务的变化而增加或者降低。所以这是我们在疫情之下,看到很多企业的思考。
 
另外一种,我们可以看到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很大的变化。我们都开始居家办公了,我们员工没有办法回到办公岗位,没有办法去到客户的现场。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怎么能够保证我企业的业务的连续性?这个也是摆在很多企业面前的挑战。
 
另外一个是随着疫情的变化,我们的经济还是有了蛮大的影响,刚才的嘉宾里面也有一些数据,全球来看整个的经济都属于下降的趋势,当然现在在慢慢恢复。对于我们企业来讲,给我们的企业的竞争的压力带来非常大的挑战。
 
竞争在越来越加剧的情况下,企业怎样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去保证或者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是摆在很多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在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企业在采取一些措施,在这些采取措施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趋势就是它的解决之道在于迁移到云端,这是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疫情的催化之下,很多企业所采取的措施或者说我们看到的这样的趋势的变化。
 
企业在不断的将它的业务系统,将它的IT系统迁移到云端,从而来去释放它的IT的资源。这样的话,可以帮助它去削减整个基础设施运营的成本,能够帮助它去减少这种成本非常高昂的停机的时间,可以帮助企业去释放我们的人员的生产力,提高我们生产效率,可以帮助我们去加速我们交付的速度,加速我们创新的速度。这是我们看到一些趋势和这个趋势可以带给我们的价值和好处。
 
下面我们可以具体的看一下。通过迁移到云端,我们可以做什么?
 
第一,可以实现更低的运营成本。这里面有一个分析,这个分析是我们在帮一个全球跨国的集团在做的整体上云的迁移的评估跟分析。这个迁移和评估的分析,我们是整理了这个企业内部目前在运营的IT的基础设施和它的IT系统运营的情况,我们比较了三个场景:第1个场景,企业仍然延续目前本地数据中心的模式;第2个是通过18个月的时间将我的系统迁移云端;第3个场景通过36个月将企业系统迁移到云端。
 
通过这三个场景比较和分析得出结果,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直观的看到。通过我们将企业IT系统迁移到云端,我们可以有非常大的回报,我们可以节省大量的投资。这里有一些具体的数据,不具体来讲,这是针对于这个企业实际情况得出的具体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样的数据,五年下来可以帮助企业节省25%的成本。相比较于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投资来讲,投资回报率大概在23%左右,而且这种回报是可以立即见效的。而不是说有些系统需要一段时间或者需要相应的组织结构的管理体系的变化才能看到成效。这种模式是可以立即去见效的。我们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给这个企业很明确的体检的结果,做这件事情对你带来的好处是怎么样。
 
现在我们是通过专业咨询服务团队,他们有很大的比重的工作在帮企业去做这样的迁移的分析和评估。针对疫情之下越来越企业考虑做这件事情,我们也是拿出了免费的额度可以帮助部分企业能够去帮它免费做这件事情,所以如果说有企业希望能够对于目前的资产的情况,对于目前的IT的架构,如果未来我要迁移到云端,我有什么样的提升?我有什么样的回报?我希望能够去做一些评估,做一些分析,也可以找到我们。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帮助企业去实现更低的运营成本!
 
第二个,通过迁移到云端帮助企业提升业务的连续性。刚才我们也讲了,特别是在疫情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我怎么能够有更好的、更安全的一种机制来去支持我的灵活办公?我的远程办公?其实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不同角色的人对于业务连续性需求不一样。
 
对于我们的高管来讲,他们可能更多的是关注,当我遇到重大灾难的时候,当我遇到重大变化的时候,我企业的风险在哪里?我如何去采取措施,我有没有相应的机制去应对这样的变化?如果对于一些高监管的行业,比如像金融、医疗等等像这样的一些行业,我是不是有足够合规的机制去应对这样的变化?所以这是可能在高管层面他们所关注的一些保证企业业务连续性的问题。
 
从业务层面,比如对外销售服务人员或者对这些人力或者培训的人员,他们可能更多的关注是说当员工没有办法到达客户的现场,没有办法近距离跟客户沟通,怎么能保证我还可以持续的给我的客户去提供良好的服务?怎么能够在我的员工没有办法回到企业办公室的时候,我还能够保证对他们去进行持续的能力的提升和内部的培训?所以他们可能更多会关注在业务层面,怎么保证业务连续性?
 
对于我们IT或者CIO来讲,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这些业务的目标怎么通过我们IT的系统去实现?以及我们根据业务目标我们的RPO、RTO具体的参数。这是企业内部不同角色的人对于保证业务连续性,他有一些不同的诉求。
 
针对于这些不同的诉求,西云数据从三个维度提供给企业客户。首先针对规划和咨询的维度,可以利用专业咨询的团队从对企业风险的评估,我们组织机构的建立,包括我们技术架构,比如我们这些灾备的技术平台的构建,甚至双核架构的构建,从这些维度,从这些不同的业务部门的需求,我们可以从规划和咨询的维度来给我们的客户提供支持。
 
对于业务部门来讲,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全托管的云计算的服务。比如说我们的远程云桌面的服务,比如远程的共享文档管理的服务,包括远程的呼叫中心的服务。通过这样的一些云托管的服务,可以帮助我们安全的、容易的、快速的去实现业务的连续性。
 
对于我们IT人员来讲,我们可以有很完善的,针对于不同场景的容灾备份的解决方案。这个容灾备份的解决方案是满足于客户不同业务的需求。从简单只是数据备份和恢复到热备甚至双活的解决方案,他们会满足我们不同的RTO、RPO的需求,同时也是提供了不同的成本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我们自身业务的需求和我们对成本的考量,我们可以经过这样的权衡去选择一个最适合我们的方案。当然,如果说我们的性能要求很高,比如我们的RTO、RPO要求实时恢复,我们可以去采用我们的热备或者双活的解决方案,可以实时进行切换。当我们业务的恢复的时间要求没有那么高,我们只是做数据的备份,或者我只是在我的云端保留我恢复系统最小的资源。当它遇到灾难的时候,仍然可以把全量系统拉起,只是说这个拉起可能会需要分钟级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案的组合去进行选择。
 
在AWS云平台上我们去构建业务连续性,它有些什么样的好处?
 
首先,我们可以不用自己去建立灾备中心。所以这样的话,对于我们去建立灾备中心所需要的地皮、建筑物以及到我们所需要的软硬件的资源,这些投资都可以省掉。
 
同时在云上,全部采用刚才讲的这些解决方案,全部都是采用的代码拉起的方式,所以它可以快速的部署。即便是很庞大的系统,我们仍然可以快速的拉起和部署,可以帮助我们去节省我们容灾的成本。
 
同时在容灾切换时,我们刚才讲的几个方案都是自动化切换,可以提高效率,避免切换过程中人工干预带来的失误和误操作。
 
同时在云平台上采用按需计费的模式,我们只需要根据我们使用的资源进行付费,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大量的初期投资的成本,帮助我们优化我们整个结构化的成本。
 
同时在云上面提供了非常多的管理工具,包括开发的工具,也可以帮助我们去降低IT管理的成本。
 
同时在云上可以非常方便的做数据验证或者是我们灾备的演练。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实时的去通过这样的验证和演练保证我所希望的RTO、RPO的指标,我们是可以满足的。
 
这是我们基于AWS云平台构建业务连续性、解决方案,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好处。
 
刚刚我们讲了怎么去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接下来我们只是保证我们这个企业能够运营,有一个弹性的平台可能还不够,我们更多的还是希望基于云平台做快速的创新。创新其实很多时候它不只是一个技术的概念,更多它是创新文化的构建。
 
所以AWS每年也会给我们很多客户组织创新训练营的活动,通过我们的专业咨询的团队,帮助我们企业一起构建这样创新的文化。因为我们知道亚马逊本身自己是创新型的企业,所以它在创新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方法论。我们也希望把这些经验和方法论能够赋能给我们国内客户,所以我们通过这样的创新训练营方式对我们客户进行赋能,帮助我们的客户一起去构建我们刚要去创建创新文化的时候,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组织,需要什么样的机制,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平台去支撑企业创新文化。在这一块如果大家对于创新,从文化的建立上面有一些需求也可以找到我们,从文化赋能上可以帮助大家。
 
除了创新文化上面,我们还有基础架构上面的需要。我们说怎么能够做快速的创新?它的敏捷很重要,就是我的基础架构是否敏捷?非常的重要。对于一个企业它的创新有非常大的一块是来自于企业的研发和设计部分,特别是对于传统制造业的企业。我们要创新,一定是在产品和业务上的创新,尤其是以产品创新为主。在产品创新过程中,我们是不是能够有一个敏捷的架构来支撑我去做产品设计,去做产品的仿真计算非常的重要。
 
这里面举了一个例子,当我们要做产品的开发,这里有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企业的仿真计算。我们这里面有个曲线,这个曲线就是我的开发设计部门,他们对于算力,对于计算资源需求的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常规的企业来讲,它平均对于计算算力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比如像这个例子里面,大概有只有200核左右,但是我们很多时候会遇到新产品发布的节点,也就是说我们黄线的节点。当我们研发好一个产品,我们需要去考虑是不是现在要把它推向市场?我们在这个时候要去做一个全量模型的仿真,我们要最后的来去验证一下,所有和这个产品相关的这些设计,它是不是全部能够满足我应用的需求?所以这时候我要用全量的模型去跑一下,通过仿真过程做计算、做验证。
 
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开始,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对于计算资源的激增,因为我们知道仿真计算对于算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说我们企业的设计研发的资源不够敏捷,不够弹性,这个时候我只能把我的这个过程的时间延长,我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情。这就会影响我的新产品上市的速度。
 
在云上,我们可以瞬间去获取我所需要的极限的资源,快速完成这样的工作。可以很快的走到绿色曲线的这一部分,绿线就是我已经经过了这样的仿真的验证,我已经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我,我现在是不是要发布这个新产品?可以看一下通过这样敏捷的方式,我们可以支撑企业去快速的做新产品的研发和新产品的上市。
 
我们基于AWS的服务,我们提供了端到端弹性的高性能计算的平台的解决方案,可以支持到我们企业的客户去做我们的设计和研发。当然,其实对于我们企业来讲,高性能计算即我们讲的HPC计算应用场景不止在研发,包括刚才讲到了气象预测,我们现在在全球包括在国内也都有非常多的做气象预测的客户,基于我们高性能计算的平台在做一些实时气象的预测。也包括了我们做金融的研发,比如说做金融的分析,这些分析里面都会应用计算。
 
我们基于AWS服务提供端到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提供了一个外部的控制台,我们所有对于这些集群的管理,计算任务的管理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外部平台,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进行操作。在后台会通过调度管理器配置底层自计算和存储的资源。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去实现我们对于计算资源要求较高的应用的场合。
 
我们通过这样平台的搭建,我们给企业提供了无限算力的可能,但是我们企业要去发展不止要快,成本要在可接受范围内。刚才我们讲的解决方案,同时它也集成了我们今年在中国刚推出的成本管理的方案,我们通过成本管理去把计算和存储资源所耗费的成本,可以给它做很好的规划和监控,我们可以把预算监控到部门级,监控到任务级,监控到作业级。所以我们可以给不同的部门,我们可以给不同的项目,甚至给不同的作业指定相应的预算。这样的话,既保证了我们拥有足够的计算资源,同时又让我们的计算资源的获取是在我的成本可控范围之内。
 
我们讲创新除了在产品的研发,也包括了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在这些新技术应用里,也包括了时下在国内特别火的机器学习。所以现在可以看到有很多创新的场景是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在实际的工作和实际产品之中。对于AWS来讲,它有一个愿景,将机器学习交付到每一位开发人员的手里,这个开发人员可能是一个专门去做机器学习底层开发的资深的发烧友,也有可能只是数据分析师或者大数据专家,甚至可能只是我的业务部门或者普通的程序开发的人员,他们未来都有足够的能力去应用机器学习的技术。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机器学习覆盖的领域在不断的扩大,从传统的制造业到医疗、到金融到各行各业都有非常多的机器学习的场景。
 
亚马逊在机器学习方面有20多年应用的经验,亚马逊平台上可以看到个性化产品推荐,物流中心里面可以看到大量自动运转的机器人,甚至我们的这些无人机。包括在前几年特别火的,比较网红的我们的amazon go无人超市,在它背后都是大量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
 
所以亚马逊也把它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包装起来,赋能给我们的企业,通过我们AWS服务的方式。所以我们构建了一个三层的基础学习的服务站,从底层只是提供最新、性能最高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以及我们预置好的深度机器学习框架的镜像,可以让机器学习发烧友或者深度玩家快速的搭建机器学习的平台去进行机器学习的任务的执行。到中间这一层,我们把机器学习这一平台封装好,提供图形化,操作更灵活的全托管的机器学习服务平台的服务,来将我们要进行机器学习所需要的数据的处理、模型的选择、训练部署等等所有的这些全流程的工作可以在这一个平台上进行构建,同时它把底层的资源做了封装,我们只是需要选择我们需要多大计算存储资源来进支撑机器学习的流程。这样又进一步减少了我们对于机器学习底层的工作。
 
在第二层,我们很多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师就可以在这一层进行完整的机器学习的业务流程。上面还有第三层,我们会针对非常通用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比如对于语音、文本、预测的处理等等,对于很常见的人工智能的场景,我们把它做成了SaaS的服务。未来如果你有一个产品,不管APP也好还是外部的服务也好,你只是需要调用相关的API,你的产品就已经具备了人工智能的能力、机器学习的能力,我们甚至都不需要去做这些训练,甚至不需要去研究这些模型和算法,我就可以让我的产品集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能力。
 
我们通过这三个平台也好或者这三层的服务的堆栈,我们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企业或者客户的需求。
 
同时,西云数据和AWS中国开发团队,我们也针对于更具体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场景,我们又做了进一步端到端的开发。针对于比如说我们列出来有一些OCR的识别,包括有些身份证的识别,包括有一些单据的识别,我们会更聚焦更具体的业务场景,我们提供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都是作为开源,用户可以免费去使用。比如在这里面,我们有OCR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自动的帮助我们客户快速的基于单据生成模板,快速的基于这些模板去把我们的图片或者把我们的单据,这些图像数据转换成结构化的数据,同时它是一个开源的免费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在很多的这些物流、医疗这样的客户里面现在有了非常多的应用,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的来支持到我们国内客户对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这样的应用。
 
虽然现在世界的政治格局变化很大,但是仍然挡不住我们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客户向全球出发的脚步。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利用AWS全球的资源和基础架构,更好的来支撑我们国内的客户去走向世界。同时可以更安全、更稳健的去进行全球业务的拓展。
 
现在AWS全球是有24个区域,大概有69个可用区为我们的全球客户提供云计算的服务。在这个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国内的企业出海的非常集中的,比如一带一路的范围,我们有非常密集的可用区,可以直接就近的给我们国内客户提供支持。
 
我们可以借助AWS全球基础设施实现快速的全球业务拓展,我们可以在数分钟之内就把你的应用去进行全球部署。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很方便、很简单的去实现全球业务的扩张。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很多的国内客户,也有越来越多的当它走向国外的时候,走向海外的时候也面临全球组网的需求。我们也利用AWS全球的网络资源,可以帮助我们的用户实现一点接入,连通全球的能力。因为在AWS全球所有的除了中国两个区域之外,所有的这些可用区,所有的区域都是全部通过它内部的这些骨干网连在一起。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网络资源,快速的实现全球的组网。
 
刚才我们提了很多AWS,但是我的名头其实是西云数据。这两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西云数据是AWS目前在中国宁夏区域运营服务商。我们是一个纯内资的企业,这是什么概念?我们可以不管全球的政治格局如何的变化,我们可以持续的、安全的、稳定的来为我们国内的客户提供云计算的服务。同时,所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是AWS全球最领先、服务最完善的云计算的服务的体系。
 
这样的话,其实是给我们国内的客户有了双重的保障。一方面我们是纯内资企业,在全球政治格局变化下,我们可以持续的为中国的客户服务。同时我们提供的服务都是基于AWS最先进云计算的服务。特别是在今年我们从全球引入新服务的速度其实不是在减慢其实是在加快。
 
很多用户在问AWS在中美关系下,是什么样的情况?没有停,甚至是在加快。包括我刚才在讲我们机器学习服务平台,就是在今年引入到中国来的,同时还有很多新的服务,目前也仍然在计划之中。所以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能够持续、安全、稳定的为我们客户提供最好的云计算的资源和服务。所以也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未来有机会可以去和AWS和西云数据进行合作,谢谢大家!

关键字:CIO数字化转型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